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贤长老《修学佛法的基本纲领》

惟贤长老  2011/09/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

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光典礼。法尊法师是我的亲教师,我从16岁到21岁,在北碚缙云山读书,他任代院长,给我们讲课,主要讲宗喀巴大师编撰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一部论著法尊法师给我们讲了两年。在法尊法师的讲授之下我得益很大,领会很深,为我终身坚持走菩提道路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很感谢我的亲教师法尊上人。

参加开光法会回到北京以后,夏林长请我跟大家见面,结结法缘,我很高兴。我在两年前到居士林来讲过一次,今天是第二次,可以说我跟居士林、夏林长及各位居士,有甚深的法缘,这是很殊胜的,很难得,希望大家尊重这个殊胜的因缘。

我今天的讲题是:修学佛法的基本纲领。

佛法修行的基本纲领,涉及三藏十二部教典,内容很多,与居士们修行有很深的关系,今天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只能提个大纲,希望大家认真听讲。

一、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般世俗人,是背觉合尘,整日为油盐柴米酱醋茶、功名利禄、是非得失,忙碌一生,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不晓得如何正确对待现在的人生。我们学了佛,那就是背尘合觉,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人生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宇宙又是怎么形成的?对于这些问题,都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才能引起道心。

(一)四念住与六如

四念住是佛在涅槃前答复阿难的提问。当时,阿难共问了三问,其中有一问是:佛在世,我们依佛而住,同佛共住,佛去世以后我们应该怎样住,应该依何为住?佛答复阿难说,我灭度后,你们(弟子)应该依四念住而住。

四念住是什么呢?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本体到世间,要存在这几种观点。拿人的这个五蕴之身来讲,五蕴之身是不干净的,七窍:两眼、两耳、两鼻、嘴巴及毛孔、大小便,排的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说明我们身体内脏装的都是不干净的东西。祖师讲,修行就是要把臭皮囊改成莲花身、金刚身,那就干净了。一般人就是执著这个身体,一切为我,为我的身体,于是就发生贪嗔痴,损人利己,造业无边,结果害人终害己,也使自己永远在生死中不得解脱。

观受是苦,我们从生下来以后,所领受的一切都是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八种苦。《瑜伽师地论》上还讲了一百零八种苦。念珠为何是一百零八颗?寓意是要以念佛修定来消灭一百零八种烦恼和痛苦。世间有些事情比如家庭聚会呀,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啊,亲友聚会呀,升官发财呀等等,看起来像是好事、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在变,变了就是苦,叫坏苦。所以说人自生下来以后,所领受的一切无不是苦。

观心无常,就是说心法能生万物,心法是刹那刹那转变、没有实体的,一切万物、万象森罗,也在刹那刹那转变中。人体是一个小宇宙,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进行新陈代谢;世界呢,也在成住坏空变化中;星球也是如此,这个星球坏了又到那个星球。从小宇宙到大宇宙,都是由成到住、由住到坏、由坏到空的过程,都在瞬时变化中。知心法是变化的、无常的,没有实体,就不要执著。

观法无我,法代表一切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包括一切社会现象。一切法如幻如化,在演戏,像海市蜃楼,没有个我体,既无五蕴我,也无法我。

以上就是四念住。从这个内容可以知晓佛法对于人生宇宙的基本看法。我们学佛人要以四念住而住。

另外是六如,六如是《金刚经》讲的最后一首偈: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这个四句偈是《金刚经》的扼要,是缘起性空的精髓,你能够了解一切有为法、缘生法,它的变化如梦幻泡影,就可以去掉我执,达到真空境界。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后,才有决心和勇气把身心放下,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全心全意去救度众生。

