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五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一

八智。法智比智他心智等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云何法智。乃至道智。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波提舍。问曰。彼尊者迦旃延子。何故依八智而作论。答曰。此中应广如使揵度大章中说。法智摄几智。乃至道智摄几智。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併义者意故。如毗婆阇婆提说摄他性法不摄自性法。为止如是说者意。而作此论。摄如使揵度一行品中广说。

法智摄法智。亦摄五智少分。谓他心智苦集灭道智。总而言之。法智摄法智。然法智在六地。谓未至中间根本四禅。未至禅中者。摄未至禅中者。乃至第四禅中者。摄第四禅中者。又法智是四智。谓是苦智。乃至道智。苦智摄苦法智。乃至道智。摄道法智。又法智在过去未来现在。过去者摄过去者。未来现在者。摄未来现在者。又过去法智。有无量刹那。彼刹那即摄彼刹那。未来现在说亦如是。云何摄他心智少分邪。答曰。他心智是有漏无漏。摄无漏者。不摄有漏者。彼无漏复有二种。谓法智分比智分。摄法智分。不摄比智分。是名少分。云何摄苦智少分邪。答曰。苦智是法智分比智分。摄法智分。不摄比智分。是名少分。乃至道智说亦如是。比智摄比智。亦摄五智少分。广说如法智他心智摄他心智。亦摄四智少分。谓法智比智等智道智。总而言之。他心智摄他心智。然他心智在根本四禅中初禅者。摄初禅者。乃至第四禅者。摄第四禅者。又他心智。是有漏无漏。有漏者摄有漏者。无漏者摄无漏者。又他心智。是法智分比智分。法智分摄法智分者。比智分摄比智分者。在过去未来现在。如先所说。云何摄法智少分邪。法智是四智摄道智不摄余智。是名少分。又道智是总相别相。摄别相者。不摄总相者。道智有缘三世者。有缘现在者。有缘自身。有缘他身者。有缘心心数法者。有缘五阴者。摄缘现在他身心心数法者。不摄缘过去未来自身及五阴者。是名少分。比智亦如是。随相而说。云何摄等智少分邪。答曰。等智在十一地。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摄在根本四禅地者。不摄余地者。又等智缘总相别相。摄别相者。不摄总相。余广说如上。云何摄道智少分。答曰。道智在九地。谓未至中间根本四禅三无色定。摄根本禅地。不摄余地者。是名少分。又道智缘总相别相。乃至广说。是名少分。等智摄等智。亦摄一智少分。谓他心智。总而言之。等智摄等智。然等智在十一地。谓欲界未至中间根本四禅四无色定。欲界摄欲界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摄非想非非想处者。又欲界者。有善秽污不隐没无记。善摄善者。秽污摄秽污者。不隐没无记摄不隐没无记者。此三在过去未来现在。过去未来现在。即摄过去未来现在者。又过去。有无量刹那。彼刹那即摄彼刹那者。未来亦如是。如是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地说亦如是。云何摄他心智少分。答曰。他心智是有漏无漏。摄有漏者。不摄无漏者。是名少分。苦智摄苦智。亦摄二智少分。谓法智比智。总而言之。苦智摄苦智。然苦智在九地。谓未至中间根本四禅三无色定。未至禅摄未至禅者。乃至无所有处摄无所有处者。余广说如上。云何摄法智少分。答曰。法智是四智。谓苦集灭道智。摄苦智分。不摄余智分。是名少分。如法智比智亦如是。如苦智。集灭智亦如是。道智摄道智。亦摄三智少分。谓法智比智他心智。总而言之。道智摄道智。广说如上。苦智异者。摄他心智少分。云何摄他心智少分。答曰。他心智是有漏无漏。摄无漏者。不摄有漏者。是名少分。若成就法智。于此八智。为成就几不成就几。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说无成就者意故。而作此论。

