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割十补百

圣法法师  2010/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电光易灭、石火难留,逝水绝归源之路,落花无反树之期。人类日日都有讲话,而讲话虽被空气吹了,其好与坏都留在人的心里。古人说:‘言多必失’。每个人都会说话,可是说话之中,常常讲错误的事情,或得罪他人批评他人的事情。都会惹来许多麻烦,每个人都可能批评他人,也被他人批评,可是人人却都怕他人批评。

从前有一个国王,最怕人家批评他,所以特别恨讲他是非的人,因为他是国王,所以随便可以立一条法律,可以治人于死罪。这就是专制时代的缺点,这个国王虽常常杀讲他是非的人,可是人民也不肯放弃讲他是非。有人宁可触犯死罪,也不能不讲他的是非,所以讲他是非的人却越来越多。

有一天早朝完毕的时候,国王隐隐听著人家在背后,批评他是一位残暴无道的昏君。简直比凶恶的猛兽还要利害!国王听了暴跳如雷,像一头疯狂的猛兽,怒视著众臣。可是这个时候,大臣们已经走了很多,只剩几个比较年高的老臣。国王在盛怒之下也未弄个明白,只听身边的小人谗言,就把一位老臣抓去拷打,并割他十多斤肉,于泄他心头之怒,使老臣痛得死去活来。过了不久将这件事调查清楚了,知道不是老臣讲的,国王过意不去,即补偿这位老臣一百斤肉。可是老臣也一直呻吟痛苦,国王说:我只割十斤肉,补你百斤还不够吗?

老臣有气无力的说:‘假使国王你被人割下一个头,而人家补偿你一百个你能满意吗?’国王说:‘那是不可以的事情?’国王虽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老臣已经渐渐的断气了。

世间每每逞一时的意气铸下大错!或造著罪业,过后虽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要学佛、修学智慧、明是非邪正善恶,方不会造业作恶。否则报应来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有一点点的长处都希望人家夸赞他,有一点点缺点都希望人家隐藏。人又最喜欢讲人家的是非,而批评他人的缺点,所以世间的是非就多了。

‘强虐弱’‘仗势欺人’。使弱者、愚者、含冤含恨,也是世间常有之事。必使生生世世互报冤愆,互寻仇恨,谓之苦轮。古人说:‘有时星光、有时月光’。‘风水轮流转’。有财有势时不可一世,希望人人敬伏,而说一句话都要人人遵守,不欲人说一个不字。卑者弱者只有在背后,说几句不平话泄泄气。可是往往惹祸上身。如此之冤与恨、时积日积、年经月累,其冤气充满于宇宙,遇因缘必有报应,故世间永远也没有太平日子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梨打痢头

从前有一个患了满头疥癣的人,他的家人为他买了一顶华...

势利的世间

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

煽风止沸

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

立即长大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

划水作记

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

绸包破毡

世间有些人外表不扬,而内心即满肚子学问和智识。有人...

效医鞭伤

人生一切的苦难,大都是行为的错误而来的业报。反过来...

驴毁磁器

一座高楼大厦,不但要花许多的物资,也经工人经年累月...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国设首婆罗山的鹿野深林时,有位一百二十岁...

【佛教词典】近圆

梵语 upa-sajpanna,巴利语同。音译作邬婆三钵那。为具...

【佛教词典】莲华藏世界

(界名)诸佛报身之净土也。为宝莲华所成之土,故名。...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星云大师《多少不计较》

亲兄弟,明算帐!人,总有计较的心理;尤其你多我少,...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道业未成,白白吃了常住这么多东西

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讲的因果,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

世间有许多苦恼,佛菩萨为何不蒙垂救

问:大士寻声救苦,是救于果者也,何以世间仍有许多苦...

一生的修持资粮换成了三恶道的蛇身

贪烦恼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稳,但这个瞋烦恼是不...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证严法师:时时心存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清净的本性,这也...

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我们大乘的菩萨,如何把净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里面...

培养第二念的反击力量

我们的修行,第一件事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创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