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莲池大师的德业

大安法师  2015/04/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莲池大师的德业

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候就很聪颖,儒学的根底都很深厚,早年也考取过诸生,就是考取过秀才。他对出世间法非常好乐。按他自己的记载,原来小的时候,他就看到一个邻居的老太太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就觉得很奇怪,说老婆婆你怎么天天念佛呀?这老婆婆说念佛好呀,说她的老伴(她的丈夫)由于念佛,临走的时候,跟她合合掌就走了,走得很自在,所以她就好好念佛。这个对少年的莲池大师都很有感悟,所以他很早就写“生死事大”四个字放到桌案上。他从青少年阶段就对净土法门,就有一往情深的这样的宗教情怀。

同时他又是个孝子,到二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三十一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这时候他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就有六年的参学、行脚、苦行。他有很多灵异的故事,但是莲池大师一生的作风都是非常平实,从来不谈那些神奇的感应的东西。但据学子的记载,说他北游五台的时候都感得文殊放光,他在北京参笑岩禅师回来的路上,过东昌闻钟声开悟。他开悟有个偈子,憨山大师认为这是开悟偈了:“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这样,他开悟之后还要精进修行。他参加过一些丛林的禅七,参加了五次禅七都不知道临单的同修的名字。可见他是多么地用心,不杂用心。以后就回到杭州,见到云栖山的山水幽寂,就有终焉之志。云栖寺为什么一下成为一个天下闻名的丛林呢?这就是他的道德所感了。

这都给我们建丛林有一种很好的启发,他并没有去化缘,但为什么很多人帮他建丛林?他开始住在云栖坞的时候,那都是形影独吊啊,与这些山岩、麋鹿为伍。但是他自己一个人住着很自在,安心在那修行,有一两个护法。然后他慢慢感得大家的这样的护持呢,首先来自那地方有几件事情:第一,那个山里面常常有虎患,老虎常常咬人,莲池大师就施食啊、蒙山啊,哎,渐渐地虎患消失了,这是一项。第二是干旱,当地干旱,村民知道有一个修行人在上面,就请他来解决干旱问题。莲池大师说我没有祈雨的法术,我只会念阿弥陀佛。村民说不管你念什么,反正能够把雨给我们弄下来就好。他就拿着一个木鱼循着田埂就念阿弥陀佛。这一念雨就下来了,而且只是他经过的那些地方下。他有这样的道德的感召力。还有当地有一个桥被潮汐冲塌了,很难建起来,当时当地的太守就请他帮忙。莲池大师说,就让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只捐八分银子来填那个桥基。那太守说捐八分银子太少了。莲池大师说靠大家的心力,而且八是指“坤”,用“坤”的这样的德性。那真的他就在那里,大家施了八分银子全都放下去,然后打桩都是念咒,念一百遍咒下个桩子,那真的就感得那几天潮汐就不来,很快这个桥就建起来了。还有当地瘟疫,莲池大师他能够做一种法会,瘟疫就停止了。就是他有这么一些神异的感应,才引起了大家信心。有时候看看这个,我们都生起大惭愧之心。如果有一个大瘟疫一来,当地人让我们去弄一弄,我们——“不敢不敢……”。于是当地的人就帮他建寺院。

这一建寺院,很快就聚集了很多人依他修行,就蔚成丛林。成丛林之后,莲池大师就建立规矩,提倡戒律,所以他的丛林里面规矩是非常严肃的,肃穆。莲池大师还很有慈悲心,特别提倡放生,放生池、放生所啊;自己悲悯那些幽冥的众生,还自己去学焰口,自己放焰口。自用也很简朴,常住的钱不敢妄用一钱,自己吃住都非常地节俭,也不去攀缘这些施主,自然而然地这些施主也就来供养。为人非常谦卑,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这种祖师的风范。他念佛非常精勤,半个月前就预知时至,告别这些檀越弟子,也告别这些出家的弟子,“具茶汤设供”,供养大家。临终的时候显现一点小病,弟子们都围在旁边请他作最后开示。他最后开示也很平实,就是告诉大家: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不要捏怪(就是不要显异),不要坏我规矩。所以说完面西念佛,端然而逝。

憨山大师给莲池大师的塔做了一个碑文。这个碑文做得很好,概述莲池大师一生的行业,最后对莲池大师有一个评价。这个评价他做得非常好。憨山大师也是祖师级的人物,唯有祖师才能够了解祖师的道德。憨山大师是这么赞叹莲池大师的,我想这个总结,对于我们了解莲池大师的这样的一个道德智慧的风范,增强信心有一点好处。憨山大师总结大师一生的操履——操守和践履,是以平等大悲心来摄化当时的众生:“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就是他身口意三业都是想到佛法。所以憨山大师认为莲池大师就是法门的周孔,就好像儒家有周公和孔子一样。那么,称扬他的才华足以经邦济世,他的悟性足以传佛心印,他的教化足以契众生的根机,他的持戒足以护持正法,他的操守足以警励世人,他的规矩足以救济时弊;至于他以大慈心与众生之乐,以大悲心拔众生之苦,广运菩萨六度,一一都是妙行。从他出世来自利利他的全始终,没有一点可以非议的地方。这个很难,一般的凡夫僧要出来利益众生,他无论是出言、做事,虽然也做对了不少,但肯定也会拖泥带水,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会很多,人家就会非议。那能够一生不让他人非议,这种人就很了不起。

他有很高的道德和智慧,就是可谓“法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就是他的智慧、道德、悲心,就是佛的全体大用,他得到了。所以在末法的时候,没有像大师这样的悲智,怎么能够挽救那个颓风呢——衰颓的风气呢?明末的时候,佛教就已经很衰微了。挽狂澜于既倒,也要这些大祖师的人物。所以“非夫应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在憨山大师眼里,莲池大师都是应身大士,就是法身大士再来的这么一个人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绝食求往生这样可以吗

问: 有一位女居士,因为婚姻失败,十分痛苦,不想活...

当信、当愿,剩下的就是尽形寿念佛

净土法门他是怎么拣择种性的?他不在三乘或者不定种性...

【推荐】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相信了弥陀的功德,才能把名号执持住

相信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的功德,他才会去执持啊!执就是...

学净土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

找回那个没有结婚前的你

一位妇人在河边寻死,被路过的船夫搭救了,询问原因,...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刘会龙居士往生纪实

守愚念佛过一生 跪着往生度世人 大雨滂沱后的世界格外...

【佛教词典】顿成诸行

“遍成诸行”之对称。华严家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

【佛教词典】无想

梵语 asajjā。指全无想念之状态。或指入灭尽定,证得...

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

梁武帝所礼敬的肉身菩萨

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

投胎为女人之身的八个因缘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复受女...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修持门中的第七...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

摹仿国王

世间万事最初都是摹仿而来,譬如小孩学走路、读书、学...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专访大安法师:坚持信仰,敦伦尽份

主持人: 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问: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 八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