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耕云先生  2011/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持诵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吧! 我也是诵经有年的人,却是鲜有受用,于经义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义。为此数年前专诚拜谒耕云老师请教,承他菩萨低眉,向我说了两小时法,茅塞渐开,谨录精要,提供参考。

(一) 佛法简要之诀,在“离分别”。一部楞伽经精义,也只是教人“离六十二见的分别心”,但必须放下万缘,始能做到“离分别”。放下万缘,并非意要“出世”,坛经明示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家亦得”,“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放下自己的攀缘心和世情俗虑,就是真正的放下,与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没太大的关系。能离分别,则“照体独立”,不妨“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火中生红莲。

(二) 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蜜,其余尽属方便,咸非真实;“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此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又有“五度如盲,般若作眼”之说。所谓一真不二,非般若而何?离开摩诃般若波罗蜜,即无三昧、正定、正受可得。所以佛说:“若有人能于此经(金刚经)受持读诵……皆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如何持诵呢?持诵前放下万缘,以最诚最恭敬最信实的心,不起分别,一气呵成,朗诵一卷乃至一二三卷,且最好持诵不分段的,诵毕合卷,返观自心,当下便入金刚定中:以此为基,善加保任,即保持此刻的安祥无杂念状态,信任此心即是“觉”,即是正受,莫令其他俗情去扰乱它,它是非常珍贵难得的。这样保持越久,进步越快。此一方便,试之障轻者,百试不爽,障重者若持之以恒,亦渐入佳境,功不唐捐,利根者即透初关境界矣。

(三) 所谓看自心即是观照,观照者,“念上有无念”也。此境界于朗诵金刚经越多,越无分别,保任越久,进步越快,古德所谓,“照顾脚下”,意即观照自心而不忽略一念萌生,起码自己每一分秒都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其意在信自心本来清净 —— 无念、无相、无住,如是则实相显。亦即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之意,若向心外作计,则心外有法,显非“正法”。

(四) 世人诵经不得力者,病在不能会归自心,而与经对立成二,不契不二法门,焉能悟入?六祖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常御白牛车”,便是最好说明。世人诵经久不明,乃由世情俗虑放不下及知解难忘,致为净业之障。一旦知解销净、俗情淡化,般若立显,益以自肯承当,“自心是佛,离心无别佛”,不是穷子,当下便了。所以诵经若能一一会归自心,一一印之自心,宁有心外之法?宁有一义可立?经云:“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云:“何以故?如来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又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又云:“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从上便知,经中随立随破,无非破除当人我法二执,理事二障。所以诵金经不贵分别晓义,而贵朗诵后合经返观自心 —— 离心意识,久之必获金刚心,其迟疾胥视当人根基深浅、障之轻重、保任工夫久暂而定,起码般若种子“一入识田,便为道种”,智慧日增,固不待言。

(五) 金刚经只是写出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调而已,毫无理路,是其尊贵之处。注越多,义越晦;若看注,以六祖说金刚经口诀为言简理当,令人易晓而不惑,若能同时读六祖法宝坛经,更易显发,倘以佛法作学问知识研究,势必加重理事二执,非佛出世本怀。盖理执不去,难登离执禅定,离执禅定已登无学位矣。

(六) 悟,原本是人人本来之心,而悟有理事两者,缺一不名圆满。理须到山穷水尽臻于“众理具万事出”之根源处,始名到家;事即必达“照见无蕴皆空”之境,方有自由分。以此为基本,上上增进,以至时时处处、语默动静,皆定慧等持,始能为人,否则尽名“体不具”尽名“半熟”,亦名“得少为足”,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修定的资粮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

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

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问: 我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每天走路静坐...

龙树菩萨:赞般若波罗蜜偈

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 ...

何谓「四重二谛」

第一重:以有为俗谛,以空为真谛。 第二重:说空说有皆...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

念地藏菩萨圣号,为何能让病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推荐】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

佛疗六法

一、念佛对治业障: 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

【佛教词典】无上正真道

(术语)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sa?b...

【佛教词典】圣德太子

(572~621)又称厩户皇子、丰聪耳命、上宫太子、圣王...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对心脏有益的九种食物

其实,在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很多有益心脏的好食物。 ...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戒酒不难,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生活中,一...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净慧法师:正信学佛的四个核心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