若成就法智。于此八智。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成就三四五六七八。苦法智时。无他心智三。谓法智苦智等智。有他心智四。苦比忍时。无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苦比智时。无他心智四。谓法智比智等智苦智。有他心智五。此中增见增慧增道增智增名。集法忍时。无他心智四。有他心智五。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集法智时。无他心智五。谓法智比智等智苦智集智。有他心智六。此中增见增慧增道增智增名。集法忍时。无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集比智时。无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所以者何。苦比智时。已立比智名。集法智时。已立集智名。灭法忍时。无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灭法智时。无他心智六。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灭智。有他心智七。此中增见增慧增道增智增名。灭比忍时。无他心智六。有他心智七。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灭比智时。无他心智六。有他心智七。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所以者何。灭法智时。已立灭智名。苦比智时。已立比智名。道法忍时。无他心智六。有他心智七。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道法智时。无他心智七。谓法智比智等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有他心智八。此中增见增慧增道增智增名。道比忍时。无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此中增见增慧增道。不增智不增名。所以者何。道法智时。已立道智名。苦比智时。已立比智名。乃至成就道智。随相而说。

若修法智时。亦修比智邪。修有四种。广说如上。此中因二修而作论。谓得修行修。凡夫人离欲界欲时。方便道。九无碍道。八解脱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第九解脱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等智。他心智。离初禅欲时。若即依初禅作方便者。方便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等智。他心智。若依第二禅边作方便者。方便道。九无碍道。八解脱道。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第九解脱道。现在修等智。未来修等智。他心智。乃至离第三禅欲亦如是。离第四禅欲时。若即依第四禅作方便者。方便道。现在修等智。未来修等智。他心智。若依空处边作方便者。方便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离空处欲时。方便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说亦如是。未离欲界欲凡夫。起四无量初二解脱初四胜处不净安那般那念念处煗顶忍世第一法时。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离欲界欲凡夫。起四无量初三解脱八胜处八一切处不净安那般那念念处时。现在修等智。未来修等智。他心智。离欲界欲凡夫。起达分善根时。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离欲界欲凡夫。起通时。方便道二解脱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等智。他心智一解脱道中。现在修他心智。未来修等智。他心智五无碍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即彼凡夫。起无色界解脱空处一切处识处一切处依无色界念处时。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此则说凡夫人圣人见道中起如是功德现在前。即是功德未来修。如起忍现在前。即未来修忍。起智现在前。即未来修智。唯除三心顷。未来修世俗道。谓苦比智。集比智。灭比智。修见道边等智。问曰。何故见道中。唯修相似法。修道中修相似不相似法邪。答曰。见道中所缘定对治定故。唯修相似法。不修不相似者。修道中所缘不定对治亦不定故。修相似不相似法余答广说。如杂揵度。若无他心智入见道道比智现在前时。现在修二智。谓道智比智。未来修六智。除等智他心智。若有他心智现在。亦修二智。未来修七智。除等智。圣人以世俗道。离欲界欲时。若以无漏作方便。方便道。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未来修七智。若以世俗道作方便。方便道。九无碍道。八解脱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七智。第九解脱道。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离初禅欲时。若以无漏作方便。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若以世俗道作方便。方便道九解脱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九无碍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七智。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说亦如是。圣人以无漏道。离欲界欲时。若以世俗作方便。现在修等智。未来修七智。若以无漏作方便。于八智中。若起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七智。九无碍道。八解脱道。于四智中。若起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七智。第九解脱道。于四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离初禅欲时。若以世俗道作方便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若以无漏作方便。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九无碍道于六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七智。九解脱道。于六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说亦如是。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若以世俗作方便。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若以无漏作方便。