(二)念四难

四难是什么呢?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善友难遇。

人身是难得的,依经上讲,人死了以后要再得人身,很困难,而堕落三恶道的,那就多得很,像大地的尘垢一样。得了人身都是由于过去的善根,有功德、有善根才得人身,宗喀巴大师取名叫增上生。什么是增上?人生是苦乐参半,也可以在苦中走正道、修行。你能够走正道修行,死了以后起码不堕入三恶道,这对于修道是一种增上的因缘。古人讲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佛法难闻,在八难之中的人闻不到佛法。什么叫八难呢?地狱、恶鬼、畜生是三难,佛前佛后第四难,盲聋喑哑第五难,世智辩聪第六难,长寿天第七难,边地是第八难。

你们想想,地狱、恶鬼、畜生,哪里闻得到佛法?不停地忙着受苦。佛前佛后,是生在佛之前或者生在佛之后,没有佛说法或者没有正法。不像现在还有正法,还可以听法,还可以修行。盲聋喑哑,指残疾的人,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什么都不方便,有佛像不能看,有佛经不能读,有佛法不能听,都是难啊!世智辩聪,指那种世间上头脑很聪明的人,他不信三宝,也不信因果,不知道生前死后的问题,他嘴巴能说会道,但说的世间法、世俗法,不解决生死问题,这也是苦难啊!长寿天,指那些修神仙的,想长生不老,想活万年万万年。边地,就是偏僻的山区,交通不方便,文化很落后,没有寺庙,没有法师,怎样听法?

在以上这八难中是听不到佛法的,所以佛法难闻啊!

中国难生,为什么说中国难生?因为中国是佛教的第二祖国,佛教的大乘小乘,包括般若、法相、戒律、密宗等各宗派,都是说明佛的教诫、教授。现在国外都在向中国学习佛法,为什么?因为中国保持了佛教的优良传统,保持了道风、戒律,保持了完整的教义。所以对于佛法来说,中国是第二祖国。

善友难遇,就是善知识、善朋友不容易碰到。你假若遇到邪师邪友传邪教,像什么法--轮-功、观-音-法门、本-愿法门、圆顿法门等,你就走上邪路,会跌到悬崖下面。可怕得很!你们在居士林,都是善友在一起,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经常听经闻法,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要念四难: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善友难遇。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三)求四种转化

明了以上的道理后,作为一个学佛人就要求四种转化。哪四种?转恶为善,转邪为正,转识成智,转染成净。

转恶为善,善以利他为前提,恶以害他为前提。必须要利于人,广修一切善法,做好事,不管小善、大善都要做,培功德。

转邪为正,就是不要走邪道,要走正道。邪师邪友不要亲近,邪说不要听闻。要走正道,只有学佛才是正道。

转识成智,八种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在众生境界中叫染污识,由于染污识的作用,使众生永远都在流转痛苦中,必须修学佛法,在阿赖耶识中熏习善法种子、清净种子,逐步去掉恶种子、染污种子,把阿赖耶识转成如来藏、真如,就可以得到最高的智慧。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就可达到佛的智慧。

转染成净,就是把染污的烦恼除掉,去掉虚妄分别、种种颠倒妄想。去掉烦恼以后,就可以得到涅槃。涅槃就是清净,你们不要以为死了才叫涅槃,你在当前一念中能够去掉妄想、消除烦恼,没有贪嗔痴,就在涅槃境界中,涅槃可以现证,死了才叫涅槃是个错误的看法。

二、正确的信仰

(一)信三宝的功德

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在印度语叫做佛陀,就是觉悟的圣者。佛陀在因位中、果位中有很大的功德,我们应该学习。在因位中的佛为了求无上菩提度众生,受种种痛苦,甚至舍弃头目髓脑,舍弃家庭,舍弃国家,舍弃一切;果位中的佛,证了菩提以后,尽管在法身中、在常寂光中,但是要现报身为地上菩萨说法,以悲心又现化身为地前菩萨、凡夫、二乘说法,以悲心度众。这些都是他的功德,佛具大悲、大智、大愿、大行、大力。打个比方,佛就像大海中航船的舵手,假若没有舵手掌握方向,船在大海中就要沉没,只能靠舵手把舵掌好,方向正确,我们才可由此岸到达彼岸,所以我们要信佛的功德。

