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明贤法师  2020/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主管寺院里的纪律,主管大家念经的纪律秩序,打坐的时候整不整齐,还主管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老和尚圆寂了,装龛,装化身窑,给他换衣服,给他擦洗,这些全都是我负责,所以就看到了更多。

但是有一点不同的就是云居山的这些老一辈,我们上山的时候还有五十多位虚云老和尚那时候的老弟子,宗教政策恢复他们就回去了,我们有五十多位。这一位一位地圆寂,我们在的那些年是每年送走好几位。

刚才所说的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些老人家在临终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在惊恐、在痛苦、在那种放弃、在那种失望、在那种遗憾当中离开的,都没有。

比如说有一位腾松老和尚,他在临终的时候,他本来身体特别不好。他的侍者已经照顾他好多年,到临终之前他的侍者跟我们打招呼,就说“快要不行了,你们快来吧”。我就带着助念的人来了,到最后要断气之前,他突然一下子睁开眼睛,很精神的样子,就跟我打招呼:“扶我起来!”把他扶起来了,他双盘坐起来,坐着就是叹了三口气,就走了。

而且这些老和尚圆寂之后,后来社会上流行舍利,说老和尚圆寂了,舍利的功德很大。而我在山上的那些年,很奇怪的就是,我居然发现每一位老和尚圆寂了都有舍利。当然骨灰都收到化身窑,或者是特别地默默无闻就收拾起来了,但是舍利是真切的有。

因为我负责收骨灰,有圆滚滚的那个滚出来了,各色的舍利,甚至还有透明的,我都能看得到,也统一地装到那个骨灰盒子里,一起放到塔里去。

临终时大家的反应,这也是给人一个正面支撑的原因,就觉得这样终生的修行,真的是有结果的,不是糊弄人的。对于死的这个问题,他们有他们的路数在解决,他就是认真地干这一辈子,结果真的就有结果了,而且还不需要别人去承认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不需要承认,他真的就差不多解决了。

这是自己这样的一个历程。到现在为止,事实上也还经常收到一些同参道友,或者是一些来自于居士们的邀请。就是说家人有什么情况,邀请来超荐啊,往生啊,祝福啊。就很习惯,觉得这件事情是应该做的,自己也会有这一天。

我作为出家人,把前面的人送走,后面也有别人来送我,这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必然。人类的社会就像一颗大树,有的树叶子长出来了,有的树叶子凋谢了;有的小鸟飞走,有的小鸟又重新飞来,这都很正常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神通为何不能保人平安

有一信众问我:听说佛陀的弟子大目犍连是被外道杀害的...

死亡不可怕,问题是来生去哪里

这个临命终的处理,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长劫轮回——《付法藏经》里的故事

在《付法藏经》里面有一则故事:有位阿罗汉叫阇夜多尊...

「痛」并不等于「苦」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

插管维生的病人可以安乐死吗

问: 师父慈悲,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就是对那些老人家,...

佛号医病续命 让父亲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电话,说父亲的状况...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唐密阿阇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释一行,俗姓张,为巨鹿人氏。本名张遂,于嵩山皈依剃...

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

对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于向诸佛起恶心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

【佛教词典】有为界

谓五蕴。是名有为界。...

【佛教词典】舌识

梵语 jihvā-vijāna,巴利语 jivhā-viāna。五识之一...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

修行如弹琴

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

生命有限,应积极寻求解脱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佛学漫画】妄念如灰尘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

佛教徒对风水地理,该存何种态度

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

五台山唐代诚慧大师化毒龙传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