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净界法师  2022/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一个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个是能分别。第二个六尘,这是所分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第三个六根跟六尘一碰撞的时候,就创造我们一个心中的感受跟想法,这就是“识”。感受没有错,福报大的人,当然他六根跟色尘一接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安乐的境界,这个感受没有错的,这个感受叫“循业发现”。

在这个《维摩诘经》上说: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天人一桌饭,十个人吃饭,每一个人他的眼根,跟这个饭菜接触的时候,每一个人看到饭菜完全不同。福报大的人,诶,今天饭菜特别好;福报差的人,诶,看今天的饭菜很糟糕!这个是循业发现。所以为什么讲“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这是个人循业发现。

比方说,出家人有两种,有一种人是善根比较强,有一种人是善根较薄弱。善根强的人他出家的觉悟会快,他福报很大的时候就出家,也有些人是把人世间的福报都花得差不多了,才出家。那么来到僧团,僧团的特点就是平等,穿同样的衣服,住同样的寮房,吃同样的饭菜,这个基本上色声香味触五尘是完全一样。但是奇怪的是,有些人活得很快乐,有些人很痛苦。一些老参福报大的人,他在这个僧团当中活得可自在了。有些初学者,却是每天愁眉苦脸。

这个六根跟六尘一碰撞的时候,他产生的感受果然不同。这跟你的业力有关。但这一点,它还不是问题的所在,这个叫酬偿业力,这个是叫“认命”。

感受是没有错的。感受只是在反应你过去到底做了什么。你说:我前生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呢?你不要去问别人,你看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都是什么感受,你就知道了。你都是欢喜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你前生造的善业强。你耳朵一听到什么声音,你就起烦恼,眼睛看到什么东西,你也起烦恼,你前生造的罪业多。这个“受”是在表现过去。

所以我们的心态,蕅益大师说:我们的心是通于过去、现在、未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你要很认真的去看你的念头,这个念头就像一个万花筒,你看得到过去的你,也看得到未来的你,真的!怎么看呢?我们一念心本来就具足过去、现在、未来。你看你的感受,你就知道你过去做了什么事。你看你用什么想像力,你生起什么想法,你大概知道你未来要去哪里。这个很清楚的,骗不了别人。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产生什么样的名言分别,名言分别是很专业化的名词,唯识说“名言分别”讲白话就是: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像,你都喜欢产生布施的想像,你来生是大富贵;你看到事情你都选择忍辱,算了、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别人刺激你的时候,你经常产生忍辱的想像,你来生必定是庄严。所以你可以从你的每一个想像当中,把它拼起来,就是来生你的相貌。

一个人到五十岁以后,其实你来生的相貌基本上成形了,当然可以改变,你学了楞严经,彻底的破妄显真就改变了。但如果你一天过一天,还是活在过去,昨天怎么样,你今天还怎么样,那就完了,那来生大概固定了。

佛陀讲“根尘碰撞产生识”,本来就是要破识的,这个识是没有自体的,因为你根尘碰撞才有,假借因缘而生,你把根尘拔掉了,识就没有了。佛陀讲这个是发明我空的真理,你看没有我,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就是那个根尘碰撞创造出来的一个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它是在反应过去,它也是在反应未来,如此而已,哪有真实不变的自体呢?说:什么叫做我的心呢?我的眼睛看到花,我的心就住在这个花当中,我的心就住在花里面。我的心看到佛像,我就住在佛像里。那么根尘相碰撞产生的识,眼根是能分别,色尘是所分别,它是无知的。

“识生其中,则为心在”。我的心就住在我当时的感受跟当时的想法。一口道出攀缘心的相貌。我们一般人都是跟着感觉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盲点。如果你真的是要今生成就一个广大的功德,所谓广大的功德,就是出世间的功德,你一定要学习不要跟着感觉走。你老是跟着感觉走,你老是活在感觉当中,你就很难跳脱你的过去。生命的水流,生命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唯识学是这样形容:恒转如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现在流到未来。你一个人活在感觉当中,你很难改变你自己,你昨天是怎么样,你今天还怎么样。你昨天看到这个事情会产生什么反应,你今天还是产生什么反应,学佛对你来说没什么改变,所以你一定要能够摆脱这个“识”。

唯识学破这个“识”,这个八识是很严重的问题。什么叫生灭心?就是你的带有情感的一个心识叫做情识。这个情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感受,二是想像。这个对我们修道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楞严经中说“识生其中,则为心在”。这是清楚的说明,凡夫的生灭心就住在自己的感觉,住在自己的想像。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也没有人可以管你,那当然这个就是产生了颠倒想,也就启动了我们无始劫的业力,就从这里开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当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天塌了,地陷...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想悦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 也许你和我一样...

佛教徒快乐的秘诀

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不但要自己求安乐,还要所有的众...

出离四流便得四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对比丘们开...

照见五蕴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

汝母去得甚好,就是你母亲走的很好啊,此殆汝母往昔善...

本焕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各位居士:你们大家好! 我看你们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步...

如何将佛法融入于生活

将佛法融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佛教词典】识有二种业

【识有二种业】 p1436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识有二种业。...

【佛教词典】瞿陀尼洲

瞿陀尼,梵名 Godānīya。又作瞿耶尼洲、瞿陀尼耶洲、...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

修行不计过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人都有佛性...

窦禹钧大积阴德,五子登科享高寿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

小儿闻法,即解甚深义

过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进持守戒法,梵行清净...

除虎记

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

文殊菩萨度众的善巧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

心净国土净

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

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

慧律法师《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