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能自利利他的八法

2011/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

“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八者无大众畏。”

善生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得寿命长,乃至大众不生怖畏?”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坏骄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呵责女身,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

“如是八事,有三因缘:一者物净,二者心净,三者福田净。”

“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他得,是名物净。”

“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理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

“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为福田净。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缘故,八法具足。”

“善男子,菩萨所以求于长命,欲为众生赞不杀故;菩萨所以求上色者,为令众生见欢喜故;菩萨所以求上种姓,为令众生生恭敬故;菩萨所以求具足力,为欲成持戒、诵经、坐禅故;菩萨所以求多财宝,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所以求男子身,为欲成器盛善法故;菩萨所以求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故;菩萨所以求不畏大众,为欲分别真实法故。”

“善男子,是故菩萨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行,是名实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乐以化人;具足受持优婆塞戒,乐以化人。虽得妙色,终不以是而生骄慢。虽持净戒、多闻、精进、大力、好姓、多饶财宝,终不以此而生骄慢。不以幻惑欺诳众生,不生放逸修六和敬。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如是菩萨终不为他作恶因缘。何以故?惭愧坚故。”

“善男子,在家之人,设于一世受持如是优婆塞戒,虽复后生无三宝处,终不造作诸恶因缘。所以者何?二因缘故:一者智慧,二不放逸。”

“善男子,于后恶处,不作恶事,有四因缘:一者了知烦恼过故,二者不随诸烦恼故,三者能忍诸恶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菩萨具足如是四法,不为诸苦、一切烦恼所倾动。”

“善男子,不动菩萨有五因缘:一者乐修善法,二者分别善恶,三者亲近正法,四者怜愍众生,五者常识宿命。”

“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八法,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行道时,欢喜自庆,不生骄慢。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不为世事而作咒誓。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愍。见他偷时,默然不动。见来打者,生于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宁丧身命,终不虚言。何以故?知果报故。于诸烦恼,应生怨想。于善法中,生亲旧想。若于外法,生于贪心,寻能观察贪之过咎。一切烦恼,亦复如是。虽复久与恶人同处,终不于中生亲善想;虽与善人不同居止,终不与彼而生远想。虽复供养父母、师长,终不为是而作恶事。乏财之时,见有求者,不生恶想。虽不亲近凶恶之人,而其内心常生怜愍;恶来加己,以善报之。自受乐时,不轻他人;见他受苦,不生欢喜。身业清净,持四威仪,即以是法,用化众生。口业清净,诵读如来十二部经,即以是法,用化众生。意业清净,修四无量,亦以是法,开化众生。假身受苦,令他受乐,甘乐为之。世间之事,虽无利益,为众生故,而亦学之。所学之事,世中最胜,虽得通达,心无骄慢。以己所知,勤用化人,欲令此事,经世不绝。于亲友中,不令作恶,乐以上八法,教化众生。说因、说果,无有错谬。爱别离时,心不生恼,观无常故。受乐受时,心不耽荒,观苦无常。善男子,菩萨具足如上八法,则能施作如是等事。”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是八法,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问: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大安法师答:...

在家学佛的七个条件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

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

修福与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什么阶级的人,...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听佛的话,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时候领上比丘们去乞食,乞食不能超过七家。有...

七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开示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 净土法...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

【佛教词典】界外教

(术语)对于断见思惑离三界,于界外净土受变易生死之...

【佛教词典】大圣妙吉祥

(菩萨)梵语曼殊室利。译为妙吉祥。旧称文殊菩萨。...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 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

把握每一次的机会

有个老和尚带了小沙弥去山里拾柴火,突然间小沙弥看见...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到了极乐世界后,绝不可能再堕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

佛光大佛创世界之最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即将落成,矗...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舍报往生法是否可取?

问: 是否存在舍报往生法,即舍去当生快速求生净土,...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

练习对治自己的贪瞋痴

在《地藏经》第八品上,阎罗王、大鬼王说:地藏菩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