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绍云老和尚  2023/0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利,光阴就过得特别快。可以说这两个七当中我们这里都很平安无事,你们可能没有感觉到,这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大家要珍惜这个殊胜因缘、难得机会。

为了使我们在这个祖师道场真正得到实际利益,我们原来计划三个七,还坚持把这三个七打下去。本来那几天都见到浑水了,这几天虽然没有下雨,但清水又来了。厨房的缪师傅讲:“怪事,这次水来得还蛮大的。”所以讲,大家的道念都向一处使,感应道交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

有的人说:“我们到这里来,以前没有搞过,虽然班首师父们一天到晚讲看话头、看话头,但摸到现在,话头还真的没有摸上。”我认为这也是讲实话。

如果你真的把话头摸上,把这一念摆在这句话头上,老老实实二十分钟过去,你亲身感受那种境界,会感到很诧异。诧异什么呢?我这个人本来就坐在这里啊,到哪里去了?不知道这身子坐在哪里了,你也听不到自己的呼吸,就是这一念话头明明了了,身心感到无限的清安。

世间再讲怎么舒服也没有这种舒服,文字写是写不出来的、讲更讲不清,这个要你亲身感受才行啊。别人讲的,你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他,你不知道他讲什么。你自己一感受到,你就晓得这种滋味不是一般的滋味。经书上多处讲: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进入到真正禅定境界的时候,不要吃、不要喝的啊。他在禅定中,色壳子自然能正常维持。那么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要从哪一方面去努力呢?

今天有一位问我:“离心意识参,出凡圣路学这两句话怎么讲?”我说:“你这个话是看来的,还是听来的?”他说:“看来的。”“既然看来的,你知道这个意义吗?你会不会用?”他把头摇摇说:“我不会。”我说:“宗门下用功,就是要你像这两句话上面用。”

何谓“离心意识参”呢?这个心,是分别心的心。意,就是我们的六识、意识。你离开分别心、离开六识,这叫什么呢?不动二念啊。不动二念,还有个不明白意思的疑念在,还明明了了、历历明明的,这才叫离心意识参啊!

不是你偶尔碰到一下子,不到一分钟就过去了,那个还谈不上。要你从这个意识妄想当中用到了没有妄想境界,离开了分别心、离开了妄想,但又明明了了、历历明明的有一个不明白意思的这一觉照念在,时间越长,你越有深的感受。一两分钟,感觉不到什么巧妙。如果你把念头安住在这个离心意识,明明了了、历历明明当中,能够注意六识,不打失的话,那你又是一番境界啊!再这样下去就是“动静不移、忆忘如一”了。

所以说宗门下这个事,想难,难得很,想易,你真正全部身心放下来,一心一意扑在这个一念上去,也很容易啊。不是望不着的事啊!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大的利益。到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一千七百公案。宗门下这一法是直接了透、最上乘的法。如果你过去真的有个深厚的善根,在这个法门上也修行过,你这一世遇到了,一修行,过去的善根就浮起来了,你的感受马上就和人家不一样。

“出凡圣路学”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这个话头,目的就是了生脱死、成佛作祖。你找到念佛是谁的这个人了,那就明心见性了。见性就成佛了,你还要学什么圣人、凡人啊?你再搞圣凡,不是头上安头吗?这就是出凡圣路学。不要讲我想成佛、我想如何,那都是妄想。心性一见到,本有自性里面万德庄严、神通妙用都具足了,不要你求。

还有的说:“我们这个坐香,也不念佛、也不拜佛,坐在这里,看上话头还能用上功夫,看不上话头就在打妄想,这还有什么功德?”那意思就是我们在这里冲盹打呼。其实不然,为什么这样讲?一切的祖师和圣人,都是从我们凡夫一步一步升上去的。《大藏经》上讲: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终究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这四句偈子告诉我们:我们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实际上,就在这个堂中坐一坐都有好大的功德。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中间供的是佛像,佛的功德好大啊。你围绕佛像转一圈也会得到一点功德,这个功德不是你自己能干,是因为你对佛敬仰,沾佛的光带一点功德。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我用不上功,我在这里腿都疼死了,电话不断来,又是这个事、又是那个事,心里就会痒痒的了。

我和你讲,你只要在这里就是天天打妄想、天天打瞌睡,你的福德因缘天天在增长。为什么呢?这是选佛场、是般若堂,大家薰修的力量带着你,只是你不知道。我们早课讲:大众薰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况且我们这么多人在共同薰修,就这个气氛,你都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

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认为这样用不上功,认为没有功德、没有利益,那你就认识错了。第二个七还有两天,最后还有一个七,希望我们还要继续发起道心,认认真真地在这一句话头上,好好地用一番功。说的都是参考话,还是继续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

把每一念照顾好了,你临终就不用担心了

我们一开始在安住真如的时候,第一个先离一切相,先找...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

供养出家人的功德

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 《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

【佛教词典】像法转时

(杂语)转犹言起。谓佛灭后经五百年像法之起时也。药...

【佛教词典】求那毗地

(人名)Gu?aviddhi,比丘名,译曰德进,安进。中印度...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 那时候,枪杀、乱...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中西医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西医: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

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大安法师:科技与宗教的关系

问: 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

突破障碍将学佛融入生活当中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

东渡弘法的鉴真大师

唐代律学高僧鉴真大师,又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律宗...

如何静坐问答录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