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圣严法师  2010/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调「信」,因为有信心才有愿心。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认为相信神就可以了,佛教说的信,是要相信佛、法、僧三宝,而且还要相信自己,不仅相信自己心外的诸佛是已成的佛,还要相信自己是未成的佛。

首先要相信释迦牟尼佛以及他说的「法」,佛陀说的法相当多,每一种都绝对可靠,只要运用就会产生功能,目前我们在修念佛法门,当然要相信「念佛法门」。

《阿含经》里有六念、八念、十念各种让我们系念的法门,但是以念佛为第一首要。念佛可以念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仅现在佛就有十方诸佛,但是为什么只念阿弥陀佛呢?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这么说,只是因为他赞 叹最多的是阿弥陀佛,譬如在翻译成中文的六百多部大乘经典中,就有二百七十几部是介绍阿弥陀佛,可见在诸佛法门中,最受释迦牟尼佛赞叹,也最鼓励大众修行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法门也是各大宗派共同的修行法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印度佛教有「空」、「有」两派的大乘学派,「空」是讲性空的龙树菩萨,「有」则是讲唯识的世亲、无著菩萨,而这两派大师都有关于阿弥陀佛法门的论著,龙树菩萨的《十住毘婆沙论》及世亲菩萨的《往生净土论》即是修行净土法门非常重要的依据。此外,密教也鼓励大家修净土法门,在密教法门里最著名的「破瓦法」就相当于念佛法门。而在中国,念佛法门也受到各宗各派的赞 叹,像禅宗,即主张禅净双修,律宗、天台宗、华严宗也不例外,而且所鼓励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法门。而明末的时候,蕅益大师还称「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所谓「宝王」就是「宝中之王」,意即是法宝之中最好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念佛法门,特别是念阿弥陀佛的法门是一切法门之中最好的。

接著要相信自己最适合修行念佛法门,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来参加念佛共修,所以,不管过去用什么法门,现在就要死心塌地、没有一点怀疑,相信念佛法门就是你最好的法门。

此外,要相信因果,念佛的工夫是因,得生净土是果;如果不相信因果,也就不需要念佛,因为念了没有什么用处。还要相信事和理;事是一心一意持名念佛,到达身心合一、身心一致,身、心、口三业相应,最后再念到念念是佛号,就可以断烦恼,而见到理。理是众生或十方一切诸佛所共有,可以称作佛性,也可以称为清净心、智慧心;持名念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达成与诸佛相同的目的,而这就是理。如果不相信有「事」,就没有方法,也根本没有念佛这桩事;如果不相信有「理」,即使念佛也不能成佛,也不相信自己跟诸佛相同,要成就更不容易了。

最后是相信师父的指导,师父告诉你如何念佛,就专心一意地相信这样的念佛方法对你最有用、最能著力,不能够说试试看,绝对要百分之百的相信,那一定会念得很好。然而信心更深的意义,还是必须回归自己;相信自己有这样的需要、这样的能力,只是现在还没有得到,还没有表现出来。

我们也要相信,有一个比我们现在愚痴凡夫所处的环境更好的地方,那就是佛国净土;相信我们普通人只要照著佛法的知见和修行的方法去做,一定会比现在更好。在人间先修生净土的因,才能够得到佛国净土的果,所以在还没有生净土之前,在人间就应该努力。因此,我们法鼓山提倡的人间净土与西方净土并没有冲突,而且根本是一致的。建设人间净土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在为生极乐世界而准备,是生弥陀净土的一个前方便,也就是修净土资粮。我们除了先在人间使自己清净,还要帮助他人清净,这是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工作。如果不相信我们人间会更好一些,那还要佛法做什么?也不需要修行了。

在人间,不管是哪一个时代,都有许多人为或自然的状况使得我们不快乐,使得环境不安定、不安全,而这一些其实用修行的方法都可以改变。因为大家不修行,内心很痛苦、很烦恼,所以才造成社会和世界的不安宁。如果修行,让心清净了,我们的环境也跟著清净,这就是心净国土净。且内心清净,会觉得世界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么讨厌,那就是在人间净土之中,然后再求生西方净土就非常容易,也非常可靠。

所以,「信」对净土的念佛法门来说特别重要,信心如果不深切,愿心就发不出来;如果不相信诸佛,也不相信自己念佛将来会成佛,这样还要念什么佛呢?

