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大安法师  2013/06/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他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我们就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做的坏事啊,都现前了,都照面了。原来我们做的一个坏事,或者无论是意识、不意识的,他都有一个想法把它隐藏起来的这种本能,所谓的隐私嘛,但是你在念佛当中都藏不起来,你最见不得人的事情都现前了,照得清清楚楚。

你才知道我们今生乃至多生多劫我们是什么情况啊,这是在直面自己啊,你不能逃避的:这是你做的所有的行为,这是我们打的所有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档案哪,这个档案是永不消失的,这个档案储存在那里面一定会结果的。所以我们今生的际遇、我们的命运,包括我们身体健康,都是阿赖耶识的念头决定的。

那么念佛直接就面对这个生命生存的念头来照面,它当然就有消业障的巨大的功德。

我们常常听那些念佛的人说,哎呀,他看到满房间都是蛇:他只能自己看到蛇,别人看不到。他害怕自己被咬,他就想出关。我们接下来都会鼓励他:“你这是业障现前,你赶紧念佛,你出关干吗?出关了你还是回避不了这个所有的毒蛇,这个毒蛇就是你心里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的现前嘛,你得要赶紧念佛。”他就惭愧心念佛,至心念佛,两天以后没有了——全房间的蛇都没有了。或者他在关房里面念佛,忽然全身地燥热,他身上出来一种非常难闻的味道,他也受不了。这时候他就反省,那种味道都好像是鱼的味道,他真的想起来了,他原来十几岁的时候曾经用那个毒药毒了很多池塘的鱼——毒死了,这个业障它也翻起来了,他至心念 啊念,味道消失了。

所以这个讲消业障,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这个通途法门每个法门都有消业障的功能,或者有的法门、有的忏悔的方法可以消淫欲的罪业,有的可以消嗔恨的这个业力,有的可以消这个杀生的罪业,有的消这个嫉妒的罪业,但是对于诽谤大般若的罪业,这些方法都忏悔不了;唯有念佛三昧不仅能够消前面所有的罪业,而且能够消这个诽谤般若经典的罪业。

所以念佛消业障的这种功德很大,我们是在这个念佛的体会当中,非常明显地体会出来。所以念佛三昧称为一切三昧当中之王,叫宝王三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佛号要如何念

首先谈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这心态就是四个字至诚...

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问: 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问: 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

问: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同性恋可以往生净土吗...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现前见佛,就是你当生能见佛。这就是你信心恳切,用功...

【推荐】如何修阴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你有没有做到至心求往生

现在我们末法的众生这个心都是狡诈的,都是虚伪的,都...

【佛教词典】乾陀

(地名)Yuga?dhara,山名。瑜干驮罗之略。译曰双持。...

【佛教词典】见惑

二惑之一,即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之五不正...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

慧律法师: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

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的意思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们在世间都希...

观音菩萨的形像

明代阙名彩画《白衣观音图》 观音,原译观世音,梵文...

失败的成功者

我偶然听说过一个小名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学对于...

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

生命要不要改变,是你自己说了算

第六意识就是说:当这个果报也变现了,自我意识也产生...

格言联璧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

心佛众生一体之圆顿法义

疏文: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