佛弟子文库

生死轮回的根本——无明

净界法师  2022/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死轮回的根本——无明

我们来看看,佛陀讲十二因缘,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我们简单地把十二因缘的整个内涵解释一下。

这个十二因缘它牵涉到的是三个生命:第一个,你过去的生命,你的前生;第二个,你的今生;第三个,你的来生。它把生命的因缘切成三块:过去的因缘、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

那么过去的因缘有惑业,烦恼跟业力,就招感今生的果报。这是一重因果,就是过去的因招感今生的果;你面对这个果报的时候,又动了一个新的烦恼,烦恼也就推动你的业力,去招感来生的果报,这又是一重因果,就是今生的因又招感来生的果。所以这个十二因缘就构成了三世两重因果,就是在三个生命当中形成了两种因果的轮回:你过去的因招感今生的果,今生的因又招感来生的果,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先看看我们过去是怎么来的——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过去生有两个因缘让我们来投胎。先看第一个“无明”。

无明为过去烦恼之总称,体即是痴,迷闇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

这是一切轮回的根本。什么是无明呢?就是烦恼。它的本质是愚痴,就是心中的一种迷惑闇钝。因为你内心没有智慧,所以你就只好跟着感觉走。这个感觉的刺激,就产生了无明妄动,使令我们在三界流转,故为生死的根本。

在《楞严经》,有一位阿罗汉尊者问佛陀:您老人家说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本来清净,我们本来清净怎么会搞得现在变成业障凡夫呢?这怎么回事呢?佛陀说:就是一念的无明妄动。这个无明妄动,你不要把它讲得很深。蕅益大师说,无明,无始的无明妄动,就是你现前的妄动,你现在还是在操作的。

这个妄动,我们解释一下。

六祖大师他开悟以后,在猎人队混了十六年。因为他因缘没有成熟。他师父五祖弘忍大师当年曾付嘱他:你现在不能出来弘法,你跟众生的因缘还没有成熟。十六年后他知道差不多了,他从山上下来,就到了广州的法性寺,正好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突然吹了一阵风,诸位都知道讲经的法师,他都有供那个幡或者幢,风一吹的时候,风起幡动,两个僧人就争执开了。一个说:“因为有风,幡才动的。”另外一个说:“不对!因为幡动,所以带动风。”两个人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吵起来了。

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这个是禅宗很有名的公案。他就因为这句话,让讲经的印宗法师听到了,就把六祖大师延至上席,微诘佛法奥义,见六祖大师言简理当,印宗法师就说:“这个人不是一般人。”方知是六祖,于是就请他升座,为他剃度,愿事为师。六祖由此开东山法门,禅宗由此而盛行于天下。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不谈现在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现在的内心世界,已经搞得乱七八糟了,我们先看看我们原来的世界。

其实我们本来的相貌是平等的,叫一真法界。但是突然间我们产生一念的攀缘心,我们认为在家里面待着是不快乐的,就离家,《法华经》说的离家出走。我们突然一个想法说,我应该向外攀缘才对。结果这个想法起来的时候,就一念妄动。一念妄动以后,这个世界就产生了对立,我相人相的对立。

本来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好坏,那样就是那样。你说咖啡这个东西比较好喝,那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身为一个咖啡,它表现出它的假名假相假用,它就是它的作用嘛。所以我们平常在“用”事情的时候,太多的妄动就把世界分割成对立,有对立就有爱憎取舍,就会去造业了。人世间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就是我们心乱动。本来是无一物,是我们自己去惹尘埃。

所以你要看完《楞严经》,你会知道,凡夫的生死流转是我们自己找的,自找麻烦。在平等法界当中,我们自己要把它切割成:这个是我喜欢的,这个是我不喜欢的,一念妄动以后产生对立。对立以后,你就刺激你的贪爱跟厌恶,喜欢的就贪,不喜欢的就讨厌,就产生了你的烦恼跟业力。所以这个是整个生死轮回的根本。

从这个地方来看,念头动得越厉害的人,你就可以想像十二因缘的力量是比较强,生死业力比较强,这个是整个生命的一个关键的开关,就是自我意识,一种对立的思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

圣贤之路八正道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

打开生死痛苦之门

什么是痛苦之门呢?《楞严经》讲主要就是我们攀缘的心...

马祖大师答老友问

马祖大师未出家前有几位老朋友。听到马祖开了大悟,到...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认真做事不去评论是非

经常会有人问我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并要给出...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 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

【佛教词典】自性于自性非能作因

【自性于自性非能作因】 p0603   大毗婆沙论二十卷十...

【佛教词典】法眼

【法眼】 p0755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言法眼者:...

让烦恼拐个弯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要得在世不造过者,只有参禅一法

参禅人没有过:日用中一切时参,一切处参,一切事参,...

空中楼阁

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萨,其形像系顶有八髻,前五髻,顶上一髻,...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修平等心,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有缘人,诸位吉祥。今...

佛舍利的丰富内涵

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

没有僧宝,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

饿鬼道之苦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在睡眠之中获得光明之相

睡觉可以系念佛号、默念佛号,不要出声,随着呼吸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