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话梦人生》

圣严法师  2010/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轻人,在赴京考试的途中,遇一老人正在煮小米饭,老人见年轻人旅途疲倦,因此借他一枕,并对他说:‘既然很累的话,何不睡一觉,休息一会见。’年轻人于是着枕而眠,并于睡眠中做了一个长梦:

梦中年轻人中了状元,当了驸马,做了宰相,并有许多妻妾,和多得连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有多少的子孙后裔,而且非常长寿。最后,虽然他仍恋执生命,有一天,他终于寿终了,有一夜叉将他带领至地狱,理由是因为他在生时,利用权势欺负老百姓,做了许多坏事,其中较重者是,他利用账灾之便,将钱款挪为私用。所以他被判上刀山,下油锅,他感到巨大痛苦,因此大声喊叫出来。此时老人正在他身边唤他,并告诉他:‘饭已熟了。’通常煮饭只需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然而他在梦中,却感觉百年已过,人事变化遽大。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当中,也常会有类似的梦境出现——梦境很长,而事实上只过了五分钟,或一两个小时而已。在我们打坐时,时间过得快或慢,也特别容易感觉得到。若腿越痛,越不能集中注意力,则时间过得特别慢;若腿不痛,越能集中注意力,则时间过得特别快。

梦本就是梦,我们的时间就是在梦中过去的,但是因果没有过去,有人说佛教是消极的,事实上,佛教是积极、乐观的,不是悲观的。因为佛教不只是谈苦、空、无常、无我,更配合因果的观念来讲。以一位菩萨而言,其起心动念皆要负因果责任;但以凡夫而言,其心虽动,若未表现于身口的行为时,通常不须负责任。

相信许多人都曾动过这样的念头:若见一可爱之物,便想占为己有;若见一可憎之人,便想杀之后快。甚至为人母者,深为吵闹的孩子所扰时,亦会动此念,但实际上并未付诸行动,使之成为事实。这种情形,以菩萨的悲心而言,已是犯了杀戒,但以常人言,并不犯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是梦中,可能常有这种念头出现,可是在我们打坐时,就很少有人还会动念打人或杀人,因此,一个修行人,应该能够做到平常就不会有此犯罪的念头出现。

可能很多人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看到某一景象,或读某一本书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反应出现,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因为我们在感应和反应方面,只反应出心象的一部份,就像名摄影家郎静山先生的一幅摄影作品,是把四川的峨嵋、安徽的黄山,和长江三峡、黄河两岸的风景,凑成一幅很美的山水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将所见、所闻、和所想的,片断地进入我们的下意识里,我们已经记不得了,而在某个时空中,它们又以片断的方式,似是而非的结合着呈现出来。我们的梦境也有是如此的。

一般而言,醒时感到自已在做梦的人较少,梦中感到自已是醒着的人较多。从修行的经验来说,没有见性的人,大多认为自已是清醒的,认为自已是没有问题的。而自已发觉到自已是有问题的,即等于在梦中知道自已在做梦,这样的人比较少。在这个世界上,听说修行的人很多,愿意经常修行的人很少,而真正在修行、确实体验修行、并有耐心追求达到见性的人更少。

这又与做梦的情况一样,了解这是一个梦,并晓得自己是在做梦的人很少;知道自己在梦境中,希望赶快醒来的人也很少。有些人明知是梦,还是留恋其中,不愿醒转。而最多的是,做梦的人不知自己是在梦境中。

梦中出现一些不道德的情景,或为日常生活规范所不容许的行为,可能也是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共同经验。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潜藏着这种犯罪意念,而所谓犯罪,就是烦恼心。修行而已见自性者,醒时不会做坏事,亦不会犯戒,偶而仍会有犯轻罪,犯小戒的梦境出现。这是因为还没有解脱,也是与圣位菩萨不同之处。

几年前,有一次夜晚我在美国上课时,突然停电了,大家很高兴的叫了起来,为什么呢?这也是一种潜在的犯罪心理的表现。此种潜在的犯罪心理,惧怕光明,而在黑暗的状态中感到自由。梦,也是如此。

梦中是梦,整个的人生也是梦,虽然佛陀告诉我们,要将真实的人生当梦看,人生是虚妄的、是假的,但是我们仍需对梦境中的行为负责任;不论是人生的梦,或是在人生当中所做的梦。因为身体的活动是业,心理的活动也是业,梦境是假的,因果相寻的业力牵引,则是历历不废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弯腰拾起的尊严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了法国,他要报...

梦中能念佛是好现象吗

能在梦中能念佛号,这是好现象,说明你今生,也许是你...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人应该要「住」在哪里

家,能够给我们永远的安住吗?动物中,即使一只小鸟,...

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是无常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现在年轻力壮,身体健康,人生一...

星云大师《恩怨人生》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告曰:人与人之间,皆...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圣严法师《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

在做事的过程中,常会面对很多的批评与指责。 想要让...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

如何处理争执不下的状况

与人相处发生问题时,可以当成是对我们智慧的一种考验...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

【佛教词典】悲观

即同体大悲观。菩萨观察众生,与我同体,我即众生,众...

【佛教词典】暖佛节

缅甸佛教节日。于每年西历二月之月圆日举行。届时全国...

十种维护友情的方法

以智慧选择朋友至为重要,如何以智慧维护友谊,使善缘...

捕象记

久远以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及...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不侵犯他人妇女,能得五种善报

佛言人于世间不犯他人妇女。 这个很重要哦。这个妇女还...

注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

拥有感恩的心

人生于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毒心的恶报

过去有一个人,夫妇结婚好几年,他们一直渴望着有一个...

【推荐】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观来书,词义均好,无可改...

如何用佛法来治病

问: 凡事皆有因果,那么佛教徒生病后看医用药是否徒...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