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一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三

有自性念生智。问曰。自性念生智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慧。彼心聚中。以念力多故。名念生智。如念处安那般那念。除去色想亦如是。此是自性念生智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自性念生智。答曰。生而得此智故。名自性念生智。复次住善心性不善心性无记心性能知故。名自性念生智。复次过去法更不变故名自性。能知此法故名自性念生智。

问曰。为作何业得是智耶。答曰。或有说者。常为众生。说欢喜乐闻语。彼业能生如是报。复有说者。若修治狭小处令使宽博。以此业故。在母胎中。而不迫迮。以是业故。能生此报。复有说者。若人以甘美饮食施他。彼业得如此报。评曰。应作是说。此是不恼害他业报。若众生不作恼害他业。在母胎中。则得宽博。不为风热冷病脂血所困苦。若出胎时。亦不为产门所逼切。以是事故。不忘所念一切众生。若于产门不逼切者。皆有念前世智。以为产门所逼切故。皆失所念。问曰。念生智为初时胜为中后时胜耶。答曰。或有初中后尽胜者。或有初胜者。如尸婆罗等。初生之时。作如是说。此家中颇有种种财物及诸穀米。可以施于贫穷者不。或有中时胜者。如赖吒波罗等。或有后时胜者。如菴摩罗吒等。

问曰。念生智为念几生耶。答曰。或有说者。念一生。复有说。念二生。乃至七生。曾闻。王舍城中。有屠儿名伽吒。是阿阇贳王少时亲友。而语阿阇贳言。太子。汝若登王位时。与我作何善事耶。阿阇贳答言。与汝从心所愿。阿阇贳害其父命。而登王位时。屠儿伽吒。往诣王所。而白王言。大王往日许我所愿。今正是时。王答之言。随意求索。时伽吒屠儿。便说心愿使我于王舍城内。独得屠杀。不听余人。时王语言。汝今何用是弊恶。愿为更求余愿。是时屠儿。复语王言。善恶诸业。悉无果报。王语之言。何以知之。作是说耶。屠儿答言。大王当知。我自忆念。于七世中。在王舍城。常屠羊自活。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至闻是语。极生疑怪。即以是事。而往白佛。佛告王言。如其所说。而无有异。此人施辟支佛食。发于邪愿。使我于王舍城中。常独杀羊卖肉。以此业故。七生人中。七生天上。今于此身。业报已尽。却后七日。身坏命终。当生卢腊地狱。以是事故知。念生智忆念七世。复有说者。能念五百世事。曾闻。有一比丘。自念五百世。次第常生饿鬼中。若忆念过去饥渴苦时。则于诸有。而生苦想。断一切缘。独勤行精进。得须陀洹果。作是思惟。我恒得诸比丘所须之物。使我行道。我今应当还求所须施诸比丘。即行劝化。时诸比丘。而语之言。汝先嬾惰。今以何故。勤行教化。时彼比丘。即向诸比丘。广说上事。以是事故知。念生智忆念五百世事。复有一比丘。自忆念次第五百世。生地狱中。若忆念受地狱苦时。举身毛孔。血流而出。污身及衣。日日诣水澡浴浣衣。勤行精进。得阿罗汉果。更不澡浴浣衣。时诸比丘。而语之言。汝常澡浴浣衣。以水为净。今何以不。此比丘向诸比丘。广说上事。如此忆念五百世事。复有或忆念世界成时者。曾闻。有旃陀罗王。名多罗蠰佉。善通咒术及诸论。有子名奢头罗。颜貌端正。当于尔时。尊者舍利弗。作婆罗门。名弗伽罗娑罗。善通皮陀及皮陀分经。有女名波翅多。时旃陀罗王。往诣弗伽罗娑罗所而语之言。可以汝女用妻我子。时弗伽罗娑罗婆罗门。便生瞋恚。而语之言。汝于四姓卑下。我于四姓尊贵。何缘以女用妻汝子。时旃陀罗王。语婆罗门言。夫种族姓尊卑。无有常定。汝颇曾闻。谁造梵书耶。婆罗门答言。我闻是瞿频陀罗婆罗门所造。复问。谁造佉卢吒书耶。婆罗门答言。我闻是佉卢吒仙人所造。复问。谁造此皮陀及皮陀分经。而答之言。皆是往昔大婆罗门等之所造作。时旃陀罗言。如是等往昔诸人。皆是我身。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心生欢喜。便以己女。而妻其子。如此忆念世界成时事。

