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大安法师  2013/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都赞叹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要持戒。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你要显发这个涅槃的佛性,一定要从持戒下手。在佛的果地上有五分法身之功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以戒作为它的第一个条件的。

所以佛陀制戒称为“为道制戒”。我们讲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属于世间的善法,它不是为了道的。那么佛陀制的声闻戒,它是为解脱之道来施设的,“为道制戒,本非世福”,不是为了得人天福报来持戒的。这个戒它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但是我们凡夫众生为什么显发不了佛性?为什么还在这里迷惑颠倒?为什么一点智慧都透显不出来?这是来自于我们的障碍,就是内心很散乱,很暗冥。然后这个暗冥的内心就会使我们的身口七支造作恶业,它就是有贪瞋痴的烦恼在驱动,所以使我们的佛性越来越显发不出来,越来越被我们身口意的三种恶业所遮蔽。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对治?那就是,对治散动的心要修禅定,对治暗冥的心要开智慧,对治身口的恶业要用戒法来作。所以这个戒律是针对我们贪瞋痴三毒烦恼直接施设的。三毒烦恼就像贼,叫烦恼贼。你持戒,戒法就是捉贼。你的禅定就是把这个烦恼贼绑住,然后开发智慧就是烦恼贼把它杀掉、断头。所以一切佛法一定要从戒、定、慧这三无漏学下手。所以一个人要获得禅定、要开发智慧,他的先决条件仍然是持戒。所以《华严经》也说,戒律是一切无上菩提的根本。

一个佛弟子修行,如果离开了戒法,他一切禅定、一切智慧、一切解脱这些功德是不可得的。那么这个戒律也就是佛门当中的伦理道德,它关系到佛教在这个世间的寿命。四众弟子持戒,佛教在这个世间就会住持得长一些;四众弟子不持戒,佛教就提前在这个世间消失。所以这叫毗尼是佛教的寿命、毗尼是佛教的幢相、毗尼关系到佛教的形象,所以四众弟子必须持戒,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一个比丘、比丘尼受了戒不去持戒,这就是贼住啊,它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虽然你接受四众弟子的布施,布施是你持戒,你有这份福田的功德,人家众生给我们布施那是种在福田当中。如果你不持戒,你就不可能给众生作为福田,那你接受众生的布施反而是堕落的因缘。所以这个戒律是包含着严峻的因果的法则的。你受戒了,但是你去破戒,其恶果是不堪设想的。但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够去受戒、还能够去持戒,持戒的意思常常要发誓的: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

你每天要发出这样庄严的誓言,当那个五欲的尘境现前的时候,你这种戒的力量才能上来。如果你这个戒的力量上不来,面对尤其是这个五浊恶世的时代,五欲的诱惑非常大,我们内心的烦恼又很重,真的是像干柴碰到烈火一样的,马上熊熊燃烧。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披上一个戒律的宏誓的盔甲,在这个五欲的环境当中不受干扰。

一个人能够持戒,他的那种品格就站立起来了。在社会上,一个低贱的人能够持戒,他也是高贵的;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他不持戒,他的品格也是低下的。所以在这个戒律方面,它是体现了人的福报、人的尊严的一个重要的这种参照。所以佛陀能够在这个世间给我们制定戒法,我们真的要感恩。唯有佛才能把这个戒律制定得这么完备,而且它的开、遮、持、犯,曲尽人情。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非常细腻的一套人性和追求佛性的、完成佛性的一套修行的一个学问系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心,要具足众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

【佛学漫画】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二》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天气很热,非常感谢大家仍然这...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

文珠法师《湛江市佛学演讲》

因果与轮回 各位:今天是湛江市佛教协会,在宗教局各...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

星云大师《回向之妙》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吃这些东西不得病才怪

现在的肉更可怕的是加了很多的激素、化学的东西,它的...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问: 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佛教词典】净法

(一)如法而离罪障之意。即有关比丘衣食住行等之一定限...

【佛教词典】内教

(一)佛家自称其教为内教,以他教为外教。道安二教论谓...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

主人在何处

雪岩祖钦问弟子高峰原妙:日间浩浩时你做得了自己主人...

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

问: 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回向给一切众生是否功...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

乱发脾气是显示自己无能

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献扑满,我问孩子:「这些钱要做什么...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

佛是教育家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

【佛学漫画】人生十善

古人说从善如流,对于正确的指引理当如流水向下那样,...

韦驮菩萨入梦示警,商人居士巧结善缘

南华禅寺韦驮菩萨圣像 众所周知,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这一大科讲到佛陀法身的功德。这当中有十门分别,这个...

人生如梦,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路

每个人出生时,赤裸裸地离开母亲身体,那种痛虽然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