法宝就代表佛说的法,三藏十二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广明因果,指示正道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的烦恼、痛苦。世间有法宝,就有了光明,这是众生的福报。打个比方,法宝就像长夜中的明灯,没有明灯,长夜就永远都是黑暗,有了法宝,我们就可以看到光明,看到前途,走上正道。

僧宝,代表僧众,出家僧众。僧众叫和合众,以戒为师,组织六合僧团,成为道德典范。这个功能好像医院的看护,给病人打针吃药,送茶送水,很爱护众生。

以上,就是三宝的功德。作为一名居士,一定要相信三宝的功德。依佛转迷为觉,依法转邪为正,依僧转恶为善、转染成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的原因。

(二)信佛法的真理

佛法是佛亲口宣扬的道理,是佛教最高的哲学,精深博大。缘起性空、万法唯心、法界缘起、一念三千、六大缘起等等,都是佛法真理。其中缘起性空和万法唯心,为大乘佛教的两大系统。

缘起性空讲真空,西藏中观叫真空见,但是要得真空见必须要了解缘起,缘起是如幻如化,从如幻如化的缘起中达到无我的境界,就进入真空,所以,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不二。了解空,就可以离一切相,而积极行一切善。这是大乘般若系统的内容。

大乘佛教的第二个系统就是法相唯识,讲万法唯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佛教从世出世间、生死轮回到佛陀境界的根本理论。众生世界是由染污心、阿赖耶识心而形成,佛土世界、清净世界是佛的清净心、广大心、平等心、慈悲心而形成。人尽管躯壳不在,但是阿赖耶识在,去后来先做主公。众生在因缘中,这个主人公受业所障碍,颠颠倒倒,迷迷糊糊。若能够修习正法种子、善法种子,把它转过来,熏成清净种子,就可以逐步走上正道,证得佛果,进入佛国世界。一切唯心,认识一切事物离不开心,万法生起,离不开心。这个心从过去世到现在世、未来世,都相续不断。

过去欧洲的哲学家莱布尼茨,他承认这个心的相续而提倡单子论。他有这样的观点:一个生命从另一个生命得来,一个生命从另一个生命继续而来,等于物质的运动,一个运动继前一个运动而来,有前面的运动就有后面的运动,运动相续,因此,有前面的心就有现在的心,有现在的心就有未来的心,心心相续,生命不断。所以佛教讲必须要改造我们的心,净化我们的心,才能改变我们的生命,才能把染污的色壳子转成清净的莲花身、金刚身。

大乘佛教的这两个系统:缘起性空的般若和万法唯心的唯识法相,这是佛法真理,说透了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

(三)信业报真实

业报论也是佛教的基本观点。你学习佛法,假若不信仰业报,不信仰六道轮回的话,那你这个信建立不起来。佛学者和学佛者是有很大区别的。研究佛学,把佛教作为知识研究,不相信业报,不皈依三宝,只能说是佛学者,对于佛法甚深真理很难真实契入。学佛者就不同,学佛者真诚地皈依三宝,相信因果,相信业报,就能真正建立道心,才能修学佛法,得到体悟。

(四)信无上菩提可修可证

无上菩提就是佛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经讲,众生佛性平等,不管种族、贵贱、老幼,佛性一律平等,不是只有佛是唯一的一个佛,其他的都不能成佛。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

《法华经》上有一个常不轻菩萨,见人就拜,他说过两句话: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有人取笑他、骂他,他还是磕头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别人打他,他就远远避开,还是给他磕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呵呵,八风吹不动。这是常不轻菩萨,尊重众生,佛性平等。

众生是未成佛,我们应该视大地众生都是未成佛。要尊重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不要扰乱一切众生,不要使众生受痛苦,要使众生得到安乐。所以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众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成佛,逐步修、逐步证,从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到究竟位就可证得。这是唯识法相上讲的五位次第。《华严经》叫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从资粮位到修道位都叫做修,十地以上进入等觉到妙觉,就是证。

