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净界法师  2021/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界法师: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我们大家谈一谈净土宗的一些基本观念。

我想净土宗在我们大乘的修学当中,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因为它的基本思想强调他力门、果地教。

也就是说净土宗的整个生命的修学过程当中,如果你生命当中会出现任何的功德。比方说今生的消除罪障、比方说来生的往生净土,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净土宗从头到尾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转他成自。我们只是成功的把阿弥陀佛的功德,把它转换到我们的生命里面来,就做了这件事情。

所以净土宗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想它的基本的观念就是你必须要让你的心跟佛陀的心要保持在一种感应道交的状态,净土宗它不管你念多少佛,只重感应不重数目。如果你今天念一万声佛号,但是你的心跟佛陀的心不相应,那你在净土宗的修学是失败的。所以净土宗它很实际的判断方式就是你的心跟佛心,是不是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是所有修净土宗的共识。你必须跟佛陀要走在同一个道上,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当然正常情况,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是不同道的,因为我们的心有妄想,有一种自我意识的追求跟想象,毕竟我们在生死轮回待的太久,不是只有一次的生命经验,我们有无量无边的生命经验,而每一个经验在我们内心当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一些人生的回忆,或者说人生的想象,这种人生的想象呢累积到现在,对我们现在来说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本来可能是对你来说,对一个世俗来说是一个美好的记忆,对人生的一个美好的回忆。但是当你要学佛、当你要求生净土的时候,对你来说是丢不掉的垃圾。因为我们人生里面的记忆,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违背的。我们以前全身在享受人生的快乐,到了现在我们要处理我们过去的记忆的时候,现在变成是一个麻烦事,因为我们的想象太多了。

所以正常情况,我们的心跟佛陀是不相应的,就是为什么要修行?因为你必须想办法在你临终之前,把你的心态调整跟佛陀的心态是随顺的。

虽然我跟佛陀有距离,但起码我跟他是同一个方向,基本诉求。这个专有名词叫做顺从本愿。我想大家都听过,我必须要和弥陀的本愿要顺从,我们不能够说,阿弥陀佛愿力是要我们随顺菩提心、随顺戒定慧,我的心是贪恋娑婆世界的快乐果报,那你怎么会往生呢?你们两个是走在不同的道上了。

所以我们净土宗的人就是说,你必须调整你的心态,调整跟佛陀的心态是一致的。那么这个地方有两个方法可以调整,就是说净土宗的好处在于它不管你的过去,它在乎的是你的未来。所以净土中往往都是过去造的五逆十恶,临终的时候产生觉悟,产生改变,他照样能够成功。所以净土中是最重视未来的!你过去怎么样都可以改变。但是关键是你怎么样能够使你的未来跟净土的功德是随顺的。 这个地方我们净土宗的祖师有两个主要的方法:

一、信仰式念佛

第一个是以善导大师为主流的信仰式的念佛。我想我们流转到现在,每一个人打的妄想都差不多,因为无量的生命的经验累积到现在,每个人各打各的,虽然有所偏重,但是它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因为都在三界活动。那么这个时候调整妄想第一个就是信仰,就是你这个时候要观想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在善导大师的思想里面,他的往生的心生起,主要来自于创造了一种危机意识。危机就是说你必须要让你知道离开了阿弥陀佛,你就必须要到三恶道去的。就这句话也不是错,是迟早问题。我今生没有遭罪,但是你在娑婆世界一直混下去,你迟早要到三恶道去。

所以善导大师的观念只是提前告诉你,你迟早要到三恶道去一趟。所以他把业障的势力强调出来,我是业障凡夫,而我自己没办法处理我的业障,而阿弥陀佛有万德庄严,他一定可以救拔我。所以在信仰式念佛的观念当中,让你知道未来的刀山油锅的可怕,然后让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自动放下你的妄想,而把你的心重新调整,一心归命阿弥陀佛,这个就是信仰式的念佛。

他把未来的刀山油锅事先的告诉你,就是说你虽然今天没有到三恶道去,你也可能来生没到三恶道,但是你一直在娑婆世界打混下去,你迟早要到三恶道去。所以这个时候一般有智慧的人产生害怕,怖畏的当中开始皈依在弥陀的光明之下,这种念佛叫做信仰式的念佛。