二、愿

(一) 通愿与别愿

「愿」有两种 ,一种是「通愿」,亦称「共愿」,一种是「别愿」。一切诸佛都必须发的愿,是通愿,即我们每天早晚课诵念的〈四弘誓愿〉,也就是发菩提心;别愿则是诸佛个别成就的愿力,对阿弥陀佛来说,就是四十八愿。唯有我们也发了诸佛的通愿,才有进入诸佛国土的希望,也唯有能与某佛的别愿相应了,才有生到某佛国土的可能。

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愿心,成佛一定要先救济众生、利益有情,也就是行菩萨道。阿弥陀佛是因为发了成熟众生、庄严国土的大愿,所以成佛。他的功能和目的,就是要接引一切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他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救济众生、为了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修行,完成菩萨道,这就是成熟众生。因此,念佛的人在未往生之前就要发成佛的愿心,并且愿临命终时,能以阿弥陀佛慈悲本愿的力量到极乐世界去,然后见佛闻法而悟道。但不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什么都不管了,同时还要学习阿弥陀佛,愿未来也能够庄严国土、成熟众生,倒驾慈航来普度众生,这就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完全相应。

西方弥陀净土比所有的诸佛净土都慈悲、方便、容易,因为求生西方净土没有任何的条件,唯一的条件就是愿意生净土。只要你愿意,希望自己能够生到西方净土去就能去,这个愿意就是发愿。

(二) 依愿而行

发了愿就要照著去做,就好像当你发愿要来参加佛七,首先就要把身心调整一下,准备好简单的用具、衣服,还要计画交通方式,看是走路或是坐车子,但重要的是方向不要弄错了,不要坐了飞机却去了香港、美国,那就背道而驰了。因此,照著方向走,一定能到达,这就是愿,有愿一定成功。

但是也有些菩萨本来想要参加,结果临时发生状况取消了。其实,如果信心和愿心非常坚定,一定能来;如果有信心,但不是那么坚固,有愿心,但不是那么恳切,抱著假如没有事能去也很好的态度,那么只要稍微有一点事,就会变成理由,心想,反正下次还有机会,这很可能就来不了了。如果愿心很恳切的人,觉得任何事都不如念佛重要,那还有什么能阻碍他呢?许多人认为家庭、事业很重要,就没想到念佛是重要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念佛是与三世诸佛相应的事,与我们永远的未来息息相关,其它的事佛七之后再处理,佛七一旦过去了,就没有机会。

所以,愿心不够坚定恳切的人,容易中途退却,因此要时时发愿,才能坚定信心,如愿而行。愿是内心所希望的,只要不断地发愿、不断地朝心愿的方向努力,就能够成就。

以我来说,我出生的时候,时代环境非常混乱,因为家里没有钱,因缘际会之下便出家了。出家之后,发现佛法很好,但是知道的人很少,误解的人又很多,于是发愿要把知道的佛法告诉他人。但我并没有发狂似地立刻要去弘法,只是想有机会一定要把佛法读懂,然后让别人也懂,结果一路走来,就变成法师了。

然而这一路我都是从种种波折阻碍中走过来的,支持我的就是那个最初发的愿。只要有机会,我就会用笔来写、用口来传,即使机会并不是很多,我还是不断地发愿,没有因此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个人听到我讲的、看到我写的,就没有白费。人多,我不嫌多;人少,我也不嫌少,有多少影响力就做多少事。

不断努力下来,跟我出家的人多了,跟我学佛的人也多了,原来农禅寺只有五十坪大,现在已渐渐扩充,皈依典礼时,还可以容纳两千人,有一次办园游会,甚至有几万人参加。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发展成这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1998年佛七圆满开示》

情爱纠葛,苦多乐少 我们这几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

这样共修是否不符合净念相继

问: 共修念佛分男众念,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

念佛就是佛法界现九法界隐

当我们的始觉跟本觉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

念佛消业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

往生净土的三部曲

一、信资粮 首先,我们来听听三部曲之一,也就是三资粮...

念佛是众生出轮回的捷径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圣严法师《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闻尽」与「尽闻」是同样的意思,是指闻与所闻都已尽...

圣严法师:为什么恋爱有时会变成由爱生恨

问: 有人谈恋爱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

圣严法师《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曾经有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太太要她先生回家时,顺...

圣严法师《不上进的借口》

许多人误解不执著的真义,把它当成不上进的借口,人家...

【佛教词典】龙尊

(一)龙种上智尊王佛之略称。为文殊菩萨之本地名。(参...

【佛教词典】石蜜

梵语 phānita。冰糖之异称。五分律卷五作五种药之一。...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居住在罗阅城...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

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我们时刻忆念什么,心就会和...

二鸽喻

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

念到一心不乱,就能亲见本来面目

按净土来说,做一切善事,回向极乐净土,那就是出世法...

【推荐】修行千万不要包装打广告

现在人都喜欢用术,商业就靠打广告。术是天道最忌讳的...

印祖告诉我们家里怎么恒吉祥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净肉呢

何为三净肉,三净肉即三种清净的肉: 一、不见,我眼...

即使珍宝如雨下,欲望仍无法满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

如何辨别假和尚

问: 当前有个现象,许多出家人不用心诵经弘法,而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