无上菩提可修可证。中国古语讲:“彼即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他是丈夫,我也是丈夫,我只要好好做,好好修,我就是丈夫。佛就是大丈夫,我可以学佛,可以证得佛果。

三、学佛之行

学佛之行包括善趣之行、解脱之行、大士之行。拿《菩提道次第广论》来讲,善趣之行是下士道,解脱之行是中士道,大士之行是上士道。

(一)善趣之行

善趣之行就是要保持人身,哪怕死了以后没生极乐世界、没得到解脱,我也要保持下一世得到人身,才能修善,这是善趣之行,其中包括要皈敬三宝、明白因果、修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不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进而就是十善:对身的要求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对言语的要求是不妄语、不粗恶语、不绮语、不离间语;对意的要求是不贪、不嗔、不痴。修五戒得人身,修十善可升天,起码在五净居天,可以继续修行,这就是善趣之行。

(二)解脱之行

解脱之行就是要达到生死解脱,对世俗要有厌离心,《菩提道次第广论》上也叫出离心。你若贪恋家庭儿女、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是得不到解脱的。修解脱之行的内容就包括三学八正道。三学就是戒定慧三学,要持戒、修定、修慧。对于你们居士来讲要好好持五戒,结合修定,每天静一下,在静中观察就可以得慧,修戒定慧才能获得解脱。

三学的内容发挥出来就是八正道:

1.正见,要有正确的见解,见解要符合缘起性空之见,要有相信因果之见。

2.正思维,你的意识、思维不要邪思维,不要落入断见,不要落入常见,要落入中道之见。人的起心动念就是思维,我们要有正确的思维。一般人的思维逻辑离不开功名利禄,离不开是是非非。佛法的逻辑叫正思维,符合正道的、有利于众生的、明因果的、不违反缘起性空的都叫正思维。

3.正语,要说正确的语言,不妄语、不粗恶语、不绮语、不离间语,要说诚实语、正直语、柔软语、和合语,这是我们佛教的语言。

4.正业,正业就是正确的行动。不要杀,不要盗,不要邪淫。

5.正命,就是以正法而活命,不要以邪法而活命。居士需要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那就要好好工作,多做有利于国家人民、有利于大众的事情,以此过生活都叫做正命。

6.正精进,就是精于修善法,遇到困难不退,百年如一日。遇到任何困难都不退,叫正精进。

7.正念,就是每个念头都保持增善,念佛、念法、念僧,你就要相续念下去,念念相续。

8.正定,正念相续叫正定。

(三)大士之行

大士之行就是菩萨行,菩萨称之为大士。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都是大士。什么叫大士呢?能够发大心度众生,这种菩萨都叫做大士。

1.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以悲心为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学菩萨就要以悲心为主,发广大心,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具体来讲,菩提心的内容有三种:一是正直心,佛心就是正直心,你的心要合佛心,广大正直,没有偏私;二是深善心,你的心应该深广,像大海一样修一切善法,以利于众生为前提;三是广大回向心,你不要将一切功德据为私有,你的功德应该向所有众生回向,愿一切众生得一切乐离一切苦。

祖师讲,要为菩提心而念佛。净土三经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其中《观无量寿经》讲要以三心来念佛,此三心就是菩提心,不是你念佛一个人解脱就算了,那要不得,要发菩提心念佛才可以。你生净土以后,继续修行,具足条件以后再下来度众生,这就是菩提心,而不是我解脱了就算了,那就不行,那样不能成佛。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第一,为忏悔消除众罪故发菩提心。我们要忏悔,忏悔业障。我们的业障多生累劫以来,假如有形体的话,堆成须弥山那么多,难以计数。人人都有重罪,我们要靠佛力加持,靠智慧加持,就要发菩提心,就像冰山虽然又大又坚硬,但太阳一出来,它就慢慢溶化了。太阳光在佛家来讲就是智慧的光明、福德的光明。你能发菩提心就可得到佛的加持,具备智慧福德,哪怕一座冰山也可以消融。

第二,为念众生苦故发菩提心。众生在苦难中、轮回六道中受苦无穷,我们为救度众生而发菩提心。一般来讲历代祖师开悟以后,明心见性以后,想到众生会大哭一番,为什么?众生在苦难中需要救度!