经说。佛告村主。我自忆念九十一劫以来。不曾为饮食故。起身口意恶业。问曰。佛为以念前世智。为以自性念生智忆念此事。若以念前世智知者。何以念九十一劫。而不多耶。若以自性念生智知者。何故但说忆念七世或五百世。乃至忆念世界成时。而不说忆念九十一劫者耶。答曰。应作是说。佛以念前世智知。问曰。若然者。何故但说九十一劫。而不多耶。尊者波奢说曰。若说百劫。亦生此疑。但说此不违法相。复次九十一劫中。有七佛出世故。复次从此已来。种相好业故。复有说者。以自性念生智知。问曰。若然者。何故说自性念生智忆念七世。若五百世。乃至劫成时。而不说九十一劫耶。答曰。余人如此。佛则多知。问曰。自性念生智。为忆念中有时不。答曰。或有说者。不知。所以者何。中有微细。非自性念生智境界故。评曰。应作是说。忆念中有。所以者何。若不忆念者。于前生则忆念少多。不忆念少分。

问曰。菩萨前身时。有自性念生智。最后身时。为有不耶。若有者。云何缘力胜因力耶。若无者。菩萨云何转衰退耶。答曰。应作是说。最后身有。问曰。若然者。云何现在外缘力。胜过去内因力耶。答曰。不以无外缘力故。名为内因力。乃以利根故。名内因力。菩萨于一切众生。根利最胜。谁作是说。菩萨最后身。无外缘力耶。净居诸天。为现老病死苦。亦因弥伽释王女。为说赞涅槃。偈如说。

 安乐以为母  无忧以为父
 寂静以为妻  不久汝当得

见闻是事。心生厌患。然后出家。过去诸佛。亦为菩萨。说道具诸法。如是等。岂非外缘力耶。复有说者。最后身无。问曰。若然者。云何菩萨转衰退耶。答曰。菩萨虽无此智。而有胜妙念前世智愿智。

云何时心解脱。云何不动心解脱。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佛告阿难。比丘不应乐着聚集种种谈议。所以者何。若乐着聚集种种谈议。欲求身证时心解脱不动心解脱者。无有是处。若比丘不乐着聚集种种谈议。欲求身证时心解脱不动心解脱者。斯有是处。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云何是解脱体性。云何得此解脱。根楗度虽说得是二解脱。而不说此二解脱体性。今欲说此二解脱体性故。而作此论。复有说。所以作论者。或说时心解脱是有漏非时心解脱是无漏。欲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此二解脱是无漏。复有说。所以作此论者。或有说时心解脱是有为。非时心解脱是无为。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此二解脱是有为故。复有说。所以作论者。或有说时心解脱是学。非时心解脱是无学。所以者何。时心解脱有所作故。非时心解脱无所作故。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此二解脱俱是无学故。而作此论。

