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竺高僧善无畏

2016/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竺高僧善无畏

善无畏,是大唐盛世来自天竺的一个高僧,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尊崇,名遐中华。

善无畏,梵名“戍婆揭罗僧诃”,意为“净狮子”,唐代汉译“善无畏”,也是取其大义。他出生在中印度,父亲是乌荼国国王,从家族史来说,属于释迦牟尼佛的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

善无畏自幼神姿异常,国王对他特别宠爱,十岁就让他统帅军队,十三岁就继承了王位。

兄弟不服,起兵作乱,善无畏平定了兵乱,不仅不惩治兄弟,反而将王位让给兄长,自己出家修行佛法去了。母亲虽不赞成,也拗不过他,悄悄把传国的宝珠给了他。

到了南海滨,善无畏遇高僧殊胜招提,得其传授了“法华三昧”。

来到那烂陀寺,善无畏将母亲给他的传国宝珠献出,缀于寺院大佛像的额上,顿时晶光四射,灿若日星。

那烂陀寺,乃印度最著名的寺院,寺主达摩掬多,是龙树菩萨的弟子,看上去四十多岁,实际上,年纪已经八百岁了!——玄奘(602-664)大师在四五十年前来这儿取经时,拜见过他,那时,他就是这个样子。

善无畏对达摩掬多极为恭敬,匍伏于地,投身接足,奉为根本上师。

有一天,到了吃饭的时候,达摩掬多身旁立一中国装束的僧人。该僧钵中的油饵、粟饭等中国饭食尚是温热的,达摩掬多的不少弟子都啧啧惊叹:“哇,真是神僧,东国离我们这儿有十万里,他居然能朝熟而返?”只有善无畏看在眼里,默不作声。

达摩掬多遂对善无畏说:“你能不说,这才象个真学子的样子。”于是,将《总持瑜伽三密教》传授给了善无畏。

遵照达摩掬多的教诲,善无畏又去印度各处礼拜圣迹、广参高僧,且对种种旁门外道,破滞析疑、以念制狂。等他游历数载,重返那烂陀寺,达摩掬多对他说:“你跟中国有缘,现在是你去中国的时候了。”

一路东行,风餐雨宿,过迦湿弥罗国、乌苌国、吐蕃国,历种种险境,曾遭强盗抢劫,盗寇以刀剑斫他,肢体毫无损伤,挥剑者只闻铜声而已!

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玄宗李隆基(685-762)梦中见一得道高僧来访,气宇轩昂,姿状非常。

等善无畏到了长安,皇帝见到他,跟自己所梦完全相符,欣喜异常,深幸有缘,待以“国师”之礼,降旨宁、薛王以下诸臣,跪席迎候。

有些能调遣鬼神的方术之士,见皇帝宠信新来的西域僧人,很不服气,当着皇上的面,要跟他比试神通。善无畏恬然不动,而那些方术之士使尽力气,也施展不出任何功夫,不得不甘拜下风。

从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起,善无畏奉诏在菩提院、福先寺、圣善寺等处翻译佛经,经他力邀,悉达、无著、一行等唐代名僧共同参与,积数年之功,译出《虚空藏·求闻持法》、《大毗庐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苏婆呼童子经》、《苏悉地揭罗经》等密藏经文,为密宗在唐代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善无畏曾请人在寺院里建了一座冶炉,译经之余,他亲手雕制模具,要浇铸一尊西域铜塔。

有人劝他说:“庭院深隘,万一铜汁大火把寺院的房舍给烧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笑着说:“没问题,我知道。”到了鼓铸这一天,原先晴空忽降大雪,铜汁迸红,雪花飘白,众人无不称叹。

有一年,天大旱,唐玄宗派遣朝廷重臣高力士召请善无畏祈雨。善无畏对皇帝说:“今年的旱情,乃天之定数,不可强召致雨,否则,必会暴雨成灾,损失更大。”玄宗说:“天旱酷暑,人畜都受不了啦,只要能下雨,总比干旱强呀。”善无畏推辞不掉,只好答应试试。高力士受皇帝之托,跟善无畏一起去圣善寺,并督促内府官员,将早已备好的幡幢螺钹等祈雨用具速速送去。善无畏见内府送来的用具,不禁笑道:“靠这玩意儿就能致雨啦?”摆摆手,叫人拿走。

他以自己常用的一个盂钵盛满清水,拿一柄小刀,插入水中搅动,边搅边念咒。须臾,水中出现一物,似龙,赤色,大如拇指,一会儿游到水面,一会儿潜入水底。善无畏继续搅动,继续念咒。俄顷,有白气自钵中升起,迳上数尺,稍稍引去。

善无畏对高力士说:“你快回宫吧,马上要下大雨了。”

高力士骑上快马,疾驰而去,回头看,只见白气升腾疾转,自讲堂而西,像一匹素练,翻空而上。既而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高力士跑到天津桥时,瓢泼大雨已随马而至,阵阵狂风,将街上不少大树也连根摧倒。当他奔进皇宫时,衣服早已淋得湿透。

善无畏的神功,令唐玄宗深为震撼。雷雨过后,玄宗不顾帝王之尊,跪在善无畏面前,叩了三个头表示敬畏之意。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善无畏想回西域终老,皇帝降旨,说了他一大通好话,中心意思就是挽留他继续留在大唐。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十月七日,善无畏以右肋累足的姿势,奄然而逝,享年九十九岁。

善无畏逝世后,弟子将他真身置大木龛中,供在圣善寺,仍可日日朝奉。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三日,善无畏的真身,移驻龙门西山广化寺。其时,虽已三年,真身犹如当初,未见大变。

宋代的赞宁,撰写了《宋高僧传·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时在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赞宁曾去拜谒过善无畏的真身,看上去身体有点缩小,皮肤略黑,骨相隐隐可见。此时,距善无畏去世,已有二百四十余年了。

自善无畏去世后,历朝若遇旱、涝灾害,只要到其像前祈请,多十分灵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二十多年前在苏州灵岩...

四祖道信大师的开悟因缘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 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清朝玉琳通琇国师,俗姓杨,是江苏延陵望族。明朝万历...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们现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门口,前...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高僧「马喝奈」的故事

太白顶西边有个虎山,那是白马寺海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毒草之譬喻

过去一个国家,有树木参天的大丛林,住了一位特别的树...

放下包袱,生命可以不必如此沉重

一个青年背著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

【佛教词典】五受根于杂染品等增上

【五受根于杂染品等增上】 p028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

【佛教词典】陀罗尼

(术语)Dhāra?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

丰子恺的牛画

红花两朵插牛头,辛丑新春应属牛。 祝你今春耕种好,风...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

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假如...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

六斋日持戒清净,获利如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每个月...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八种错误的心障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

法会上写牌位是不是真的能消灾免难

问: 关于挂牌位子,在开法会的时候挂往生牌位是不是真...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