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憨山大师:念佛与参禅

憨山大师  2011/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对生的念佛修善要熟练,而对熟习的情爱五欲则要生疏。久久纯熟,打成一片,自然会念念弥陀,头头极乐了。

近来看到学佛的人,只知道贪求玄妙,不知道向根本处下死功夫,所以到了荣辱、祸患、生死关头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了,这不是佛教,或者教导他的人的错误,而是他自己的过失。

无论念佛参禅,都要一丝不留地断除生死根。什么是生死根呢?那就是我们的种种妄想,以及人我、憎爱、贪嗔痴等烦恼业。现在参禅,想顿悟断生死,应该首先自己审察酌量,是不是能一念顿除历劫以来的烦恼,像一刀截断乱丝一样?假使不能断烦恼,即使能够顿悟,也将成为魔业。对此,怎能轻忽看待呢?

应该知道,历来的诸位祖师们的顿悟,也是从多生积功渐修中得来的。所以顿悟这一着,说来似乎容易,实在是相当困难的,假使没有二、三十年的死功夫,怎么能在世情热恼中,一念顿悟呢?所以要想参禅,必须正确知道自己是怎样的根器。

至于念佛一门,世人多不知其妙,都认为是浅近的法门。其实,念佛是步步踏着实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有生以来,念念妄想攀缘,处处造生死业,哪里曾有一念回光返照自心?哪里曾有一念肯断烦恼?现在如果能用妄想的心转为念佛,那就念念能断烦恼了;如果念念能断烦恼,也就是念念在出生死了;如果能坚持念佛,一念不移,一心不乱,那就比参禅更有下落了,所以说,念佛是步步踏实地的“实地就是下落”!再进一步说,参禅一定要死尽世俗心,不容许有一念妄想;而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以想除想,乃是转换的方法,根据我们的根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修净土不必求悟明心性,而以专心念佛为正行,又以布施斋僧,济贫扶困,广种福田,作为庄严佛土的助缘。在念佛心中,虽发愿往生,但还应知道,先断生死的根,才能得到速效。所谓生死根,就是贪着世间种种受用,以及美色淫声,荤腥滋味,这一切都是苦本。其次,对于一切嗔怒忿恨、执着痴爱的心,和一切邪魔外道邪师所说教的法,都要尽情吐却,只笃信念佛一门,每日诵《阿弥陀经》两卷,念佛几千几万,或者不计数,只是心心不忘佛号。因为佛就是觉,假使念念不忘佛,就是念念明觉;心中如果忘了佛,便是不觉。若是念得梦中也能念,那就是觉不昧。这个心,目前如能不昏昧,那未,临终时也不会昏昧。还应知道,这个心的不昏昧处就是下落。现今世俗的人事务纷繁,必定没有条件参禅,只有念佛最好,不论闲忙动静,上切处都可以念,只是一心不乱,更没有别的巧妙办法。

参禅要离想,念佛在转想。由于众生很久很久沉浸在妄想中,要离开它,实在极为困难。现在不必离想,就将染想变为净想,这是以毒攻毒、将计就计、偷梁换柱的妙法哩!所以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那又何愁一生不了生死呢?

念佛跟参禅一样,先须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没有可放的地方,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中不断,如线贯穿着数珠,又像箭笞相拄着,中间没有一毫空隙的地方。这样着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在日常生活中不杂不乱,寤寐一如,时时用心,刻刻在念,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净土的时节了。

念佛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第四要认得真、第五要厌苦切!厌苦心切,则欲念自然消除,不会退屈了!念佛人要用这五诀,单持一念。

在家念佛修行,不必拘泥陈套,不一定需要繁琐仪规,只要以念佛为主。每日早起礼佛,礼佛后诵《弥陀经》一卷,持数珠念“阿弥陀佛”名号三、五千声,或一万声,念完即对佛回向,发愿往生彼国,这是早课,晚课也可以这样。如此日日作为定课,不可减少。这种做功课的方法,能教眷属们同修更妙。若是为了末后一着大事,那末,做功夫更要亲切绵密。

每日除早晚二时功课外,还应该在十二时中,将一句“阿弥陀佛”牢牢记住,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将一句佛号作自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舍,就是在饮食起居,行住坐卧中,也要将此一声佛号时时现前。

若是遇到逆顺喜怒烦恼境界,心神不安的时候,就将这声佛号提起一拶,就能看到烦恼当下消灭。人们的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现在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是在念佛时能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为什么呢?若念佛在烦恼上作得主,就能于睡梦中作得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主,就能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中作得主,那末,临命终时,便能分明了了,自知去处了。

这件事并不难行,只要了生死的一念心切就是了。因为方法很简单,仅仅靠定一声佛号,不再向其他方面去寻思求索,蓦直念去就可以了。久久纯熟,自然得大安乐自在,得大欢喜受用,这不是世间五欲之乐可比的,除了念佛,更没有能超过这一直捷省事的法门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禅坐的基础方法》

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

大安法师:一天念多少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的去除妄念...

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个人之寿命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岁月来...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

妄想如顽猴野马一样,该如何调伏

讲了不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我看有些人就没有用心...

【推荐】无情物也有佛性吗

有情众生有佛性,但草木石头等属无情,是否具有佛性,...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

讲大妄语的过失与后果

大妄语戒就是膨胀自我,一个菩萨不断的膨胀自我意识,...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 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看众生...

【佛教词典】尘刹

刹,梵语 ksetra,为国土之意。尘刹,谓多如微尘数之无...

【佛教词典】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全一卷。宋代僧保宁仁勇、白云守端等编。收于大正藏第...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

印光大师的棒喝教学

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

北周高僧静蔼大师

今天我们介绍给大家,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是特别的奇和...

大安法师:经常做梦睡眠质量差怎么办

问: 我经常在睡梦中做很多梦,造成睡眠质量很差,这...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

【佛学漫画】如何开启幸福之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碰到不好的事,要怪自己

你碰到这些人,碰到不好的事,你不要怪别人,首先怪自...

念《药师经》专门对治九种横死

我们刚才讲到一个横死,不该死死了、意外发生的,这里...

佛敕目连度度化梵志

(上)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诸菩萨、四众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