一切有为无为法中。二法是解脱体性。有为法中是大地中解脱。无为法中是数灭。大地中解脱有二种。谓染污不染污。染污者邪解脱。不染污者是正解脱。正解脱有二种。有漏无漏。有漏者与不净无量等相应者是也。无漏者学无学。学者。与苦法忍乃至金刚喻定相应者是也。无学者是阿罗汉。阿罗汉有二种。谓时心解脱。非时心解脱。时心解脱者。五种阿罗汉。非时心解脱者。是一种阿罗汉。此二种阿罗汉。离欲得无欲。是心解脱。离无明是慧解脱。问曰。若离欲得无欲是心解脱。离无明是慧解脱者。集法经说云何通。如说云何时心解脱。答曰。是不贪善根。对治于贪。云何非时心解脱。答言。是不痴善根。对治于痴。如是解胜是善根性耶。答曰。集法经文应如是说。云何时心解脱。答曰。言与不贪善根相应解脱是也。云何非时心解脱。答言。与不痴善根相应解脱是也。此文应如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或有为不贪故而断贪心。或有为不痴故断于痴心。是故作如是说。问曰。何故名时解脱。答曰。待时得故名时。待时者。待于六时。六时者谓衣食卧具说法方人。待衣者得好细软衣。则能得解脱。不得则不得解脱。待食者若得苏蜜肉等美食。能得解脱。不得则不得解脱。待卧具者。若得厚软卧具。能得解脱。不得则不得解脱。待说法者。若闻善方便说法人所说。则能得解脱。不闻则不得解脱。待方者若其方寂静无诸乱闹。则能得解脱。若不寂静。则不得解脱。待人者若得善性易共住人同处者。则能得解脱。不得则不得解脱。何故名非时解脱耶。答曰。不待时而得解脱故。名非时解脱。不待时者。不待六时。谓衣食卧具说法方人等。不待衣时者。着粪扫衣。能修善法。胜时解脱着价直百千两衣。不待食时者。虽食下贱麁食。而能修道。胜时解脱食百味食。不待卧具时者。坐于石上。而能修道。胜时解脱。坐厚软座上。不待说法时者。若闻无方便说法人所说。则速入禅定。不待方时者。若其方多声乱闹。则速入定。不待人时者。若得恶性。难共住人。而共同处。则速入定。复次狭小道。得此法故。名时解脱。问曰。何者是狭小道。答曰。或有于一身中种善根第二身成熟第三身得解脱。若不以狭小道得者。名非时解脱。何者非狭小道。或有于六十劫而修方便。如尊者舍利弗。或有于百劫而修方便。如辟支佛。或有于三阿僧祇劫而修方便。如佛世尊。复次以劣弱道得故。名时解脱。何者是劣弱道。于彼善法。不数数修。不常修一切时修。若于日初分修。中分后分则不修。若于初夜修。中夜后夜则不修。与上相违。名非时解脱。复次以多定道得故。名时解脱。以多慧道得故。名非时解脱。复次行者若为适意不适意利益不利益苦乐所须具作障碍者。名时解脱。与上相违。名非时解脱。

时解脱是五种阿罗汉。非时解脱是一种不动法阿罗汉。问曰。何故五种阿罗汉。是时解脱。答曰。各有胜故五种阿罗汉是时解脱。以人多故。一种不动法阿罗汉。是非时解脱。合三乘道故。亦有等义。俱在无过。清净身中生故。复次以下人多故。五种阿罗汉。名时解脱。以上人少故。一种不动法阿罗汉。名非时解脱。如今世间王者。大臣长者居士甚少。卑下人甚多。如是辟支佛。得波罗蜜。声闻甚少。时解脱阿罗汉甚多。复次易得易起故。五种阿罗汉。是时解脱。难得难起故。一种不动法阿罗汉。是非时解脱。如今世人往师子王国及真丹国。还者甚少。若从此村。至彼村。还者甚多。彼亦如是。复次时解脱法。不多用功。不有所作而得故。五种阿罗汉。是时解脱非时解脱法。多用功多有所作而得故。一种不动法阿罗汉。名非时解脱。复次时解脱法。有增有减故。五种阿罗汉。是时解脱。增者是胜进。减者是退。非时解脱。无增减故。一种不动法阿罗汉。是非时解脱。无增者无胜进。无减者无退。

