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曜经卷第三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出曜经卷第三十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梵志品之二

 ◎若见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调,
 是谓梵志。

若复有人所见侵欺,不兴恶怀有瞋怒意,守戒多闻降伏意识,身正影直心平道存。是故说曰,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

 世所善恶,  修短巨细,  无取无与,
 是谓梵志。

世俗方略事有若干,欲察人情先採其语,说善说恶不记于怀,不见有长短广狭,亦复不见有取有与,具足如是行者是谓梵志。是故说曰,世所善恶,修短巨细,无取无与,是谓梵志。

 身为行本,  口意无犯,  能办三处,
 是谓梵志。

身不行杀、口不恶骂、意不嫉妬,于五鼎沸世能具此三行者,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身为行本,口意无犯,能办三处,是谓梵志。

 来不作欢,  去亦不忧,  于聚离聚,
 是谓梵志。

彼习行人持心牢固毁誉不动,见有来者不孚用欢,设见去者亦不用忧,若在大众若复离众,心恒平等亦无高下。是故说曰,来不作欢,去亦不忧,于聚离聚,是谓梵志。

 来亦不欢,  去亦不忧,  无忧清净,
 是谓梵志。

若见爱念不爱念者亦不用作欢。所以然者?恐心染着兴起因缘。设见去者便自念言:「我于彼人各无所犯,内外清净息意不起亦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来亦不欢,去亦不忧,无忧清净,是谓梵志。

 以断恩爱,  离家无欲,  爱有已尽,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修习于道,永断恩爱离家无欲远游无碍,尽诸有爱缺三界漏,能具足如此者乃名梵志。是故说曰,以断恩爱,离家无欲,爱有已尽,是谓梵志。

 适彼无彼,  彼彼以无,  舍离贪欲,
 是谓梵志。

所谓彼者外六入也,所谓无彼者内六入也,行人执意观内外诸情斯悉虚寂,舍离贪淫不兴六情,具足如此众行之本者,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适彼无彼,彼彼以无,舍离贪欲,是谓梵志。

 适彼无彼,  彼彼以虚,  不染三处,
 是谓梵志。

彼习行人解知内外皆无结使,不着欲界色界无色界,能具足如此众行者,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适彼无彼,彼彼以虚,不染三处,是谓梵志。

 能舍家业,  拔于爱欲,  无贪知足,
 是谓梵志。

夫人离家莫与世俗从事,正使出家不修其法,毁戒不精进,亦不多闻,亦不应与坐起从事,更不思惟当来利养,能具如此者乃名梵志。是故说曰,能舍家业,拔于爱欲,无贪知足,是谓梵志。

 如今所知,  究其苦际,  无复有欲,
 是谓梵志。

于见法中能分别微妙无有众恶,知苦是众病之原首,能断此者乃应于妙。于见法中不与欲意共相应,瞋恚愚痴永尽无余离诸缚着,能具如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如今所知,究其苦际,无复有欲,是谓梵志。

 于罪与福,  两行永除,  无忧无尘,
 是谓梵志。

正使有福世俗有漏善本功德得为人身,由故不脱生老病死。又复作罪种三恶本经历生死,罪之与福二不足贪,两行永除无复尘垢,能具此行者,是谓梵志。是故说曰,于罪与福,两行永除,无忧无尘,是谓梵志。

 于罪与福,  两行永除,  三处无染,
 是谓梵志。

福之与罪无欲无染,中间禅乐无色禅乐,行人尽舍无所染着,不着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能解此具足者乃名梵志。是故说曰,于罪与福,两行永除,三处无染,是谓梵志。

 犹如众华叶,  以鍼贯芥子,
 不为欲所染,  是谓名梵志。

犹如莲华之叶不受尘水,彼修行人亦复如是,以离于欲不复着色声香味细滑法,犹若以鍼欲贯蓝豆及与芥子,难可获也。彼修行人无有淫欲,略说其要,不为恶所染。是故说曰,犹如众华叶,以鍼贯芥子,不为欲所染,是谓名梵志。