他从业障深重,从自己走投无路,而找到唯一的皈依的光明。那么这个时候对阿弥陀佛通身靠倒,这是第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当然善导大师提出来以后,在唐朝几乎没有人有任何意见,因为这个方法太好了,他抓到了众生的心态,善导大师是最了解众生心态,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到刀山油锅去,所以他从这个刀山油锅的可怕,来激发你的皈依,让你不敢打妄想,你不是不想打,你不敢打妄想,你的打妄想就有刀山油锅的可能性出现。

二、观照式念佛

善导大师过去以后,在净土宗的祖里面又有一个代表性的,永明延寿大师出现,这是六祖。永明大师的思考,他把净土宗的思考扩大,也就是说,永明大师认为净土宗你不要老是只想要求生净土,你这样子是太没有出息了;你要考虑成佛,把法华涅槃的一佛乘思想放进去。

就是说你应该用更开阔的心情,而不是只是逃离,逃离娑婆趋向净土。其实你可以做的更好,所以他就把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这种菩提心、空正见的思想融到净土去了。就是说你不应该只是害怕业障,害怕三恶道而到净土去;你应该以一种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你应该要有更大的理想抱负。永明大师他提出这种思想,等于是把圣道的禅观的智慧跟净土宗的信仰的念佛成功的结合在一起。那么永明大师,宋朝,后来到了明朝末年以后,包括莲池大师,包括蕅益大师就提倡的这种禅净双修的概念。

就是说同样一句佛号,其实你可以操作的更好,所以在这个思想当中它就有一种,把妄想带回到我们的一念心性的概念。

就是说善导大师的观念是你继续活在妄想,但是他用刀山油锅业障深重的这种灾难性的果报来激发你的妄想,让你皈依佛陀,妄想本身没有改变,还是用妄想,比如说你还是要攀缘心,但是你把攀缘娑婆的心转成攀缘净土的心,好过你攀缘娑婆世界。那么这种心,就是集所有的攀缘,于一句佛号,你把所有话…一念生万法不生,那么这种思想是没有离开妄想的本质,还是有所得。

但是永明大师的思想不是这样,他认为你在念佛之前要先做一个动作,把心带回家。这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在已经离开家太远,我们已经忘失来时路,我们从一念心性开始离家出走以后,在娑婆世界人事的五欲六尘活动太久,我们已经忘了本来的面目,那么这个时候要开始怎么样?他要我们回光返照,你这个时候心态不能向外,要内观了,观照我们一念的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所以他多了一个动作,他在修皈依之前,先把心带回家,那么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很重要。就是说他是站在家的角度来提佛号。

只皈依的人他是心慌意乱,他这个人已经没有家了,但是没关系,赶紧的…,因为我不想到三恶道去,所以我别无选择,只好到净土去。这个是一个概念。那么在永明大师的观照式的念佛,他不是这样想的。他说我到净土去,我不只是害怕三恶道,我是为了成佛,我要成就无量的功德庄严,我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这样子他的整个胸量格局会比皈依的念佛来的大,这是他的第一个优点。

第二个优点,当他遇到妄想的干扰的时候,他有某种程度的安住调伏的力量,因为他站在一个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念佛。诸位,在大乘经典上说,妄想要伤害你,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仁者心动,你必须要从家里面出来,妄想才伤的到你,就像老虎要咬你,它有个条件,你必须从家里面跑出来,如果你待在家里面,老虎是进不去的,就是说你要跟妄想感应道交,你要攀缘妄想才伤的到你。

所以禅净双修的概念就是说,安住这一念心性不迷不取不动,妄想的活动范围非常广,但是它到不了你的心性。所以大乘经典上讲,般若生一切法不生,心性生一切妄想不生,没有一个妄想,有本事跑到你的心性里面去伤害你,不可能,你自己从心性中跑出来,你自己不待在家里,你要攀缘,妄想就有机可乘。

所以在永明大师、蕅益大师的思考当中,就是说这种观念有个好处,他不容易受到妄想跟业力的干扰,尤其在临终的时候。

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些人生的回忆的妄想,可能有一些生死罪业没有忏干净,那么这个时候你安住一念心性,你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虽然我有妄想我有业力,但是我可以让自己安然的走过妄想走过业力,接受弥陀的光明。就好像说我的心中有地雷,但是我可以不碰触它,我不去爱取我不去攀缘它。

