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净界法师  2023/03/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复为种子,能生后时如理作意相应之心?】

这个地方很重要,就是说,你在「如理作意」开始思惟法义的时候,跟过去听闻法义的时候,这二个的相互作用,是有前后差距的。比如说,你可能去年听到某一个法,那个时候你没有很特殊的感觉;但是这个法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它进入到你的阿赖耶识这个仓库保存下来,等待你以后备用。二年后,你遇到一个障碍,这个时候,突然间这个法的力量生起来了,引导着你在所有障碍当中突破过去。你这个闻思的智慧是「久灭过去」,那是以前闻思的,这个时候,假设没有第八识来做仓库,怎么能够生起后来如理作意的相应之心呢?你听闻的时候,跟你如理作意的时候,在表现出来时候,有前后的距离,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怎么能够保存呢?这就会有问题。

就是说,如果我们修人天的善法,甚至于你修小乘的教法,会发觉你马上可以用得到,因为它本身对生命没有全盘的了解,它只是告诉你如何破除眼前的障碍;但是大乘佛法是把全盘的染净因果告诉你,有的法你马上用得到,有的法你可能不是马上用得到。但是你到了净土以后,诶,突然间你有个智慧现前,那可能是你在某一生当中,听到某一部经、某一部论所得到的收获。所以你在栽培善根,跟善根起现行的时候,是有中间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是不能成立的。

【又此如理作意相应,是世间心;彼正见相应,是出世心,曾未有时俱生俱灭。】

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思惟法义、听闻法义,心中还是夹带着凡夫的有所得心,都还是有漏,虽然这个善根的本质是无漏,但是我们心情是有漏(法是无漏的,心是有漏),最后的结果变成无漏。就是说,你前面的因地是有漏,后面是无漏,如果说没有阿赖耶识来保存,完全靠第六意识,这个地方就矛盾了,怎么有漏的心会变成无漏的心呢?我们在因地的时候,用有漏的心来修无漏的法,这个时候二个都存在,有漏的功德归有漏的善根种子,无漏的妄想归无漏,这是各自独立的,那一定要靠阿赖耶识才有办法成立的。

【是故出世清净,若离一切种子异熟果识,亦不得成。此中闻熏习,摄受彼种子,不相应故。】

所以假设我们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就圣道,因为我们都是依止有漏的心来修学圣道。如果完全靠第六意识,这个善恶的功能不能明确的区分,这样子无漏的善根就永远不能现前,一定是有这个阿赖耶识。你虽然修学这个法是无漏的,你也打妄想,但是进入到阿赖耶识的时候,你第六意识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候起善心、有时候起恶心,所以第六意识是变化很多的。有时候你很想修行、有时候懈怠放逸,但是不管你第六意识多么的变化,进入到阿赖耶识的时候,它在保存种子的时候,是清楚分明的,它是归类的:无漏的善根归到无漏的种子;净土的善根归入到净土的种子;三恶道的造作,归类到三恶道的种子。这十法界的种子到了仓库的时候,是分得很清楚,就等待你临终的时候,看你生起什么样的念头来滋润它。所以一定要有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天亲菩萨把八识分成三类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

以不生灭心提起佛号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痛苦的果报,都是由错误的思想产生的

在依他起性当中,依他所执的遍计执是没有的。这个地方...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过去的业现前

问: 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佛教词典】长寿第一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寿命极长...

【佛教词典】行事钞教所诠意

亦名:教所诠意 行事钞·序:“第六,教所诠意。(一、...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

请您来安排我的一切!

世上的一切,有多少人力不能为?至爱的亲人离世,人命...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

四种出世的思想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

努力工作为何就是赚不到钱

偷盗的情况,严重的话来生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

念佛要「声缘于心,心缘于声」

念这个佛号的时候,怎么念得功夫上路、得力?这里教一...

梦里的境界是怎么出现的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

慧律法师《83年逢甲大学佛学问答录》

(一)问:请师父讲一些鼓励大众的话 答:说到鼓励他...

《华严经》中的十种善知识

我们学习佛法,经常会听到善知识这个词。对其含义,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