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九无碍道。于六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六智。八解脱道。于六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七智。第九解脱道。于二智中。若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及三界善根。是则说圣人离欲。未离欲界欲。信解脱转根作见到。若以世俗。作方便道。方便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七智。若以无漏作方便。方便道。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七智。无碍道。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六智。解脱道。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或有说者修六智。或有说者修七智。离欲界欲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若以世俗作方便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若以无漏作方便。方便道。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无碍道。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六智。解脱道。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或有说修七智。或有说修八智。时解脱阿罗汉。转根作不动时。若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若以无漏作方便。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九无碍道。于六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六智。八解脱道。于六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七智。第九解脱道。于二智中。若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及三界善根。修勳禅时。初刹那顷。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七智。第二刹那顷现在前修等智。未来修七智。第三刹那顷。于八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起通时五无碍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七智。二解脱道中。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起他心智解脱时。现在修他心智。未来修八智。起四无量初三解脱八胜处八一切处不净安那般那念禅中世俗念处世俗无碍无诤愿智半多俱置迦空空三昧无愿无愿三昧无相无相三昧世俗无色解脱空处识处一切处无色界世俗念处入灭定微细想时。现在修等智。未来修八智。起无漏智时。现在修他心智。未来修八智。起禅中无漏念处无漏无碍。于八智中现在。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起无色界无漏解脱无漏无碍无漏念处。于四智中。若一一智现在前修未来修八智。起出灭定微微心。现在修等智。未来亦修等智。如是等说是略毗婆沙。若修法智时。亦修比智邪。乃至广说。作四句。修法智不修比智者。见道中苦法智集法智灭法智道法智时。不修比智。所以者何。见道中若修此功德。即此功德未来修法智现在前。即修法智比智现在前。即修比智学见迹。若阿罗汉起本得法智现在前。学者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迹是圣谛。若有见者。名为见迹。阿罗汉者。若慧解脱。若俱解脱。是时不修比智。所以者何。起本得功德现在前。尚不能令次后刹那修。何况未来远者。修比智不修法智者。见道中苦比智集比智灭比智时。不修法智。如先所说。学见迹。若阿罗汉起本得比智现在前。如上所说。修法智亦修比智者。入见道道比智时。修法智亦修比智。所以者何。是时舍曾得道。得未曾得道。断烦恼同一味证解脱。得具得八智。修十六行学见迹。若阿罗汉。起未曾得无漏智现在前。学人以无漏道。离欲界欲时。若以无漏作方便。方便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得俱修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若以无漏作方便。方便道。九无碍道。八解脱道。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若以无漏作方便。方便道。无碍道。解脱道。修勳禅时。前后心刹那。学人起无漏他心智。起无漏念处。起无色无漏解脱。如是等时起未曾得无漏智现在前。得修法智比智。离非想非非想处欲。阿罗汉住最后解脱道时。解脱阿罗汉。转根作不动。若以无漏作方便。方便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修勳禅时。前后心刹那。起无漏他心智。起无漏念处。起无漏无碍起无漏解脱。如是等时。起未曾得无漏智现在前。得修法智比智。起未曾得世俗智现在前。是时得修法智比智。学人以世俗道。离欲界欲。若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说亦如是。若为断非想非非想处欲。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若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修勳禅时。中心刹那。起通时方便方便道。五无碍道。三解脱道。起四无量世俗解脱胜处。一切处不净安那般那念世俗念处入灭定微细想时。解脱阿罗汉。转根作不动。若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修勳禅时。中心刹那起通时。方便道。五无碍道。三解脱道。起无量世俗解脱胜处一切处。起世俗念。处世俗无碍。起无诤愿智半多俱置迦。入灭定时。微细想。如是等时。起未曾得世俗智现在前未来得修法智比智。不修法智比智者学见迹。若阿罗汉。起已曾得世俗智现在前。已曾得功德现在前。尚不能令次后刹那修。何况未来远者。起未曾得世俗智现在前。谓闻思慧。及出灭定微微心。是时不得修法智比智。一切凡夫人。不修此智。所以者何。此智非凡夫法故。是以不修染污心者。是退分。其性沉重。与懈怠相应。胜妙与精进相应。心能有所修。无记心者。是卑下劣弱。如腐种子。不能有所修坚固牢强心。能有所修入无想定灭定。是无心法有心法。能有所修无想。众生或有说者。一切时不能起善心现在前。或有说者。虽起善心。不能为修作所依。一切忍现在前时。唯修忍不修智。问曰。起已曾得法现在前。何故无未来修邪。答曰。此法已用。已有所作。已与果故。复次此法已修已猗。更无势用。复次起已曾得法现在前时。是行修在未来世时。是得修以经历世故。但有损减。何得更增益邪。如人食用先所聚财物。但有损减。更无增益。彼亦如是。