 心喜无垢,  如月盛满,  谤毁已除,
 是谓梵志。

犹如月盛满清净无瑕秽无有五翳,众星围绕放大光明靡所不照。彼比丘清净行人,永除五翳无复五结,心得解脱诸觉道品,众定正受而自围绕,于中独尊无有众瑕,舍世八法毁誉已除,能具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心喜无垢,如月盛满,谤毁已除,是谓梵志。

 如月清明,  悬处虚空,  不染于欲,
 是谓梵志。

如秋时月不为五事所翳,清净无瑕放大光明靡所不照,修行比丘亦复如是,不为淫怒痴五结所翳,能具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如月清明,悬处虚空,不染于欲,是谓梵志。

 避诤不诤,  犯而不愠,  恶来善待,
 是谓梵志。

彼入定人不起诤讼,禅定一意念待喜安,自守五行具足乃名为定。设有恶意来相向者恒以善待。是故说曰,避诤不诤,犯而不愠,恶来善待,是谓梵志。

 解微妙慧,  辨道不道,  体行上义,
 是谓梵志。

诸有人闻筹量算计图度万物分别义趣,一一分明辨其道趣,可就知就可舍知舍,体行上义。所谓上义者,灭尽泥洹是,能具足此法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解微妙慧,辨道不道,体行上义,是谓梵志。

 诸在人间,  乞索自济,  无我无着,
 不失梵行,  说智无崖,  是谓梵志。

或有贵族姓子,从四姓中出家学道,舍憍慢意去高就下不着荣冀,在在处处周旋往来。兴有佛事恭奉三宝,若得衣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便为呪愿使彼施家世世受福,或以神足腾在虚空作十八变,施主见者莫不欢喜,便从受法皆得开悟,能具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诸在人间,乞索自济,无我无着,不失梵行,说智无崖,是谓梵志。

 若能弃欲,  去家舍爱,  以断欲漏,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尽能断欲,亲近道门爱而不舍,或有梵志未尽究竟,欲意未断贪着五乐,虽称梵志不离于欲。诸有学人永灭欲漏不习恩爱,能具足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若能弃欲,去家舍爱,以断欲漏,是谓梵志。

 慈愍于人,  使不惊惧,  不害有益,
 是谓梵志。

众行之要四等为本,恒当慈愍加被众生,见有恐惧怀忧恼者,便往恤化永处安隐,无害于人兴致供养,能具此行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慈愍于人,使不惊惧,不害有益,是谓梵志。

 避怨不怨,  无所伤损,  去其邪僻,
 故曰梵志。

行人执意志操不同,用心平等设见怨家视如赤子,慈心普等平均无二。犹若忍心如地平等如秤,蜎飞蠕动蚑行喘息,视如己身,念之如父、念之如母、念之如子、念之如身,而无有异。能具此众行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避怨不怨,无所伤损,去其邪僻,故曰梵志。

 于后于前,  及中无有,  无操无舍,
 是谓梵志。

犹如有人,于未来世不作众恶行,已不作当不作,于过去世不作众恶行,已作众恶行,已不作当不作现不作,及其中间作众恶行不作众恶行,已不作当不作现不作。能舍此众恶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于后于前,及中无有,无操无舍,是谓梵志。

 去淫怒痴,  憍慢诸恶,  鍼贯芥子,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欲为污心,不得至于虚寂之道,除去憍慢诸不善法,便得渐进至泥洹境,犹若鍼贯芥子终不可得。彼心亦复如是,不为淫怒痴系所拘碍,能具此行者是谓梵志。是故说曰,去淫怒痴,憍慢诸恶,鍼贯芥子,是谓梵志。

 城以堑为固,  往来受其苦,
 欲适渡彼岸,  不肯受他语,
 唯能灭不起,  是谓名梵志。

生死久远涉苦无数,唯有禅定之人越此生死之难,去邪疑意无复犹豫,舍烦恼结使,受清净结使。能具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城以堑为固,往来受其苦,欲适渡彼岸,不肯受他语,唯能灭不起,是谓名梵志。