所以永明大师的思想,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好就好在,他能够对妄想创造一种防御的功能,就像飞弹有防御功能,但他也有缺点,有些人他没办法学习大乘经典,他不懂的这套把心带回家的体系,他就操作不来。就是说观照式的念佛的缺点,他不能普遍大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概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照这种方法去操作。

信仰式的念佛好就好在哪里,三根普被,是吧?你稍微懂一点因果的人,你也知道你业障深重是吧?稍微懂因果人,你从理论推论,合理的推论你一定会到三恶道去,这个你总接受吧,三界六道你不可能永远在人天嘛。你做一个乞丐,你敢保证你每一餐都讨得到饭吃吗?不可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不能主宰你的生命,那是业力主宰。你不知道你阿赖耶识里面有多少善业多少罪业对不对?你不知道哪一天罪业起现行。

所以这样讲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净土宗的传承,这十三代祖师当中分成两块,一个是皈依式的念佛,一个是观照式的念佛,两种。那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都可以把你的心,回归到弥陀的功德的大海当中。这两个法门我不想去分别说谁好谁坏,因为我说谁好谁坏可能有些人会不高兴,我是觉得你契机就好。

但从理论上说你用信仰来念佛,风险性比较高。

理由是信仰式的念佛,如果是这个船走的时候风平浪静,就是你这个人先天烦恼轻薄,业障也不是很重,你没有太多的风浪,信仰式念佛可以冲的过去,可以过关。但是如果你临命终受到很大的冲击,你只有信仰式的念佛,因为你缺乏家的摄受,套一句专有名词,你缺乏心性功德的加持。也就是说你创造一句佛号,你只有一种力量,就是佛力的摄受;而观照式的念佛,他念一句佛号是两种力量,他有心力跟佛力的摄受,心力有内在的自性功德力的加持,他外有弥陀本愿两种力量,而你信仰式念佛,你只有一种力量。

那么如果你临命终的时候是在风平浪静,你这个人福德力修得很高,你经常在净宗学院做义工,福报修的很大, everything is ok,你福报大,福报保护你,对。但是如果你的福报修的不够,那你得小心。临命终你如果罪业起现行,福报修的不够,那你要用信仰式的念佛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你面对这么大的风浪,而你只有一个单独的佛力的摄受,你的心力是羸弱的,你只有靠一个信仰在支持你,那我认为往生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变数。

我今天只是把净土宗的传承如实的告诉大家,有两种的操作方式,会让你在临命终跟弥陀感应道交,至于你们觉得哪一个方法好,都好,都可以。

观照式的念佛的好处就是,他在佛力摄受以外又加一个心力不可思议。

你安住在家里面,家庭对你的摄受力,真如本性对你的摄受,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两种力量的摄受,能够让你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就是觉照你的家,你老是想到家的时候,家就在加持你了,真如本性在加持你。净土宗十三代祖师我研究过一遍了,主要是两种念佛,信仰式的念佛,观照式的念佛。当然这两个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其实观照中也有信仰,信仰中也有观照,只是它的轻重不太一样。这两个法门都能够把我们,从一个打妄想的状态带出来,而顺从本愿。是这个意思。

好,我就讲到这,大家有没有问题?提出来。请说。

【学员】师父慈悲,阿弥陀佛。我也听很多净土宗法师所讲的净土法门有关的,本来我自己对于往生净土觉的是蛮有把握的,后来听到法师你,听完你讲佛学概要以后,我这个信心老实讲就大大的打折扣了,我觉得真的没那么容易,很难,所以我要重新来估计我自己了。到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师父您,我这样在想的话,我倒不如我不要那么危险了,我就自己就好像念佛念到预知时至好了,预知时至我就不会有那个,可以比较容易控制妄想颠倒。可是我想请问师父的问题就是,如果我念佛要念到预知时至的话,我是不是首先要先达到念佛三昧?我想我请教师父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我想达到念佛三昧的话,容不容易?是怎么样才可以念到达到念佛三昧?谢谢师父开示。

【师父】我们一旦佛教里面谈到三昧,那就是可遇不可求了,就是说什么叫可遇不可求呢?他不是今生可以成就的,我看你…我不敢说谁会成就了,因为他不是一生可以成就的,按照天台宗讲的三昧至少要三生,三生什么意思呢?

