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2023/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庭不睦,功名废弃,前程受阻……因此,戒除邪淫,对于人生能否幸福美满,意义非常重大,古圣先贤也提出了很多戒除的方法。

论邪淫之祸害

若论邪淫之祸,可谓至大至深,下面为大家略作举例:有多少读书人,原本被家人寄以厚望,却因邪淫而自甘堕落、一败涂地,连累家人被他人冷眼相待;有多少个家庭,原本和睦美满,却因为夫妻某方邪淫,而最终支离破碎、家毁人散;有多少达官显贵,原本富甲天下,却因邪淫而导致家财尽散,穷困潦倒,有的甚至锒铛入狱,身败名裂,家人因此蒙羞,被人耻笑、唾弃。

更有甚者,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邪淫而科考不中,功名被削,福乖运蹇,终生潦倒;有多少英雄豪杰,因为邪淫而横死早亡,毙于非命;而历数那些古代君王,大多也跟邪淫不无关联,欲令智昏,排斥忠良,宠用奸佞,荒淫无道,导致叛乱不断,动荡不安,甚至国家灭亡。

以上这些结果虽然惨烈,但只是邪淫的现世花报,来生还将有更苦的余报,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罪福报应经》中说:“淫人妻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堕鸡鸭中。”真是一朝放纵,来世长劫堕入恶道,承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世间苦恼事,皆从爱欲生。淫心不除,尘不可出。那究竟该如何彻底地戒除邪淫呢?末学大致总结了以下三步:

一、认识其危害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邪淫的危害,如此则自然心存戒慎恐惧。关于邪淫的具体危害,上文已举例说明,此处再略作总结,比如:邪淫有损阴骘,造作者必感召不贞良的配偶,儿女不随意,甚至感召逆子;邪淫会损耗精气神,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丧失机遇与功名;那些长期邪淫者,还会导致肾虚,引发一系列身心疾病,例如前列腺炎、艾滋病、子宫癌等等。这样的例子,古今比比皆是。

二、用佛法对治

色是迷津,佛乃觉路。在佛法中,有很多对治淫欲、得清凉自在的甘露之法,其一就是修“不净观”。所谓“不净观”,是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法门,即通过观想自身和他人身体的种种污秽不净,以熄灭贪欲,拔去爱根。《禅要诃欲经》云:“如囚在狱,四顾牢密,唯有厕孔,更无异路。如人中毒,惟粪能治,更无余药。思惟是已,谛观不净。”再想前子脏,乃至女根,及男子身内诸虫,张口竖耳,瞋目吐脓;静气数息,一一观之,如掌上螺纹,闭目开目,了了皆见;纵有天仙女,还同癞乞形;何况凡间妇,本是革囊成;此观成已,欲火自息。

其次,应多念佛菩萨圣号,求其威神加被,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圣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另外,可持诵佛门神咒《楞严咒》。印光大师在《修行人降除心魔的四种方法》中开示: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著即摧成粉碎。诸咒降魔之力,以楞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淫席。

三、源头上远离

我们平常阅读书籍,一定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多读一些具有正知正见、晓以因果利害的善书,切不可观看淫秽书刊。那些书写和传播诲淫诲盗之书文的人,其果报都非常惨烈:有因著作淫书,而自嚼舌死的;有因出版流通淫书,而两眼变瞎、手长恶疮、痉挛而死的。因为淫书助长了读者的淫欲心,致其深陷欲海之中不能自拔。有多少纵情花柳者,皆是由于自无正见,而被燕朋淫书所误!不仅是纸质的淫书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一些黄色内容,也趁虚频繁出现在网络上,毒害着无数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佛制不邪淫戒

古圣先贤洞悉一切真理,为引导大众远祸离害,趋向光明吉祥,故对于邪淫之恶行,有诸多揭露与训诫。比如,在佛门中,戒律明确规定凡佛弟子必须受持不邪淫戒。其制戒因缘,是源于佛陀的弟子须提那子犯淫欲,于是佛陀便制定了这条戒,规定出家众要坚守梵行,在家佛弟子要对自己的配偶忠贞不渝,不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在大乘佛教中,不仅造作了淫乱之实行属于犯淫戒,甚至连动邪淫的念头也算是犯戒。