 人能断爱,  今世后世,  有爱已尽,
 是谓梵志。

爱根未尽则不至道,爱根已尽者乃能为道,欲求道者不断三界结使则不至于道,能断爱根然后乃至于道,能具足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人能断爱,今世后世,有爱已尽,是谓梵志。

 人无希望,  今世后世,  以无希望,
 是谓梵志。

所谓希望者,天下万物皆人之所希望,然此希望故未断绝,如今现身未死见存于世,正使后世取其命终,身死神逝无复希望。能如此功德具足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人无希望,今世后世,以无希望,是谓梵志。

 自不识知,  天揵沓和,  知无量观,
 是谓梵志。

当佛如来坐禅之时,诸天世人竟不知佛今为所在。有一比丘名曰多耆奢,往至世尊所,便以此偈而赞如来曰:

「归命人中尊,  归命人中上,
 不审今世尊,  为因何等禅?
 唯愿天中天,  敷演其教义。」

如来自说:「梵行之中无有出我者,所以知其然,禅解脱正受定意,犹是世之常法,诸天龙神不能知我之所在,况我当行佛事众智之妙门?天龙鬼神能知我处乎?」是故说曰,自不识知,天揵沓和,知无量观,是谓梵志。

 自识宿命,  见天人道,  知生苦源,
 智心永寂。

自识宿命无数劫事,观知地狱天上之事,余者不能,唯有佛、如来、至真、等正觉,观三千大千世界如掌观珠,知生苦源究畅其本,捷疾之智速成罗汉道,随意所念而无流滞。是故说曰,自识宿命,见天人道,知生苦源,智心永寂。

 自知心解脱,  脱欲无所着,
 三明以成就,  是谓为梵志。

如彼行人知心所念,解脱者不解脱者皆悉明知,欲想诸行永得解脱。所谓三明者,自识宿命、天眼、漏尽,若具足如是行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自知心解脱,脱欲无所着,三明以成就,是谓为梵志。

 自识于宿命,  知众生因缘,
 如来佛无着,  是谓为梵志。

是时,如来知无数事,观众生性行一一分明,生者死者皆悉了知,犹如天雨普润世界,是时,世尊观生死之类亦复如是,生者死者无不观练。

尔时世尊与舍利弗,在闲静室独共游处。尔时有人已取命终,处在中阴精神不移。佛告舍利弗:「汝今观此中阴中识神,为从何许中来?设复迁转为处何所?」是时,舍利弗即入四禅定意,观此人神为从何来?设当迁转为处何处?时,舍利弗不知此人为从何来?为趣何处?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曰:「汝今所见不及诸佛境界,此神所从来处此无数世界,非汝神力之所能见。」佛告舍利弗:「汝复观此精神当生何处?」时舍利弗复入三昧,而不知精神所凑,舍利弗即从三昧起,前白佛言:「今日入定遍观世界不知神之所凑。」佛告舍利弗:「此神今日复当过一亿世界,当生某甲家姓某字某。如来所见,非是声闻辟支佛所及知,宿命通唯有如来等正觉得此宿命通。」是故说曰,自识于宿命,知众生因缘,如来佛无着,是谓为梵志。

 尽断一切结,  亦不有热恼,
 如来佛无着,  是谓为梵志。

诸有众生断一切结使,罗汉辟支虽断结使,由有相似结在,诸佛世尊无有相似,是故如来佛无所着。是故说曰。尽断一切结。亦不有热恼。如来佛无着。是谓为梵志。

 仙人龙中上,  大仙最为尊,
 无数佛沐浴,  是谓为梵志。

所谓仙人者,得五通道,在群最尊无有出上,内外清彻无有众瑕。仙者亦名为象,长育形体兽中最大,执意刚强能却众敌。无数沐浴,所谓沐浴者八解正浴池,去诸尘垢无有结使。如来舒手,手所及处尘垢不着,伺察恶人不得其便。是故说曰,仙人龙中上,大仙最为尊,无数佛沐浴,是谓为梵志。