连续三生、修持梵行、精进行道,只要一生有差错重新来过。

所以你说我要拼念佛三昧,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如果你前两生没有修,你今生就是叫做积集资粮,为第三生做准备。当然有人说这个《净土圣贤录》里很多人念佛念三年就往生净土了,是吧?诸位成功不可以复制,每一个人他有他的善根的因缘,你看到他最后一生,你不知道它前面几生是怎么回事,是吧?

失败的经验大家都差不多,成功是各式各样,所以念佛三昧我认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除非你前面两生都修的非常好,你第三生就有可能会得到念佛三昧。当然你要放弃所有的工作,要一心行道,因为三昧是很难成就的。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不鼓励用念佛三昧的方式,我们习惯用随念往生,就是我在散乱当中,但是我用一个强大的正念力去往生。那三昧不一样。三昧是他平常就处在正念当中,他的心是一条线的,那非常困难。

好,我告诉大家一个观念,念佛三昧有多难,按照蕅益大师的判教,他自己说他自己没有得到念佛三昧,蕅益大师。蕅益大师你看看他在修行,他闭关中的加行,念往生咒、念佛都是几百万遍,他说他自己没有得到念佛三昧,因为念佛三昧一定要入内凡加行位,我们现在是外凡资粮位,我们叫做积集资粮,所以念佛三昧我觉得大家不要定那么高的标准,因为你定的标准太高,你会有很大的挫折感,反而伤害到你的信心。

我觉得你先拼往生,但不要定念佛三昧,因为念佛三昧标准真的太高,非常高。明朝末年以后就很少能听到哪一个人证的念佛三昧,很少,大部分都是带业往生,依据正念力,顺从本愿而往生的。

我觉得不要把自己定那么高的标准,因为你定的太高,第一个你的心会有压力,你也容易出差错,这句话你能听懂吗?容易出差错。急火攻心,容易着魔。所以你要照你的正常节奏,我一天念两个小时我就好好念,我觉得调整心态比较实际一点,念佛三昧有点高,不可求了。

就是说我业障没有消,我妄想也没断,但是我可以把这些所有的力量都整合起来,让我的业障跟妄想顺从本愿,让它顺从是可以的,没断,但是顺从,这个容易做到。但是念佛三昧我觉得标准太高,你期望越高,挫折越大。

好,还有什么问题?好,请说。

【学员】师父,我看到有一些案例就是信仰式的念佛,但是这一些人他们对阿弥陀佛的信仰是不可动摇的,(师父:是的)。就是他已经是没可能不相信阿弥陀佛,没可能,不相信。他不是说不相信我自己能往生,他是我相信阿弥陀佛能接引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可能是一个罪障凡夫,我没有能力,但是他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没办法可以动摇的,(师父:一心皈命通身靠倒)。对,然后他这种人他可能念佛也没有得一心不乱,他也不是念佛念得特别的好,但是他可以说是他没有一点的…

【师父】如果他的信仰足够于调伏他的妄想,足够,他只要靠信仰,他对娑婆世界就自然能够放下了,对。他这种人,因为佛法完全是因病于药,他的病没那么重,所以不要开太重的药是吧?他生活单纯,他也不跟人家往来,对不对?所以他只要靠信仰,就很自然的对娑婆世界看破放下。对阿弥陀佛一心皈命,你所有的观照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已。对不对?照样往生。

【学员】他有一种力量是非常的坚定,就是百分之一百往生。有,因为我看到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帮都是念佛的人在一条船上面,然后那条船有风浪很大,然后他们都感觉可能这一次就死定了。然后很多人都很慌张,但是有一个人他就在那边睡觉了。当风浪没有这么强的时候,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就醒来了,他说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回答说我们还没有死,他说那就好没关系。他就是那种他是没有关系,其实他觉得自己肯定能往生。

【师父】如果你今天坐飞机,遇到飞机即将坠机的时候,你还可以把自己睡觉,那你大概就没问题了。那就是真是看破了。

【学员】他就睡了,他就说没关系,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往生,他不是说是我的能力,是阿弥陀佛一定会接引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师父】然后他就已经顺从本愿了,我想这样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反正他的结果就是顺从本愿,结果。你不能你的心是顺从娑婆,不可能你的心是向于娑婆,结果刚好运气好你往生了,不可能。因为你不可能说我心态还是想要往娑婆世界跑,结果阿弥陀佛硬把你拉到净土去,不可能。没有这回事情,没有这回事情。因为这违背了佛教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违背佛法的因缘观。