第三,由知众生恩而发菩提心。由众生恩想到父母恩,回报父母恩故发菩提心。忆念父母恩、报答父母恩,知恩报恩必须发菩提心。

第四,为弘法利生求正法久住故发菩提心。我们要弘扬佛法真理,利益众生,使正法久住,不发菩提心是不行的。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够报答众生,而报答众生的唯一途径就是说法、弘法。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有报恩者。

第五,为求无上菩提故发菩提心。要求证无上菩提,你不发菩提心就不能证佛果,你是小乘心就不行。

以上就是作为一名佛子,必须发菩提心的五种原因。

《金刚经》上讲了五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道菩提、究竟菩提。整个《金刚经》的内容就是说明这五种菩提。

发心菩提,就是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我都要度它,使它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就叫发心菩提。

伏心菩提呢,要度众生,首先要消除我执烦恼,遣除我相、法相,与佛心相应。《金刚经》第一段就提到,要降伏其心。怎样降伏呢,就要把相遣除,把我相、法相遣除。

明心菩提,就是到了明心见性后,入于见道,内心的一颗明珠显发光明,真如体现。《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住,不住于相。而生其心,生大悲心、大智慧心、大愿心、大行心,生起这种“悲智愿行”心,叫明心菩提。

第四种叫出道菩提,什么叫出道菩提?使众生都能出离苦海到达彼岸。在行动上修六度四摄,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六度四摄之行,叫出道菩提。

究竟菩提就是圆成佛果了,由等觉到妙觉,已经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成佛果的三身四智,叫究竟菩提。

2.要修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是根本,哪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见善随喜。舍是什么?就是救度众生平等不要分别,无缘慈、同体悲。

3.要发心受菩萨戒

具体在行动上,要发心受菩萨戒。菩萨戒叫三聚净戒,具体表现在四弘誓愿里面。四弘誓愿是四种宏大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代表饶益有情戒。烦恼无尽誓愿断,代表摄律仪戒。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代表摄善法戒。

菩萨戒本有好几种,《梵网菩萨戒》是十重四十八轻,《瑜伽菩萨戒》是四重四十三轻,《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是六重二十八轻。这些都要学习。菩萨戒不管出家在家,都包括三聚净戒,都要发四弘誓愿。你们在行持过程中,既要忏悔,又要回向,也要发愿。忏悔、发愿、回向三结合。

四、以佛法指导生活

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都可以佛法来指导生活。在家学佛并不妨碍工作,在你的生活工作中,能够以佛法思想来指导,那就走上了正道,人生就不辜负,也就是学佛。学佛不单是坐下念佛,在生活中以佛法思想来指导都叫做学佛,都是履行正道。《法华经》有这么几句: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世间上经书哪怕儒家、道家、马列主义等经书;治世语言就是能够治理世间的,使家庭、社会、国家都有秩序的语言;资生事业指工业、商业、农业。这些皆顺正法。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在生活、工作中,以佛法思想来指导,就是正道,都是正法。

(一)保持日常功课

你们大家保持日常功课没有?不管禅门日诵,还是净土日诵,都不要间断,要保持礼佛、念佛、拜佛,不要时冷时热。

(二)与戒定道相应

思想行动言语必须与戒定道相应。受什么戒就守什么戒,居士五戒,好好守,结合每天静一下,定中生慧,就与正道相应,与菩提道相应。所以戒定道要相应。

(三)修慈悲心

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心是无上妙法。发菩提心就以悲心为主,不能脱离慈悲心。要消灭嗔恨心、贪心、痴心。人的嗔恨心特别不容易消,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就引起世间争斗,痛苦不已,灾难不息。一切灾难无不由杀生引起,五戒、菩萨戒首重不杀生,提倡戒杀放生。人害怪病、短命以及其他灾难,无不是杀生业,世界上的水灾、火灾、风灾、地震灾等也是杀生引起的。这个因果很可怕!吃素最好,不能吃素的话,一定要戒杀。

