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七六)心品行禅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真实有四种行禅者。云何为四?或有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或有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或有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或有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

「云何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彼行禅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则从初禅趣第二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初禅,灭定也。』彼行禅者不知如真,『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则从初禅趣第二禅,是胜息寂。』彼不知如真已,于如退转,意便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

「复次,行禅者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从第二禅趣第三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第二禅,灭定也。』彼行禅者不知如真,『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二禅趣第三禅,是胜息寂。』彼不知如真已,于如退转,意便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

「复次,行禅者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从第三禅趣第四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第三禅,灭定也。』彼行禅者不知如真,『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三禅趣第四禅,是胜息寂。』彼不知如真已,于如退转,意便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

「复次,行禅者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从第四禅趣无量空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第四禅,灭定也。』彼行禅者不知如真,『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四禅趣无量空处,是胜息寂。』彼不知如真已,于如退转,意便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从无量空处趣无量识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无量空处,灭定也。』彼行禅者不知如真,『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空处趣无量识处,是胜息寂。』彼不知如真已,于如退转,意便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从无量识处趣无所有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无量识处,灭定也。』彼行禅者不知如真,『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识处趣无所有处,是胜息寂。』彼不知如真已,于如退转,意便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从无所有处趣非有想非无想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无所有处,灭定也。』彼行禅者不知如真,『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所有处趣非有想非无想处,是胜息寂。』彼不知如真已,于如退转,意便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

「云何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彼行禅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思余小想,修习第二禅道,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则从初禅趣第二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不知如真,『宁可思厌相应想入初禅,不应思余小想入第二禅。』彼不知如真已,不觉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复次,行禅者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思余小想,修习第三禅道,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二禅趣第三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不知如真,『宁可思厌相应想入第二禅,不应思余小想入第三禅。』彼不知如真已,不觉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复次,行禅者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思余小想,修习第四禅道,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三禅趣第四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不知如真,『宁可思厌相应想入第三禅,不应思余小想入第四禅。』彼不知如真已,不觉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复次,行禅者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思余小想,修习无量空处道,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四禅趣无量空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不知如真,『宁可思厌相应想入第四禅,不应思余小想入无量空处。』彼不知如真已,不觉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思余小想,修习无量识处道,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空处趣无量识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不知如真,『宁可思厌相应想入无量空处,不应思余小想入无量识处。』彼不知如真已,不觉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思余小想,修习无所有处道,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识处趣至无所有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不知如真,『宁可思厌相应想入无量识处,不应思余小想入无所有处。』彼不知如真已,不觉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思余小想,修习非有想非无想处道,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所有处趣非有想非无想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不知如真,『宁可思厌相应想入无所有处,不应思余小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彼不知如真已,不觉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云何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彼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所有处相应念想本退具,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非有想非无想处,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复次,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量识处相应念想本所行。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无所有处,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复次,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量空处相应念想本退具,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无量识处,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复次,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色乐相应念想本退具,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无量空处,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复次,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三禅相应念想本退具,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第四禅,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复次,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二禅相应念想本退具,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第三禅,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复次,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初禅相应念想本退具,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第二禅,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复次,行禅者所行、所相、所标,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欲乐相应念想本退具,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离本相,更趣余处,失初禅,灭定也。』彼知如真已,于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禅者衰退则知衰退如真。

「云何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彼行禅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则从初禅趣第二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则从初禅趣第二禅,是胜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觉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

「复次,行禅者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二禅趣第三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二禅趣第三禅,是胜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觉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

「复次,行禅者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三禅趣第四禅,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三禅趣第四禅,是胜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觉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

「复次,行禅者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四禅趣无量空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第四禅趣无量空处,是胜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觉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空处趣无量识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空处趣无量识处,是胜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觉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识处趣无所有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量识处趣无所有处,是胜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觉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

「复次,行禅者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所有处趣非有想非无想处,是胜息寂。彼行禅者便作是念:『我心修习正思,快乐息寂,从无所有处趣非有想非无想处,是胜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觉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禅者炽盛则知炽盛如真。世间实有是四种行禅者,因此故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行禅经第五竟(二千五百七十七字)

(一七七)中阿含心品说经第六(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劒摩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名四种说经。如四种说经分别其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

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云何四种说经分别其义?若有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欲乐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二禅相应念想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昇进,如是不久当得第二禅。』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离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初禅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三禅相应念想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昇进,如是不久当得第三禅。』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二禅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四禅相应念想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昇进,如是不久当得第四禅。』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三禅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量空处相应念想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昇进,如是不久当得无量空处。』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色乐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量识处相应念想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昇进,如是不久当得无量识处。』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量空处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所有处相应念想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昇进,如是不久当得无所有处。』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无量识处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非有想非无想处相应念想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昇进,如是不久当得非有想非无想处。』彼比丘应如是知。

「复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厌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彼比丘应如是知。

「有想有知,齐是得知,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行余第一有,行禅比丘者,从是起当为彼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说经第六竟(二千八百二十字)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六千三百九十七字)

 

上篇:中阿含经

下篇:佛说七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 附吴魏二录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萨国...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 如是...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佛说帝释所问经

佛说帝释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

佛说阿耨风经

佛说阿耨风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央掘魔罗经

央掘魔罗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曹洞语录序 荆山之璞。非逢明世与和氏。则空藏荆石之...

佛说帝释所问经

佛说帝释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

长爪梵志请问经

长爪梵志请问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太子瑞应本起经

太子瑞应本起经...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光赞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

莲华世界诗

明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撰 佛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则...

【注音版】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

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

圣严法师《出家人的孝道与责任》

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出家,比往生还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宁...

一亿村的故事

以前有个名为一亿村的地方,拥有一亿元财富的人,才有...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

去除体内湿气的十八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问: 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但有些居士...

【推荐】人的十二种特点

作为人的特点,安士居士在这里,概述了十二种特点: 首...

最初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信心

如果你没有坚定的信心,怀疑,你什么也入不了。如果你...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

妙莲老和尚《念弥陀圣号的利益》

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

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说我也是愿意灭除烦恼,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