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圣严法师  2010/1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业力有密切的关系。业力这个观念是指我们在过去无量世(也可以说是‘无始’)以来,在生生世世之中,所有的种种行为(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和心理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种力量,一直累积下来而集中到我们现在这一生之中。

不过,并不是我们过去世所有的业力,全部都会在这一生中显现出来,而是要看哪一种业力最强,以及哪一种业力和我们这一生的环境、因缘最相近也最相应,才会在这一生出现。当然,如果业力的力量小,或是虽然强大,但是没有机会或环境让它发展,那么它也就不会起作用了。

然而,很多心理分析学家都将业力归咎于潜意识,认为是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与生活,才会影响我们能力的发展和智慧的判断。心理学上的潜意识,是自己不能控制也不能自觉的,它蠢蠢欲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产生这么一个念头,而且还不断出现的现象。它很可能是由我们从小到大的种种经验、学习而得来的影响,并在头脑里产生的一种力量;也有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讯息,并不是外界或生命之中发生过的事,但是自己的心念常常告诉它、暗示它,结果就变成一种潜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说潜意识是从业力来的,因为过去有些业的力量相当强,所以到了这一生会对某一些事情记得特别清楚,而且很深刻地进入头脑,并从内在制造一些观念,于是就出现一些念头,变成了潜伏的意识活动。不过,它虽然从业力来,但是和业力并不同,潜意识是已经在运行的,在我们这一生之中时时刻刻找到机会就会出现;而业力则有的已在运行,有的则无,也就是有的在这一生能够现前,有的则不会现前。当我们了解潜意识与业力 越多,发生问题的机会便越少,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那是什么了。

这就像人都怕鬼,而人怕鬼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不知道鬼的模样,也不知道鬼在哪里,所以随时随地都在疑神疑鬼。反之,如果清楚鬼是什么模样,也知道它会在哪里出没,就不会怕它了。潜意识和业力也是这样,如果我们了解潜意识 越多,对我们就越有帮助。

所以,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往往也试图勾起人们的潜意识,甚至用催眠术来了解受测者的潜意识中究竟在想什么?想讲什么?准备想做什么?当受测者知道原因之后,这个潜意识的力量就会渐渐褪色,进而不再产生作用。

而我们的业力就像有根的草,斩草本来应该除根,有时候虽然不除根,但是如果我们一看到草就砍,只要芽一冒出土就除草,那么草根就会因为来不及吸收营养而慢慢萎缩。

同样地,虽然有业力,但是它不一定会造成我们的困扰,就像草根还在,但是只要不让它有机会生长,业力自然也会消失。我们普通人都有遇到困扰的时候,虽然我也肯定心理治疗的效用,但佛法毕竟是正本清源,能除根的,所以用佛法来处理情绪烦恼,比心理分析或是催眠更好一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

业力

社会上,由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因此...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狗子为何没有佛性

过去赵州老人,有人来问他说:狗子有没有佛性呢? 赵州...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

圣严法师:哪怕任怨任劳

任又可称为忍,就是负责、担任、忍辱负重。 对待别人...

圣严法师:怎样读书

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

【佛教词典】人树

(术语)人林之树也。...

【佛教词典】风轮

【风轮】 p0876   瑜伽二卷十页云:自此以后,有大风...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

持戒与犯戒

戒,梵语「尸罗」,《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尸罗,此...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五逆十恶

五逆 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楞严咒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感应力

楞严咒感应力非常强大,我们读诵学之能除一切苦。 一:...

【推荐】「妈妈」到底值多少钱

世界上2/3的财富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可以说,尽心尽责养...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疾病的原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

淡然面对一切

关于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台湾总督,有一段小故事: 当时...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