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灭之际特留此经,独留一百年

大安法师  2018/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灭之际特留此经,独留一百年

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闻而及塔寺。今当斗争坚固之时,更为可悯。后之又后者,乃至法灭,倍更可悯。——《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段还是讲“教起所因”的第一因“悲悯末法为作津梁”。前面谈到,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人寿百岁的时候浊恶已经很深重了。因为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代,就已经进入五浊恶世,渐次地到了人寿一百岁,浊恶就非常深重了。

现在又过了三千年,浊恶又更为深重。那么现在是什么时代呢?佛在《大集经》里面说了末法时期的五种情况,就是五个五百年:

第一个五百年,持戒就能够得断烦恼,解脱坚固;到了第二个五百年,禅定也可得法益;第三个五百年,闻习佛经,从慧门入手可得法益;第四个五百年,修塔、修庙能够积累福德;到了第五个五百年,就是佛灭度后二千五百年的时候,就是斗争坚固了。

莲池大师所在的明末,就已经处在释迦牟尼佛第五个五百年,“斗争坚固”之时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就更为可怜了,斗争坚固一方面是为利益的追求、竞争;另一方面是知见上的颠倒,相互不认可,学说争鸣。

末法的尽头,就是法灭。法灭这个问题呢,佛专门说了一部经——《法灭尽经》,就讲到在人寿平均五十二岁的时候,佛法开始进入法灭阶段。

首先,像《楞严经》《般舟三昧经》这样的大乘经典就要灭掉,我们现在人寿平均七十岁左右,按人寿一百年减一岁,也就是说,可能在两千年之后,《楞严经》就没有了。渐渐地,三藏十二部经教也都灭尽了。

佛在《法灭尽经》中讲到,法为什么会灭呢?由于末法的僧团,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不守戒律。社会人士看到出家人像看到粪土,真正的修道人被那些不修行的人所驱赶,都是住在山里面。

大家的业障越来越深重,对五欲的贪著越来越炽盛,对轮回、因果越来越没有信心,乃至对佛说的经教完全没有信心,于是就感得佛经自然无字,出家人穿的袈裟自然变白。

在末法的时候还往往有女人精进、白衣升天、出家人堕落的现象,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

经中还谈到佛经最后灭尽的时候,还有一段回光返照的时间,就好像人快要死亡时,忽然会有一段时间,或者一两天或者几个小时,精神特别好,生命的火花最后闪一下,接着就死了。

在法灭的时候众生就更可怜了。所以佛说这部《阿弥陀经》就是要救度法灭之际最后一百年的悲苦众生。

为什么《阿弥陀经》要住世佛法欲灭的最后一百年?因为如果众生能将佛法最后回光返照的那一百年抓住,只要他有一念的信心,碰到这部经,能信愿念佛,那他就能得到解脱!

注:

这里有个问题要说明一下,以免误会。佛在《无量寿经》中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佛说留的是《无量寿经》,莲池大师为什么说留的是《阿弥陀经》呢?这不是祖说与佛说矛盾吗?

其实这个问题好解释,因为《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是同部,《无量寿经》是大本《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所以留《无量寿经》就是留《阿弥陀经》,留《阿弥陀经》就是留《无量寿经》。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卷一中说:“故上六种(指康僧恺等五种《无量寿经》译本及王龙舒本)等皆名大本,今此经者名为小本。文有繁简,义无胜劣,判属同部。”因此,大师所说,深符佛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

不管定善散善,只要回向都能平等往生

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有十六种观法。十六种前十三种...

横死可以往生吗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

念佛共修的重要意义

大家在同一个道场,熏修、共修,非常好。为什么?如果...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

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该怎么解决

问: 为什么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越精进越难受,而且近...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

【佛教词典】因明入正理论

梵名 Nyāya-prave?a。全一卷。印度商羯罗主造,唐代玄...

【佛教词典】摩尔伐多派

(Malwatta-nikāya)锡兰佛教暹罗派主要教派之一。又...

贫穷也能变富有

凡鸟要成彩凤,寒儒要变贵人,需要的是造福于人和智慧...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

圣严法师《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在家修行,不要误入误区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

印光大师开示:佛弟子应如何祭祀祖先

中国传统文化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佛弟子应如何祭祀祖...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

心安处便是吾乡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

净土教法何机得受

疏文 问曰 :未审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被不虚,...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最胜仙人舍身求法

一天,净威菩萨恭敬请问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行的因缘,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