所以,让身口意皆不与邪淫沾边,才算得上是奉持善法,严守淫戒,其功德利益莫大无边,能令人因之而事业成功、学业有成、诸事顺利、家庭和睦、具足福德。

儒家痛斥邪淫

除了佛陀明确制戒以外,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也极力提倡不邪淫。孔子说: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少年时期,气血不足,身体还处在发育阶段,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犯淫欲,特别是手淫,对身体的损伤非常大,而且还减损其福报。

《弟子规》云:“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当一个人好色贪淫时,便丧失了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伦理纲常和道德礼仪,放纵自己做出为世人唾弃的不耻之举。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此人所造作的邪淫丑事,会被旁人当作笑柄,致使父母亲人蒙羞,颜面尽失,甚至被别人指着鼻子骂,亲朋好友也唯恐避之不及。试问,这是一个孝顺父母之人该做的事吗?根本就是给父母抹黑,丢祖宗的脸,损自己的德。

戒邪淫之功德

世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欲得此果,就必须从因上做起,绝不可造作邪淫。至于不邪淫的具体功德利益,如《般泥洹经》云:“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称誉;二者,不畏县官;三者,身得安隐;四者,死生天上;五者,从立清净泥洹道。是以当自患厌。”

在《寿康宝鉴》中有这样一个真实公案:孙书生家境贫寒,靠教书为生,一年家庭收入不多,后来给张姓人家做抄写员。有一天夜里,张家一个婢女,寻他求爱,邪淫私奔,他拒绝了。他在江口遇到高人,告诉他去求城堭爷,城堭爷不仅免去他四十六岁时饿死之定命,还给他增寿二十四年,从此衣食无忧。后来,果不其然,孙书生被很多人请为教书先生,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四十六岁时,米价暴涨,饿死很多人,结果他家富足有余。等他儿孙成年时,其家族大富大贵。最后活到七十多岁,无疾而终。可见不邪淫功德无量。

如若不小心犯了邪淫,该怎么办呢?应当至诚忏悔以消除罪业,平日也可多助印戒淫书籍,引导他人正念、正身、正行,以此善行将功补过。《寿康宝鉴》中又有另一则公案:清朝汉阳有一书生,平素以才气闻名,但数次考试都落第。一朋友为他请乩叩求,乩神答示:该生本应有功名,但因年轻时曾与一婢女私通犯淫,所以想盼功名,已经不可能了。该书生听后,十分惊惧,立愿改过向善,并编辑《戒淫功过格》,广采注解案例,又募款刊印,到处施送。结果到了康熙丙子年,该生再去参加考试,竟然考取。

总而言之,邪淫乃违背天理与人伦的不善行,其近祸与远害可谓罄竹难书,我们若欲康宁吉祥、幸福美满,定当谨遵古圣先贤的教诲,远离邪淫,洁身自好。尤其对于想要了脱生死的修行者,定要守护好此出离之因。

本文选自《慈护》2023年第2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延长蔬菜保存时间的方法

先把绿叶菜表面的水滴风干掉,然后放入袋子,一定记得...

幸福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恶业 佛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

我们看,丝毫不爽。前面我们解释平等流类,佛教的因果...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处?

唐肃宗时,西天大耳三藏来到东土,自称有他心通,肃宗...

邪淫的可怕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把心念进去了吗

有朋友问,修行只要念经就可以了,另外多参加法会多去...

怕冷可多吃四类食物

一、根茎类: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

念佛没有巧路,靠的是老实念佛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佛教词典】无色无学

【无色无学】 p1063 显扬三卷十五页云:无色无学,谓生...

【佛教词典】小乘戒

(术语)小乘律藏所说之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

吃粥有十种好处

粥有十利,这十种好处是: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

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问: 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大安法师答:...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

念地藏菩萨圣号,临终随愿往生佛国净土

随你愿生哪个净佛国土都可以 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

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疏文 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和敬为先》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从上海带了一串香蕉回家。...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