所以我刚刚讲过,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结果是顺从本愿,结果要这样。那么你是用什么方法都行,良由众生根机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就没有标准答案了,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我告诉你往生的相貌:

就是这个往生的人,我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往生,但是他的心已经从娑婆世界跳出去了,懂吗?他的心已经不在娑婆世界了,他就跟大家一起过日子,就跟你们大家一起混这样子而已,他心已经不在这里了。这个人往生的相貌已经出来了,这种往生相貌就出来了。

一个人要往生他有相状的,是吧!山雨欲来风满楼,暴风雨来之前都有征兆嘛。所以往生的征兆就是说他这个人在娑婆世界,只是在这个地方呆着而已,他的心已经不在娑婆世界了,(学员:他自己也知道?)他自己知道,他当然知道,他不知道他就糊涂了,他很清楚。对。他的死亡对他来说,把这件破旧的衣服赶快把它脱了,他早就想要把它脱掉了,是吧?

【学员】还有师父,关于观照念佛的问题,就是说如果他已经能够证得自己本性,(师父:证得本性啊)他自己已经证了,证悟了以后…

【师父】他应该是解悟了。

【学员】不只是这个。

【师父】证悟的话是初地以上。

【学员】然后如果他也会发心去念佛,因为他一直在念佛,然后您说的操作是什么样的一个操作呢?

【师父】他了解心性以后,第一个他对于轮回的过失会看的比较淡,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是后来有的,就像一个人回到家以后,他再看外面的东西,那是充满了灰尘。第一个他对于妄想跟罪恶的攀缘心降低很多了。

第二个,他对诸佛的功德庄严是非常的好乐,就是说我们现在打妄想人可能看到极乐世界成就功德庄严,没感觉。其实很多人离开净土是受不了娑婆世界,不是说真正的好乐净土,很多人是这样的,我不是说你们,很多人,你们可能例外的。很多人都是说娑婆世界,他真的是受够了,但是他的大乘的善根对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他不见得好乐,不见得。

但是回归心性的人他不是这样子的,自家珍宝。他更多的是从观照式的念佛,他到净土去的理由,还不只是想放弃娑婆世界这个臭皮囊而已,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个时候他读《阿弥陀经》啊,那四个字会触动他的心,会更感动了,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他更多的是要到极乐世界去,成就法身、亲近十方诸佛、学无量的波罗蜜、成就无量的三昧跟神通,他更多的是为了这个。把他心性的功德妙用开显出来,他觉得我是大富长者的儿子,我干嘛一天到晚做乞丐呢?是不是?这不是太没出息了是吧?他更多的是为了这个。

【学员】 ok明白,谢谢师父,阿弥陀佛。

【师父】所以一佛乘的概念,我们其实现在《天台教观》讲很多,就是说不管你现在做什么,你照样做你的。但请你把家的概念放进去,你要站在把心带回家的道理来思考,第一个。

第二个,你要把成佛规划进去,就是说可能你只是完成第一件事的任务,但是你最好是告诉你,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成佛,你必须把这个概念放进去,这个概念放进去对你非常有大的加持力,会让你学佛的信心愿力更加的坚定。你的目标设定在往生,这是一种力量。你的目标除了往生以外,又加以成佛,你是两种力量,两种力量。所以这个一佛乘对我们有加持力。

好,最后一个问题,看看谁要提问,好,请说。

【学员】师父慈悲,弟子一直有个疑惑,就是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我想我肯定没有,所以我不知道是什么状态。另外一个就是平时我们做功课修行的时候,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有能够达到感应道交这个状态,谢谢。

【师父】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是百感交集的。可能我们平常念佛的力量也会生起来,我们平常打妄想的心也会生起来,对不对?所以这个时候娑婆世界的妄想跟往生的念想是同时起现行的。那么临命终的时候,你提起佛号的时候,你的心态是很重要,所以感应不是佛号感应,是心态——能念的心。这个时候你的心跟佛陀的心,佛陀当然永远存在,因为佛陀法身本来就存在。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心必须要怎么样?顺从佛的心,顺从。我今天要去华盛顿DC,我不可能马上到,但是我的方向是朝这个方向,这叫顺从。他们是同一个方向,顺从本愿。