◎复次多用功多有所作者。欲令未来世。能起已曾得法现在前。不多用功不多有所作故。不能令未来世者修。复次若起已曾得法现在前未来修者。世尊般涅槃时。入一切诸禅三昧。亦应未来世修。若修者。则世尊得尽智时。则不具得一切诸善功德。欲令无如是过故。起已曾得功德。无未来世修。余智修随相广说如经本。有见道边等智。有得尽智时善根。此中应广说如杂揵度。

法智当言缘法智邪。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止说境界缘无有体性者意亦明境界缘实有体性故。而作此论。或有说者。此中作如是问。法智缘几智邪。若如其所说。法智不缘比智。尽缘余智。比智不缘法智。尽缘余智。他心智等智。尽缘诸智。苦智集智。缘等智他心智。不缘余智。灭智不缘诸智。道智不缘等智。尽缘余智。复有说者。此中作如是问。法智为几智所缘。若作是说。法智为几智所缘者。若如其所说。苦智集智比智灭智。不缘法智。余智则缘苦智集智法智。灭智不缘比智。余智则缘灭智。不缘他心智。余智则缘灭智。道智不缘等智。余智则缘苦集灭智。各不为苦集灭智所缘。余智则缘苦集灭智。不缘道智。余智则缘。问曰。何故法智比智。各不相缘邪。答曰。法智境界于下。比智境界于上。譬如二人同住一处。一人视地。一人视空。其二人面各不相视。彼亦如是。法智于法智有几缘。乃至于道智有几缘邪。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止说四缘无体性者意亦欲明四缘实有体性故。而作此论。法智于法智。有几缘邪。答曰。法智于法智。因次第缘威势。问曰。何故此中说缘异。使揵度不善品中说缘异。如此中说。法智于法智。因次第缘威势。如不善品中说。身见于身见。或四三二一邪。答曰。如此中所说。法智于法智。因次第缘威势。彼中亦应如是说。如彼所说。身见于身见。或四三二一。此中亦应如是说。复次欲现二门二略。广说如使揵度。法智于法智因次第缘威势。因者如种子故。次第者前开导故。境界缘者。如执杖故。威势缘者。不相障碍故。法智于法智。有一因。谓相似因。次第缘者。法智次第起法智现在前。境界缘者。法智缘法智。威势缘者。不相障碍。法智于比智。因次第威势无缘。因者。谓相似因。次第缘者。法智次第起比智现在前。威势缘者。不相障碍故。无缘者。法智比智。各不相缘。法智于他心智。因次第缘威势。如先所说。法智于等智。次第缘威势无因。所以者何。因者如种子。无漏法不为有漏法作种子。法智于苦集灭智。因次第威势无缘。所以者何。苦集智缘有漏法。此智是无漏。灭智缘无为。此智是有为。余广说如上。法智于道智。因次第缘威势。广说如上。比智如法智。随相而说。他心智于他心智。因次第缘威势。如上所说。此中异者。若有因无缘。若有缘无因。有因无缘者。自身于自身。有缘无因者。他身于自身。他心智于等智。因次第缘威势。因者二因。谓相似因报因。余广说如上。他心智于苦集智。因次第缘威势。因者谓相似因。若有因无缘。若有缘无因。有因无缘者。因是无漏。苦集智缘有漏。有缘无因者。苦集智缘有漏。因是无漏故。他心智于灭智。因次第威势无缘。广说如上。他心智于道智法智比智。因次第缘威势。广说如上。等智于等智。因次第缘威势。因者有三因。谓相似因。一切遍因报因。余广说如上。等智于苦集智。次第缘威势无因。所以者何。因如种子。有漏法不为无漏法作种子。等智于灭智道智。次第威势无因无缘。次第者。次第智。次第起灭道智现在前。威势者不相障碍。无因者有漏法不为无漏法作因。无缘者灭道智缘无漏。等智是有漏。等智于法智比智。次第缘威势无因。广说如上。等智于他心智。因次第缘威势。因者谓相似因。余广说如上。苦集灭智。于苦集灭智。因次第威势无缘。因者相似因。次第缘者苦集灭智。次第起苦集灭智。威势缘者。不相障碍无缘。所以者何。苦集智缘有漏。此诸智是无漏灭智缘无为。此诸智是有为。苦集灭智于道智法智比智他心智。因次第缘威势。广说如上。苦集灭智于等智。次第缘威势无因。广说如上。道智于道智法智比智他心智。因次第缘威势。广说如上。道智于等智。次第缘威势无因。广说如上。道智于苦集灭智。因次第威势无缘。所以者何。道智是学无学。此诸智缘非学非无学。诸结欲界系。彼结法智断邪。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令疑者得决定故。法智能断色无色界结。比智不能断欲界结。或谓如法智能断色无色界结。比智亦能断欲界结。或谓如比智不能断欲界结。法智亦不能断色无色界结。欲令此义决定。法智能断色无色界结。比智不能断欲界结故。而作此论。