◎如说时解脱是爱法。问曰。何故时解脱是爱法耶。答曰。如经本说。时解脱阿罗汉。守护爱重此法。使我于此法莫退。如人唯有一目。其家眷属。皆共护之。不令冷热风坌而毁坏之。彼亦如是。复次时解脱阿罗汉。于解脱不得自在。多用功乃现在前。起现在故。心生欢喜故。名爱法。非时解脱。于解脱得自在。不多用功。而现在前。起现在故。心不生喜。不名爱法。复次时解脱阿罗汉有退。以畏退故。数数起解脱现在前。非时解脱阿罗汉无退。以不畏退故。不数数起解脱现在前。复次时解脱阿罗汉。多人所爱用故名爱法。与此相违名不爱法。复次时解脱阿罗汉。以多信得道故名爱法。非时解脱阿罗汉。以慧多得道故。名不爱法。复次非时解脱阿罗汉。有憎恶圣道善根。如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三昧。以此善根。憎恶圣道故。不爱此法。时解脱阿罗汉。无此善根故。爱护此法。经本虽不说。义应如是。问曰。何故非时解脱阿罗汉。名不动法耶。答曰。以胜妙故。如今世间所有胜妙饮食衣服璎珞所在之处。不动人瞋心彼亦如是。复次烦恼能令人心动。能令人心生。而不熟湿而相着以秽污故。在善心上。无其势力故。不得自在。故名不动。复次已断烦恼。更不复退。故名不动。如善射人正射于的。称言不动。彼亦如是。如经说。佛告舍利弗。若比丘比丘尼。有不动解脱法宝璎珞者。能断不善法。修于善法。问曰。何故不动解脱。名法宝璎珞耶。答曰。以坚牢故。胜妙故。无过故。轻举故。无垢故。清净故。难得故。名宝璎珞。复次譬如泉池之中。若以宝珠投之。则不杂垢秽。若人身中。有不动解脱宝璎珞者。则不杂烦恼垢秽。亦复如是。复次如人屋中有摩尼宝珠者。则无黑闇。若人身中有不动法宝珠者。则无无明黑闇。亦复如是。复次如方宝珠所置之处。即安不动。若人身中有不动解脱方宝珠者。其心不动。亦复如是。复次如人家中。有无价宝珠者。其家毕竟无贫穷之苦。若人身中有不动宝珠者。其人永断圣道贫穷之苦。亦复如是。复次譬如如意宝珠安置幢上。随人意念。雨种种宝。能令百千众生离贫穷苦。佛世尊亦尔。以不动宝珠。安置四无量幢上。随众生所念。雨种种法宝。除去众生贫穷法宝之苦。亦复如是。问曰。若不动心解脱。是胜妙法者。何故经说是不增不减法耶。答曰。行者等得此法故。若满东方有刹利子。若满南方有婆罗门子。若满西方有居士子。若满北方有首陀子。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于正法出家。皆身证不动心解脱。而此法无有增减。复次欲说佛法饶财多宝故。佛法除不动心解脱。更有无量余善法功德。不动心解脱。唯是一法故。复次欲现如来身中有无量功德故。除不动心解脱。更有无量余善功德。不动心解脱。唯是一法故。复次欲令疑者得决定故。经说。尊者目揵连。于僧中摈出瞻婆比丘。诸比丘。咸有是念。今僧减少。佛作是说。若我弟子。得深远胜妙。不动心解脱。于僧中出者。不能令僧有增有减。何况彼犯戒众威仪。远离白净法者。岂能令僧有增减耶。复次此法是无增无减法故。无增者无胜进。无减者不退失。一切时心解脱。尽与尽智相应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令疑者得决定故。时解脱阿罗汉。修二种慧。谓尽智无学正见。非时解脱阿罗汉。修三种慧。谓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或谓如时解脱阿罗汉。修二种慧。非时解脱者亦尔。如非时解脱阿罗汉修三种慧。时解脱亦尔。欲决定说时解脱修二种慧。非时解脱修三种慧故而作此论。

诸时解脱。尽尽智相应耶。广作四句。如经本说。尽智者。时解脱阿罗汉。金刚喻定一刹那顷现在前。尽智次第相续起现在前。从尽智起。或起无学正见。或起世俗心。非时解脱阿罗汉金刚喻定。尽智俱一刹那顷现在前。次第相续起无生智现在前。从无生智起。或起无学正见。或起世俗心。一切阿罗汉。尽修无学正见。不必尽起现在前。问曰。尽智无生智。有何差别耶。答曰。或有说者。名即差别。是名尽智。是名无生智。复次所作已竟名尽智。从无学因生名无生智。复次或未曾得而得。或曾得而得。名尽智。未曾得而得。名无生智。复次解脱道胜进道所摄名尽智。唯胜进道所摄。名无生智。复次尽智有五种阿罗汉。无生智有一种阿罗汉。谓不动心解脱。尽智无生智。是谓差别。问曰。初尽智为是何智耶。答曰。或有说者。是苦比智。所以者何。行者初入圣道时观果。出亦观果。如以毒箭射兽。毒遍身中。后若死时。毒气还在疮孔彼亦如是。复有说者。是集比智。所以者何。行者入圣道时观果。出圣道时观因故。如是生死法。或是因是果。若知因知果。则生死道断。名为苦边。评曰。应作是说。是苦比智集比智。若是苦比智非集比智。若是集比智非苦比智。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一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注音版】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四念处

四念处卷第一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

大乘金刚般若宝忏

金刚宝忏 旃陀罗引 昔有旃陀罗,日杀千羊,贩肉自活。...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一钵饭,佛都不能消受,唯有父母能消受

我们的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五观:宝池观

【经文】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

老母亲学佛康复的故事

母亲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虽然五年前的一场劫难彻...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

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蕅益大师,他在二十五岁时,他有一次在径山坐禅。坐禅...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如何看待算命一说

问: 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给两个会算命的居士算,却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