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宣化上人  2011/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楞严咒,就是佛的化身;不但是佛的化身,还是佛的顶上化佛。楞严咒每一句都有无量意义,每一义都有无量功能。想学楞严咒,持诵楞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这样成就的功德果报才大,因为其中没有自私心,不为自求,所以大忏悔文上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佛最好要精纯,不要一边学佛,一边造罪业,弄得自身善恶之业纠缠不清。如何是一边学佛一边造罪业呢?就是学佛不为利他,但为自利。或者开始学佛时还有一点利他之心,久而久之,自私自利的习气又都露出来了。

譬如学佛的人还去赌钱,存心骗人,以种种手段损人利己,这都是善恶不清。乃至行商坐贾,藉着在道场里和佛教徒的关系,去欺骗人,甚至偷盗行窃,这都是善恶业不清的例子。学佛的人若有这种行为一定要改,否则出不了三界,因为被善恶夹杂之业所粘住了。

修道人在道场里修行也不要一边修行,一边打妄想,这也叫善恶不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混合不清,将来受果报时也就很复杂。好像那些越南、柬埔塞的和尚为何受到摧残?这都是往昔在因地修行时种了这种恶因,或者强取人财产,或夺人生命,因此现在要在那种环境下,生命财产皆无保障,甚至出家了,生命也难保;财产更不用说了,因为出家人本来就没有财产。

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都是在往昔种因种得不正当所致,所以现在生在这种国家,遭受涂炭。这些情形都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要回光返照,在修道过程中切不要落到这种境界上。要避免这种灾难,便要在因地上弄清楚,不要等到受果报时手忙脚乱,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在万佛城的人以及外面来的人,一律要小心,在修道时要特别谨慎,免得将来后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

星云大师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话」

我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学院就读时,有很多人的话影响...

【推荐】不要倒霉了才来学佛修道

像你们又修道又念佛又学密宗,其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问: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宣化上人:念佛法门

我们现在打佛七,这就是方便法门。有人说:「念佛法门...

宣化上人:为何与道不相应

修道很久而未能与道相应,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妄想心在...

宣化上人:早起晚睡为谁忙

夙兴夜寐为谁忙?众生难度颇堪伤,迷诸尘劳性颠倒,耳...

宣化上人:华严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词典】师子月佛本生经

(经名)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

【佛教词典】大唐西域记

凡十二卷。唐代玄奘述,其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编集...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玄奘西行得佛菩萨慈悲加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

《佛说离睡经》十种离睡之法

《佛说离睡经》前半部分乃述目犍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经...

劝父母念佛书

爸妈: 愿二老展信欢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谓是老...

深圳千人齐贺本焕大和尚105大寿

每年此时弘法寺热闹非凡,一个世纪老人的生日牵动了各...

了解真心就不会认贼为子,以妄为真

世界佛教论坛有个主题叫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如何认识这...

见忍法师:如何发心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

为何佛菩萨少而众生多

问: 法华经举手低头,皆能作佛,佛又于无量劫前,曾...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巧媳妇的故事

从前,舍卫国的波斯匿王有一个大臣,名叫梨耆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