 所有尽无,  渡流无漏,  从此越岸,
 是谓梵志。

彼修行人,都越一切诸法,审谛分明解世所有悉无所有。所谓流者,流有四名:一名欲流,二名有流,三名无明流,四名见流。渡此四流者,然后乃得无漏之行。罗汉辟支犹尚思惟空无想愿忍煖顶法,虽可思惟有漏俗法意结所在,或有是时,欲念无漏先念有漏,是以如来深藏则有大阙。如来大圣系意禅定从有至无,于无漏法观未始有阙,得诸总持强记不忘,十力、四无畏、大慈大悲、三无碍道及神足行,是谓如来所修之法,非罗汉辟支佛所修之法。是故说曰,所有尽无,渡流无漏,从此越岸,是谓梵志。

 无禅无说,  亦不念恶,  禅智清净,
 是谓梵志。

彼修行人不念恶禅,夫入禅之人,无言无说常思善法。设见骂詈但守其法,若得味相应禅及中间禅,执意守之无所娆恼,能具足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无禅无说,亦不念恶,禅智清净,是谓梵志。

 比丘塜间衣,  观于欲非真,
 坐树空闲处,  是谓为梵志。

塜间衣有四种:一者发家着衣出家学者,二者檀越施衣受而守护,三者百纳拾诸遗余,四者塜间污秽不净。如来初学发家着衣,观欲非真舍六万夫人,弃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在闲静处,坐树王下,降伏魔王破十八亿众。能具此众德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比丘塜间衣,观于欲非真,坐树空闲处,是谓为梵志。

 人无识知,  无语无说,  体冷无煖,
 是谓梵志。

如来出世,无事不知无事不包,无语无说者,永除狐疑不怀犹豫,诸烦恼结使永尽无余,逮甘露灭,能具此众行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人无识知,无语无说,体冷无煖,是谓梵志。

 弃捐家居,  无家之畏,  逮甘露灭,
 是谓梵志。

所以居家者,安处人民得自生活,身者众结之屋室,是以圣人教人离家,在于闲静求甘露灭,能具如是众德者故曰梵志。是故说曰,弃捐家居,无家之畏,逮甘露灭,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  口无麤言,  八道审谛,
 是谓梵志。

如来世尊光相炳着,初转法轮,八万诸天及二王人、梵志七人,摩竭国王洴沙万二千人,摩竭国界石室之中,释提桓因万二千天,拘尸那竭国,最后度须拔。佛灭度后当有罗汉出世,名曰优波掘,于其中间济度众生不可称计,演说八道无碍之法。是故说曰,断绝世事,口无麤言,八道审谛,是谓梵志。

 远逝独游,  隐藏无形,  难降能降,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兴无涯之想、散无边之念,身形在此心在海表,人欲观意知其形状者甚为难剋。心意流驰弹指之顷,过数千万亿江河山表,是以故说远逝独游。复有问者,心有十大地法,心为十一,何以故说远逝独游乎?报曰:「心者恒逐因缘随前任行,当心在色声,尔时无有香味细滑法;当心在香,尔时无有色味细滑法;心在味,无色香细滑法;心在细滑,尔时无色声香味法;心在法,无上五事。当在色时心为法本,犹如王行羽仪宾从无不备有。但以王为名。此亦如是,心造因缘十法备有但不受名,亦如飞鸟飞行空中依其六翮,然但以鸟为名。此亦如是,心之无形亦无窠窟,非是世人肉眼所见,依止五阴,阴散则离非有形质,心之难化犹木鑽钢。是以圣人遗教后生,欲降伏心者,晨用百药中用百药暮用百药,空无想愿止观灭尽,用疗心病使得除愈,能具此者故曰梵志。」是故说曰,远逝独游,隐藏无形,难降能降,是谓梵志。

