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圣严法师  2010/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类价值观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想要,什么是实至名归的能要,什么是责任所在的应该要。因为无法厘清这四要:“需要”、“想要”、“该要”、“能要”的分际,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着社会风气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现代人往往是:“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再加上不应该要的也要,不能够要的也要,结果想要得不到,便会导致人心不安定,社会问题丛生。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是什么?就是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阳光、空气、水分、起码的食物、御寒的衣服,避风遮雨的房子,在我们这个时代,基本的交通工具、电脑、电话也成为需要的,有这些必需品并不算是欲望。

欲望是什么呢?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装饰品,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撑场面用的东西。不过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位,为了配合当时的环境因缘,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庄严,那也可算是一种需要,但一定要有适度拿捏的分寸。

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从主观的立场看,才觉得没有了他生命很空虚、很无奈,觉得活的没有意义,这纯粹是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如果只是讲“需要”,定义非常模糊,在衡量与“想要”间的差异时,应该分别从自我观点,以及总体客观的立场同时来考量。

能不能要?该不该要?

“能要”的意思是说,在个人能力范围许可下,以努力付出而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该让贤,不必强求。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包括名、利、权、位、感情等,着实引人欣羡与渴求。但是在要想得到它时,必须仔细想想: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是否实至名归?是否已经水到渠成,而不是过度强求?如果付出不够多,能力、因缘皆不具足,还希望能得到它,这便是贪图非分,只会增加痛苦与伤害。

至于“该要”、“不该要”,若时下年轻人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而言,便是没有分清楚该要、不该要的份际。一般人的欲望无穷,喜欢的、想要的事物太多了,应该要自问该不该喜欢?该不该取得?例如名位财势,人人都喜欢,可是非分之名,是虚名;非分之财,是横财、不义之财,非分之位是虚位,这些都不应该要。当然,如果是实至名归,自是受之无愧,甚且是一种鼓励。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想要的东西非常多;需要的东西应该要,想要的东西不重要。

我们应该从“心灵环保”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保护我们的心不受环境的污染,增强对环境的“免疫系统”;一方面内心不会有妒忌、愤怒、猜忌、自私等种种不好的心念,使得环境变得更糟糕。并从中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个人欲望的“想要”。在人生的过程中,若能清楚明白这“四要”,便能有明确的方向感,而且也会过得很平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引发人性中的贪婪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

守金不舍堕蛇身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

勿贪非分之物

过分的贪欲,是很多人不快乐的根源。 没车子时候,想...

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执著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

除贪离厄的鸽王

从前,佛有一世为鸽王,领众五百,常飞到国王的宫苑里...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

【推荐】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

【佛教词典】授衣节

(行事)阴历九月曰授衣节,禅家有授衣节之上堂,镜堂...

【佛教词典】二顿

(名数)华严宗之清凉国师澄观,原为天台宗荆溪尊者湛...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一、欢喜益: 你如果对咒语的认知,说这个咒语都是佛菩...

暂念弥陀圣号,便胜百年布施功德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在这娑婆世界修行,...

以愿力来引导善行

关于这净业三福,智者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他说...

以正面的心去回应痛苦

现在很多人会需要面对很多的痛苦。而大多数人在面对痛...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

不净观如何修

问: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惠敏法师答:...

《圆觉经》之迷识四相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

赞美别人是一种善举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

色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的。很多时候的美好,都是...

一念心性具足十如是

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