当然基本概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的心是忆念净土,不管你打什么妄想,都不管它了,妄想可能在这诱惑你,业力也会现出种种的影像来引导你。这个时候你的心只有忆念净土,忆念弥陀,你心中的忆念就是你的顺从,《念佛圆通章》就讲的很清楚吗,阿弥陀佛在忆念着你,你如果忆念娑婆世界的人事,这两个就没办法感应道交了。

临命终的时候,你心中不管娑婆世界发生什么,你的心中是念想净土,想着极乐世界的功德,想着阿弥陀佛的摄受,你的信念是往那个方向去念想的,这个就是感应道交。

为什么要这样念想呢?因为你如果没有念想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都没有桥梁;问题不是阿弥陀佛不救拔你,他没办法救拔你。你看魔王为什么干扰你,你要念,你一定得去想他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都是感应嘛。你说你跟你…,你们夫妻两个结婚,难道一开始没有互相念想吗?肯定互相念想,才会感应,才会结婚,后来没有念想就…,对不对?

所以说其实众生跟众生的念想,众生跟佛的感应都是同一个道理,你临终的时候,你要赶快念想弥陀,这个很重要!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临终的时候,你对弥陀的念想要生起来,这才有办法。这个时候你创造一个弥陀摄受你的平台,你这个桥梁搭起来,阿弥陀佛的本愿才能够顺着你的念想,进入你的身心世界,转他成自。所以你临终的时候不能慌乱,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你起什么样的情绪,你要告诉你自己,这都是虚妄的,轻轻的走过去就好了。

我们合理的推论,一个人临终之前会走过一个生死关,你一生当中你打的最厉害的妄想会先起来。我们正常人很难临终的时候马上进入状态,很难。一般来说,因为阿赖耶识它会起来,阿赖耶识会把你今生当中,你最熟悉的妄想现出来给你看,你这个时候必须要悄悄的走过去,应无所住,在不住妄想的情况之下而生其心,生起你对弥陀皈依念想的心,然后走过妄想了以后弥陀才会出来。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你的佛号跟你平常是不一样的,诸位,因为你平常的时候,你的佛号是不需要经过考验的,是吧,所以你不知道你佛号念的怎么样了。但临命终的时候,它一定要经过考验,几乎没有一个例外,临命终能够佛号走到最后的,一定经过千锤百炼,他一定要走过妄想关。所以很多人佛号平常念得很好,临终走不过去,因为你平常是在佛堂念对不对?你把冷气打开来、把手机关掉,然后命令所有人不准干扰你,对不对?然后你这样把佛号念起来。

但是你临终的时候不是这样子的,诸位,他不是在冷气房的时候,那叫内忧外患,妄想干扰你,生死业力要把你带走;什么叫带业往生?一开始是它想带你,最后它被你带走,你有本事把它带走,是吧?那么这个时候临终的时候妄想干扰你,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这个时候你得撑下去。所以你临终的佛号是什么样呢?

往生的佛号是经得起考验的佛号,跟你在佛堂念佛是两种概念,当然你要有佛堂的栽培,才有临终的正念,这也是一条线的。

诸位,你平常的时候念佛只有面对第六意识,知道吗?第六意识一直no swea,知道吧?小case了,而你临终的时候面对的是第八识,诸位你想清楚,第八识是你无量劫来的生命记忆体,那不是跟你闹着玩的,那是真枪实弹我跟你讲。第八识现前那你得有真功夫了,临终的时候那是真本事了。

第六意识你念几句佛号妄想就没了,你说妄想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临终正念,诸位,你平常的佛号是跟第六意识拼搏,你临终的时候除了第六还有一个第八识,一个大老板,那叫无始劫来的妄想跟无始劫的大仓库,不只是今生。

所以你的佛号只有两种可能可以冲过去,第一个坚定的信仰,第二个智慧的观照,只有这两种力量的结合。所以你平常就是养兵千日,你为什么要学习?就是你每一次的课程都在加强你的智慧、加强你的往生的信愿,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反正诸位你临终的时候,你一定要面对你的无始妄想,一定要面对你的生死业力,一定的,但是你走过去了就没事。

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修空观?