 无色不可见,  此亦不可见,
 解知此句者,  念则有所由,
 觉知结使尽,  是世最梵志。

无色不可见者,何者?心也?夫心兴患与身招殃,犹若象马刚强[怡-台+龙]戾不调,有目之士加于捶杖,使知楚痛,然后调良?人心为患,牵致地狱饿鬼畜生,虽得为人处在卑贱,颜色丑陋为人所嫉,是故说曰?无色不可见,此亦不可见?解知此句者?念则有所由?觉知结使尽?是世最梵志。诸佛世尊所以出世者,正欲降此弊恶之心,诸佛世尊慈慜一切,弘慈普盖靡所不照,虽处于世无所染着。

 断生死河,  能忍超度,  自觉出壍,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为五欲所系,流转生死之河,要须大圣指授权宜,从此岸得至彼岸。如来降形非事不豫,要接有缘后乃灭度。壍者憍慢之壍,能度此壍不为憍慢所系。能具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断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觉出壍,是谓梵志。

 当求截流渡,  梵志无有欲,
 内自观诸情,  是谓为梵志,
 能知如是者,  乃复为梵志。

如彼行人不断爱流四驶四渊者,进趣于道不亦难乎?如河暴溢必有所伤,梵志贪欲死趣恶道。是以如来诫以除贪,与说欲本污秽不净,当断诸邪使不流驰。能具此众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当求截流渡,梵志无有欲,内自观诸情,是谓为梵志,能知如是者,乃名为梵志。

 先去其母,  王及二臣,  尽胜境界,
 是谓梵志。

先去其母者,爱心流驰以为源本,无漏意识能去斯病使尽无余。王者我慢也,二臣戒盗身见。尽胜境界者,一切诸结使,能去众结之患。故曰为梵志。是故说曰,先去其母,王及二臣,尽胜境界,是谓梵志。

 不捶梵志,  不放梵志,  咄捶梵志,
 放者亦咄。

所谓梵志者,得阿罗汉道,不得以手捲刀杖加彼真人,不放梵志者,此是真人,恒当供养衣被服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四事供养令不减少。咄捶梵志,行恶之人,放者亦咄,复是恶人,不留供养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能具此行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不捶梵志,不放梵志,咄捶梵志,放者亦咄。

 诸有知深法,  不问老以少,
 审谛守戒信,  犹祀火梵志。

昔佛在世周旋教化。时诸比丘不广多闻,尔时世尊便作是念:「今诸比丘多有懈怠意不精勤,复自观察当来过去三世之事,知当来世当有比丘,嫉妬恚痴不顺道教,便兴诽谤损如来法轻慢于师,亦复不敬说法之人。」是以世尊观察后世遗法中间,恐有老少共相上下尊卑不别,老恃耆艾少恃聪叡。老者自陈:「吾所目覩,非卿所知,汝今所见如萤火虫。」少者自陈:「老顿嚚卤,情丧心塞,知何可归?」如来教曰:「当自守戒,犹若事火梵志五处然火,昼夜承事不失时节,香华缯綵事事供养。」是故说曰,诸有知深法,不问老以少,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归命人中尊,亦如事火神。

 诸有知深法,  等觉之所说,
 审谛守戒信,  犹祀火梵志。

如来出现,亿千万劫时时乃出,遭贤遇圣实不可得,人能守戒信不失仪,如祀火梵志。昔佛在世诫诸比丘:「自今以后不得诵外书外道异学所诵习者。何以故?彼所陈说非真正义,亦复不是至道之本。」是故说曰,诸有知深法,等觉之所说,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真诚归命佛。

 于己法在外,  梵志为最上,
 一切诸有漏,  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于痛,  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合会,  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因缘,  皆尽皆无余。

于己法在外者,彼修行人观了一切众法,无事不关无事不知,犹若梵志知天文地理星宿灾变皆悉观了,一切诸漏皆尽无余。观诸苦痛若好若丑,皆归于尽,观其合会必有离别因缘,暂有亦复归灭。