杀气重灾难就重。抗战期间日军的飞机炸重庆,我当时是学生,为了躲飞机跑到狮子峰,爬到最高的地方,在崖边站着,远望朝天门。朝天门是重庆很出名的一个码头,只见飞机旋到朝天门顶上,要丢炸弹之前,一股黑气,一片乌云,是我亲眼看到的。黑气、乌云出现以后,才听到炸弹掉下去。你以为杀生是好事情吗?不祥之气。有些家庭,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杀猪宰羊来庆贺,不好。若把那个猪、羊当成你的六亲眷属、当成人来看,你是什么想法呀?

二要怜贫惜苦,尊老爱幼。对苦难人、贫穷人要爱护他、怜愍他,要给予布施,解决他的困难;对老年人要尊重;对于幼年儿童要爱护,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尊老爱幼,如孟子所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仁爱呀!是德政。

三要利行公益慈善事业,救济贫困儿童,救济下岗母亲、贫困母亲,救济贫苦人、残疾人。我们就要多参加这些工作,出力出钱。对于很多困难问题,政府没有办法解决,也号召搞各种形式的公益慈善。边远地方与城市生活是天壤之别,是两个世界,那种贫穷落后、困苦需要救济,使其能够自力更生。

(四)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间净土

社会和谐,如何促进?就要以佛法的思想,弘扬佛法。不管大乘空宗般若还是有宗唯识,不管讲的缘起性空观还是法界观,都是以佛陀的真实心、广大心、平等心、慈悲心来融摄,使世界得到和谐,使众生得到和谐,证得安乐。

佛法中心就是讲和谐。今天来讲,就是要发扬佛教文化,多宣传祖国的传统文化,使人人都能净化心灵,人人都能够有正确的行动,走正道。人人能如此,从家庭到国家到社会,整个世界都成为人间净土,就可以使灾难不生,战争不起,就可以永保和平,永保人类的和谐。进而达到生物和谐、自然和谐,就可以消除一切染污,人心染污、社会染污、空气染污、水源染污、地质染污都可以消灭。2001年8月,中国佛教协会在普陀山举办“佛教与环保”讲演会,就是这个中心。

佛教徒既要提倡环保绿化,搞绿化,搞生态平衡,同时更重要的要发挥佛教文化,发扬佛教真理。人心和谐,社会就和谐。心净国土净,心染国土染。《金刚经》讲:“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不是形式的庄严而是内心的庄严,由内心的庄严到形式的庄严这才是真正的庄严。这不但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任务,这个任务是正大的、光明的。这样子才能荷担如来家业,使正法久住,才能使众生脱离痛苦,这是我们的愿望。希望在座的出家众、在家众,团结起来,为实现这个愿望共同努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为何要学习

学无止境!人生该学习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生命本身即...

每一天的观想

一早起身,就观想祈祷三宝加持,弟子今天可以过一个快...

【推荐】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

七字经

天下要数忠孝贤,人间能有几个贤。 只要记得贤人语,...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跟无量宇宙相比,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法华经》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现本,皆成佛道。...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

《黄帝内经》养生精华50句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一旦选定往生西方,就应看成是极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选定这条道路,就...

【佛教词典】行胜义

【行胜义】 p0608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行胜义...

【佛教词典】教观

佛学大辞典曰:教观者教相与观心也。教相者,释一代之...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不应放过每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机会

那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让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修法前应当先修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说: 「应知善男子!」应该知道...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

净土行人如何对待儿女婚嫁问题

【原文】 今之儿女婚嫁,一本于自主,只可随他去。否...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问: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证严法师《灵验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