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吃沙而亡的比丘

证严法师  2013/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但是母亲的乳汁一进入他的口中,都变成败奶,吃其他的东西也是这样,但是不吃又不行,于是,这个孩子就在这种半饥饿的状态下成长。长大后求佛出家,佛陀也慈悲应允。

一而再 空钵而返

出家之后,其他的比丘每天出门托钵都是满钵而回,唯独他每每空钵而返,他的心里十分慨叹。有一天,他心想:我应该为三宝做些事,以身体的劳动来消除业障。于是发心清理精舍塔寺的周围环境,不可思议的,他努力地为其他比丘服务与劳动,第二天出门托钵就得到美食而回。因此他更发心为三宝服务,每天如此,每天都能得到食物。

有一天他睡过了头,舍利弗路过精舍,看到塔寺尚未清理,于是就顺手打扫起来。等到他醒来一看,精舍都已经打扫干净了。他十分懊恼地告诉舍利弗:「我就是因为清理环境才有饭可吃,你现在打扫干净了,我今天肯定没有饭吃。」舍利弗听了说:「没有关系,我可以带你一起入城受请,不要担心,你一定可以吃饱。」

结果他们到了施主家,恰巧施主夫妻正在吵架,根本没有心情供养,于是只有空钵而回。第二天舍利弗又告诉他:「今天一定不会饿肚子了,因为有一位长者欲供佛及僧,佛陀会带着我们一起去。」到了长者家,每个人的钵中都盛满了食物,他虽然和大家坐在一起,但是唯独他的钵被遗漏掉。大家已经开始用饭,他看见主人在眼前走来走去,他告诉主人他的钵仍是空的,但是任他怎么叫,主人都没有听到。所以,仍是饥困而返。

阿难知道了这件事,心中十分怜悯,就自告奋勇说:「明天受供时,我会帮你带回食物。」阿难是佛弟子中记忆力第一,不料这次却忘得一乾二净,所以这个比丘已经三天没吃饭了。第四天,阿难终于为他托了满满一钵饭食,正准备带回来给他,半路上又遭恶狗追逐,阿难被狗一撞,钵中的食物全掉落到地上,这一天又是无饭可吃,连阿难也无可奈何。

业太重 神通也无奈

目犍连尊者也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好可怜,已经四天没吃饭了,明天就由我托钵回来给他吃。」第二天目犍连真的出门托钵,回程时就坐在树下休息,这时树上的小鸟全飞了下来,将那一钵饭吃得精光。目犍连尊者不禁叹息:「就算是神通第一,奈何他的业重,我也无从施展了。」这一天他仍旧不得食。

舍利弗心中十分不忍,因为事情是因他而起,如果不是他抢了打扫的工作,今天那位比丘也不会不得食。所以决定第二天非为他找到食物不可。第二天,舍利弗出门为他托到一钵食物,他端着钵回到门口,原本开着的门突然「砰!」的一声关上了,一钵饭就被门打翻在地,当然也是不能吃。

到了第七日,比丘仍是不得食。这位比丘痛哭流泪,极生惭愧,因此吃沙而亡。大众觉得不可思议,便一起来到佛前,请问佛陀这位比丘的因缘。佛陀告诉大家:「在过去帝幢佛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十分乐善好施,时常设斋供佛及僧。他有一个儿子也随喜而为,因为这时财产尚由父亲管理,所以他并不反对布施。

过了一段时间,长者往生了。儿子继承了产业,但是却悭贪不舍,认为财产拿来供僧将会逐渐消耗,因此非但自己不肯供僧,也不肯让母亲设施供养。他的母亲承袭了丈夫供僧的好施,所以省吃俭用不忘供僧。有一天母亲告诉他:「我实在已经没有东西吃了,请你给我一点粮食好吗?」

谁知他竟然顶撞母亲:「我给你的东西,你还拿去供僧,那你干脆去吃沙好了。」后来他的母亲因饥饿而往生。以此不肯供养及不孝之罪,长者子死后堕入地狱,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才回到人间,却还要受饥困之报。因为过去生长者在世时,父亲供佛他没有反对,所以今生得遇出家因缘。但是不孝之罪深重,所以他在生时每多饥乏,最后亦是吃沙而亡。

这就是恶口之报,纵然他已出家,业报仍旧难逃,可见口业的罪报是多么可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摩诃迦旃延...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

善恶果报看似不相应的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善恶因果报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

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

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

警察讲述他所经历的因果灵异案件

我要说的是,我们警察大部分是很信因果报应和科学所不...

修行人要开始忘掉过去

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从过...

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惨果报

笔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隐其名)有一次告诉...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夕日首富的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5年,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然而世事...

遇善知识难

过去,有一个小孩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大乌龟,把它抓来玩...

佛陀被谤的因缘

佛陀遭外道奢弥跋毁谤,弟子们不解,为何至尊至贵的佛...

意生身来去自由的云居山博雅老和尚

宗门下这一法,只要你确实真行,到熟练境界,受阴一破...

【佛教词典】六种无明

【六种无明】 p0299 瑜伽九卷十八页云:复次无知、无见...

【佛教词典】贤豆

梵名 Hindhu。为印度(梵 Indu)之古名。昔称印度河流...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讲品行保气节的范景文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那就...

把每一句经文消归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读《楞严经》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读得很...

枉费稻谷

台湾有一句俗话:有样看样,无样自己想。看样:学人家...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

大安法师:往生到边地疑城

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讲边地疑城有这么一种情况,...

想要消弭灾祸,应从五戒十善做起

在座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

老板学佛记:从土豪老总到文明绅士的进阶

最近十多年来,喜欢佛教、学习佛法、信仰佛教的人越来...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

【原文】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

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一路上一边...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

圣严法师《无念不是断念》

所谓「无念」,是没有妄念,没有烦恼心,也就是「心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