 犹若内法本,  梵志为在表,
 若使共床褥,  如彼婆钩卢。

所谓内法者,四谛真如一一分别不失次绪,梵志于内则谓为表。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本,梵志为在表,若使共床褥,如婆钩卢者。此婆钩卢比丘出家以来,未曾与人说四句之义,正使与共同坐不闻说其正法,从生至老八十一钵和蓝,未曾畜沙弥弟子及余使人,若为人鲜洁託志虚无系意玄寂。是故说曰,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钩卢。

 犹如内法,  梵志在表,  知生知老,
 转当至死。

所谓内法者不诳惑人,一向而无倾,一向而无邪,唯有如来能越此境界,以尽其生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转当至死。

 日照于昼,  月照于夜,  甲兵照军,
 禅照道人,  佛出天下,  照一切冥。

日照于昼者,当日天子初出之时,放亿百千万光明,使星宿月光无复光明;若复日没之时,月及星宿皆共竞明,俱有所照其明不同。犹若大将之士两敌相向,扬威奋武决战胜负,震赫精刃锺皷雷鸣。禅定之人移山飞岳海水扬尘手扪日月,有此神力不自称誉。方此诸人虽有此德,不及如来。佛出世间众相具足,放大光明靡所不照,光明所及昼夜不绝,其见光者聋盲瘖痖考掠苦痛自然休息。是故说曰,如日照于昼,月照于夜,甲兵照军,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梵志无有是,  有忧无忧念,
 如如意所转,  彼彼灭狐疑。

梵志无有是,意着于殊妙之法,见乐不以为喜,见忧不以为慼,如如意所转恒自念善,彼彼自灭恶,得习圣谛分别诸使。是故说曰,梵志无有是,有忧无忧念,如如意所转,彼彼灭狐疑。

 出生诸深法,  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  身知其苦痛。

如来等正觉初成佛时,七日之中禅定正受思惟十二因缘,一一分别知起知灭。尔时如来即从三昧起而说斯偈:

「出生诸深法,  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  身知其苦痛。

「如我所习积行所致,今日成等正觉实而不虚。」梵志习入禅,去诸恶法悉坏狐疑网,于诸深法得无碍智,所念自在深知苦际,深知因缘合数之法权诈非实。略诵其要,当观因缘法,复当观尽法,一切诸法皆由合数,一切诸法皆由于痛,当知尽灭不造有漏。

 出生诸深法,  梵志习入禅,
 遍照一切世,  犹日在虚空。

法能成人非法不就,昼夜思惟不去胸怀,身口意行不妄有犯,能成就如此法,便能照一切法。以己所得尽施众生,犹若明日处在虚空普有所照,其有覩者莫不蒙光。是故说曰,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遍照一切世,犹日在虚空。

 出生诸深法,  梵志习入禅,
 能却魔众敌,  如佛脱众垢。

出生诸深法者,如来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身口意行与无漏相应,降伏魔怨进却时宜,如来等正觉脱一切结使。

出曜经卷第三十

 

上篇:出曜经

下篇:法集要颂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本缘部目录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过去现在因果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

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东魏天竺优婆塞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

佛说猘狗经

佛说猘狗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幻住家训

幻人一日据幻室。依幻座。执幻拂。时诸幻弟子。俱来云...

【注音版】佛说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

【注音版】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枯树经

佛说枯树经一卷 僧伽尼城北,迦叶佛时偷婆,陷在下方...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 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

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

【注音版】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菩萨经...

你是要面对太阳还是面对黑暗

如是菩萨所有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意乐,犹无厌足...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

身体查不出病因,能否如愿往生

问: 我生病十多年,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医院查不出...

【推荐】【佛学漫画】佛陀早把「量子」整明白了

在量子力学领域,竟然印证了穿墙术的存在,还给起了个...

【推荐】100道简单易学的素菜(图片版)

100道简单易学的素菜...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问: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腊八粥的做法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

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

初发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这是什么道理...

与泥对话

一切美好都要付出代价。你的梦想越美丽,你需要承担和...

贤哲比丘具足九法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众...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远远看着就是一种力量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问: 法师您讲到说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