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大安法师  2021/04/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我们说末法众生有个特点,不知恩不报德,很多众生对释迦牟尼佛的恩并不了解。因为释尊在这个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竟然还能成佛,成佛竟然还能说一个一切世间特别难信的法门,这桩事情那就是稀有啊,稀有的大事因缘。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中就用十方诸佛的口吻,赞叹释迦牟尼佛在此浊世,成佛、说难信之法来度众生,“是为甚难”。

从佛的一代时教来看,我们看到佛在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开近显远,《法华经》是这样一部纯圆的经典。在此经典中讲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以一大事因缘。

我们来看这“一大事因缘”,什么叫“一”?一乘法;

什么是“大”?一切众生心体其大无外;

什么是“事”?就是出离轮回,圆成佛果之事;

什么是“因”?一切众生本具的本觉理体;

什么是“缘”?诸佛来讲经说法就是缘。如果没有诸佛这个缘过来,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我们不知道。

所以这“一大事因缘”,其目的就是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开、示”是属于佛那边的,佛通过开示,打开众生烦恼里面的如来藏,来指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悟、入”是属于众生这边的,众生的“在缠如来藏”中,具有如来全体的性德。众生在闻听佛之开示后,他相信有佛性,然后在解、行上契悟,就证入了佛之知见。

佛的知见就是离开一切念,离念灵知,就是出世间的智慧。而众生有种种的根机,种种的好乐,种种浅深的善根,种种程度的烦恼,为了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应这个机来施设教法。本来佛的本怀是要称性宣说一乘法的,但是众生没有办法相信,没有办法理解,所以佛就从实相一乘法里开出二乘、三乘,乃至五乘佛法,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施设。

佛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说预备了要讲什么,佛是无念的,是不动的,他的一切教法也是顺应众生的心识、根机、好乐来施设的。所以佛最后说他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也无众生可度,这是佛的境界。

无众生可度,又终日度一切众生,佛施设门余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循循善诱,让我们的根机调熟。

华严会上将佛的一代时教用太阳来比喻。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先要照到山顶,也就是要说最高妙的法。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为界外的法身大士宣说。但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听不懂、也看不到。

所以佛就得不动道场,分身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宣说四谛法。这就是太阳慢慢地要照到山谷里面去了,说最低的法。然后到最后,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它又照到高山顶上。这时候就说《法华经》和《涅槃经》,这样大乘的经典。在佛的一代时教里面,净土一法是一个特别的法门,在五时说法里面都有。

在先照到高山的《大方广华严经》里面,就首先宣说了净土往生一法,这就是体现在《普贤行愿品》里面。特别在方等时广为宣说,到了法华时还在说。

所以我们说净土一法,有别五时,有通五时,五时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但是净土法门要称性说出来,这就要等待机缘。

我们从目前所翻译出的净土三经来看,有一个特点,就都是佛观众生,待其能够荷担、相信净土一法的时候,他才心怀愉悦地来说。这一点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佛说无量寿经》中。《佛说无量寿经》在五种原译本里面,是同样一个缘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是否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大家可以看看四十八愿的其中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四十八大愿——(第16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我...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大安法师: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

我们发的菩提心,就是一颗种子,要播种在我们的心田里...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问: 许多居士认为,修忍辱最难。请开示,如何修效果...

大安法师:学佛后患病对佛法失去信心,要怎么解决

问: 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

【佛教词典】五种一乘

(名数)别教一乘,同教一乘,绝想一乘,佛性平等一乘...

【佛教词典】文巧

【文巧】 p0391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文巧者:谓善缉...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

梦参老和尚在93岁寿诞上的法会开示

2007年7月15日〈农历6月初二〉,适逢梦参老和尚寿诞,...

刚死亡时的感知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有念。有念是迷了,无明迷了,谓心为念,念即...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

不看轻别人,也别看轻自己

我们时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产...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六欲天以男女的欲望来作指标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念佛的人,随缘不动心最重要

大家来打佛七,难免一时间不适应。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

老是碰到跟你过不去的人

一般人对家亲眷属都是很亲爱的喽,没有问题。对冤家对...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