就是告诉你达妄本空,你面对妄想之前,你最好知道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想象而已,它不是那么真实,你最好知道这个概念,否则你如果把妄想当真,你就拼不过它了,你把它当真就拼不过它了。

所以就说,你现在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临终做准备,因为那天总要到来。那个时候是腊月三十算总账,你迟早要面对你的第八识,因为第八识只有两个时候出现,对不对?第一个,你投胎的时候,当然我们都莫名其妙投胎可能你忘掉了。第二个你临终的时候,第八识它一定要出来的,你迟早要面对它的。

但是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你说我怎么可能用今生几十年的时间,去面对被我无量劫的生命所累积的第八识,我怎么可能跟他对峙呢?有一个方法,因为它本来就不存在,这个是你的优势。这句话你们听懂吗?你听得懂那是你的善根,这个很重要。本来就不存在这句话多重要啊诸位,你临终的时候能够想到这句话,你就成功一半了,你只要想起这句话,它本来就没有,达妄本空,你就成功一大半,你就要想起这句话就够了,这是般若的智慧。所有的般若智慧都跟空性有关,先空掉它,你就有信心了。真实的东西就是真实的,哪怕它只是一颗钻石,好过你所有的石头。

为什么我们微弱的佛号信愿,能够拼得过生死妄想。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妄想不管势力再大,它毕竟是虚妄的,虚妄是你平常自己捏造出来的,本来就没有的,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的。诸位,你看过哪一个人,是虚妄的东西把真实的东西打败吗?你看过吗?

有,只有一种情况,你把它当真,那就有可能了。你弄假成真,那你就过不去了。

如果你是很清楚的知道它是虚妄的,那它就不是你对手,所以妄想到底实力有多大,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你把它当真,同一个妄想跑到你的心中,对你来说那就非常大了。一个有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一个有内观的人,同样的妄想跑到他的心中,这个妄想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跟你的性格有关系,如果你现在的个性还很执着,妄想对你来说可能势力就很大了,诸位。

所以说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妄想关、业力关,所谓的生死关,你先想清楚这关怎么过去,因为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它一定要跟你照面,一定要跟你碰面的,你迟早要面对它,你躲不过的,除非你念到像那位居士说的念佛三昧业尽情空,第八识已经被你破坏了,破和合识、断相续心,它被你破坏了,但这种人很少。我们一般带业往生第八识还是出来,但是你能够不随它转,不随妄转。走过第八识的风暴,然后迎接弥陀的光明。

我这样讲的意思就是说,往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难,但是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简单,就这样子。就在你一念之间,你说它难,你要把它当真,的确它也是很难,一天到晚就糊里糊涂过日子,那真的很难。你说它容易它也就很容易。一念之间的转变而已,你转过来一念觉悟,它也就没什么大不了。

所以往生难不难,答案是因人而异,因人而异。

我在讲什么叫往生难:你说它难,它真得很难,你说它容易真的很容易,这句话等于废话。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子的,因人而异了。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个人的观察:越到末法时代,我们所受的人事的牵扯越复杂,只有靠信仰,可能已经不合乎现代的趋势。我讲这句话的理由是:强调信仰式念佛的是唐朝,那么到了宋朝、明末以后为什么强调把禅观的智慧放进来,祖师会这样做,一定是怎么样?有它时代性的需要,要不然调整干什么呢?如果善导大师的法从头贯到尾,能够一路适用,那永明大师、蕅益大师不是多事吗?这个法门的药大家吃的好好的,你又开一帖药出来是不是?

就是时代变迁根性有变,这帖药要稍微调整了。

所以以前忏公师父跟我们说,越接近我们的祖师越重要,因为他的药跟我们现在的根机更接近。你去看唐朝的时间,离现在将近两千年了,那个药对我们来说可能稍显轻了。因为唐朝的环境跟现在的环境,唐朝的根机跟现在的根机可能有很大落差了。所以越近代的祖师所讲的话,你要越小心越注意,因为越接近你的祖师,他描述的是这个时代大家共同的毛病,越接近你的祖师。我只是提出两种概念给大家做参考。

0:00 / 0:00
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

大安法师: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

我们发的菩提心,就是一颗种子,要播种在我们的心田里...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

极乐世界绝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无量寿经》之衣食自然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从佛经中看前世记忆消失之谜

《佛说见正经》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

念六字大明咒之功德

《莲花藏经》云:若持圣观音之明咒,能获得财富、粮食...

【佛教词典】蒙堂

禅林都寺以下之知事职者,于退职后所安养之寮舍;或用...

【佛教词典】同事摄

梵语 samānārthatā-sajgraha。为四摄法之一。又作同...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沙弥转龙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

为灵魂沐浴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

我不是佛

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