问曰。何故法智能断色无色界结。比智不能断欲界结邪。答曰。法智先断欲界结故。能断色无色界结。比智先不断色无色界结故。不能断欲界结。复有说者。以比智未断色无色界结故。法智能断。以法智已断欲界结故。比智不断。复次若比智能断欲界结者。为已断色无色界结邪。为未断邪。若已断者。无有先断色无色界结后断欲界结者。若未断者。比智则应有如是责。自界结欲未断。乃断他界结。譬如国王不能降伏自国。乃欲降伏他国王。则有如是责。云何不能降伏自国。乃欲降伏他国。彼亦如是。复次道比智时。比智设离欲界欲。最后解脱道。比智乃出。以没不出故。不能断欲界结。复次法智断欲界结已。最后解脱道。其性勐利。以勐利故。能上断色无色界结。比智断非想非非想处结。最后解脱道。其性勐利。以勐利故。欲断欲界结。而欲界结已断。复次邪见能缘三界苦集者。先已断结。次求其对治及灭。而能使色无色界结便断。色无色界邪见。不能缘欲界。不求对治及灭故。不能断欲界结。复以若是他界一切遍能缘三界苦集者。先已断后求其对治及灭。而能使色无色界结便断。犹如负责之人。先杀怨贼。后亦坏其游戏欢娱之处。彼亦如是。复次法智勐利。不多用功。能断不善无记烦恼。何况无记烦恼邪。譬如利刀。能断于铁。何况草木。彼亦如是。比智非勐利智。多用功力。乃能断无记烦恼。何能断不善烦恼。譬如钝刀。多用功力。能断草木。何能断铁邪。彼亦如是。复次法智如千人敌。云何如千人敌。以能对治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故。比智非如千人敌。云何非如千人敌。以对治十四界十入五阴四阴故。复次行者为欲界五阴之所逼切。如负重担。求其对治。及灭时能断色无色界结。法智能断色无色界结者。是灭道法智。非苦集法智。问曰。何故非苦集法智。答曰。行者为欲界五阴之所逼切。欲负重担求其对治。及灭时能断色无色界结。复次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离欲地。色无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地。不可以缘不定界智断定界结。复次欲界是麁界。色界是细界。不可以缘麁界智断细界结。复次欲界是下界。色界是中界。无色界是上界。不可以缘下界智断中上界结。复次若苦集法智。能断色无色界结者。便为于异处修厌异处得解脱。譬如断手系手得解脱断脚系脚得解脱。不可断手系脚得解脱断脚系手得解脱。彼亦如是。若以灭道法智。断色无色界结。必是生欲界者。非生色无色界者。问曰。何故但是生欲界者。非是生色无色界者。答曰。入法智出比智方便心。是欲界系法。以弃彼法生色无色界故。复次与法智回转成是欲界四大造。弃彼四大。生色无色界故。复次法智于欲界。所作已竟。更不作方便。于色无色界。更不起现在前。犹如阿罗汉。更不起三界断对治现在前。彼亦如是。

校正序

宋本此卷首云。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六。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念前世智(云云乃至)卷末云。是说愿智方便缘自身者等凡十五纸文。其与国本宋本逈异者何耶。今捡宋本错乱。此文即是此论前文。宋丹则第五十卷。国本则五十一卷之全耳。而重书为此五十五卷者错也。今依丹本正之。国本虽与二本不同。但分卷有异耳。序则不乱焉。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五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一名入金刚问定意经) 西晋...

【注音版】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佛说太子墓魄经

佛说太子墓魄经(开元录云:沐魄或慕魄) 西晋月氏三藏...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璎珞...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佛说月光菩萨经

佛说月光菩萨经...

华严经问答

华严经问答上卷 沙门法藏撰 问。三乘事理。普法事理云...

宝星陀罗尼经

宝星经序 唐释法琳撰 《宝星经》梵本三千余偈。如来初...

劝修净土切要

重刻净土切要序 今夫苦乐纵横。一灵万变。升沉往返。...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

信守承诺

有个姓李的商人做铺地砖的工作,跟一个客户谈好了,已...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

圣严法师《哀哀父母》

我的父母双亲,现在何处呢?究竟怎样了呢?父亲的健康...

【推荐】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

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做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

手淫导致身体衰颓的一些信号

手淫无害论当下极度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关...

以妙音香花欢喜供佛,成就辟支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有一天,许多豪贵长...

纠正不好的习气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