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宏海法师  2022/0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还是执着于两宗法门呢?

宏海法师答:依止善知识,虽不能说越多越好,但同时依止两位三位也是可以的。需要讨论的,实际上是我们能不能得到“依”和“止”的功德,能不能从善知识这里得到法的利益。这就要看你是不是真正的落实依止了。

首先要问我们自己,依止善知识的时候,是否用的情见心?比如你是不是因为他很有名,或者地位很高,或者福报很大,被大家所拥护?然后你是带着虚荣心去亲近他,还是真为了法、为了道,为了得遇圣因结圣缘,而去依止他?

其次,你说依止一禅一净两位善知识,那你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看自己发的什么心:你是要禅净双修,还是有主有次?

我们常说,两宗无有高下,法法平等,从心改变。这话没错。但是“无有高下”并不等于禅净就可以混在一起了。因为我们虽然说法法平等,但是我们没有本事做到平等,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还会有分别想,也会觉得这个比较相应,那个有点儿陌生,有这样的差别相。

所以,理上说,这两宗是平等的,但事上,这两宗还是有必要分开论。否则,佛言祖语就不会把它们分为禅净两门来说了。这也是针对我们凡夫的根性而设的方便法门。

禅宗和净土分别而论的话,《印祖文钞》就告诉我们说,念佛人不要涉及参究一路。念佛就老实念佛,不要用禅的修学方法。混在一起用的话,往往两边都得不到,两相皆失。特别是《禅净四料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值得我们好好深入地学习一下。

印光大师在《净土决疑论》中也讲,你要首先知道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土?再去论什么叫有禅?什么叫有净土?把这个弄明白了,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依止两位善知识,到底是真心依止,还是狂心未歇,贪执两门。

总之,善知识当然可以依止,但是法门还是以净土为本为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什么是世俗谛与胜义谛

问: 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 世俗谛,...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做事认真是执着吗?这种算随缘吗

问: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们很多的佛子喜欢说随...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所谓禅病,是指由禅修方法不当直接引发的身心疾病或显...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佛教词典】四爱生

(名数)一衣服爱,二饮食爱,三卧具爱,四有无有爱。...

【佛教词典】不得满数得诃

亦名:不得满得诃 随机羯磨·集法缘成篇:“有人不得满...

念佛功夫与往生的关系

一、念佛功夫与往生的关系: 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曾经的地狱漏网人,如今已是极乐大菩萨

故事根据《净土往生传》和《宋高僧传》整理 绘画:张瑞...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

【净土圣贤录漫画】莲花金台皆现前,无有挂碍而往生

往生圣贤传--李贞女...

佛为何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苏州人吴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众。民国十年,朝礼...

极乐境界不是神话

众生的怀疑非常深,这种怀疑来自于我们思惟方式先天的...

佛学常见辞汇(十七画-十八画)

十七画 【优波离】 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愿的

一天,师父带着徒弟到山里面,走着走着,突然,师父就...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