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地心和果地觉如何融合

大安法师  2025/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因地心和果地觉如何融合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

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

好,先看这一段。我们常常在经文当中还很难看出微妙的义理,祖师他看得比我们深、比我们广,那么,我们通过这一段来看,确实是把这个诸佛护念的这部经的缘由如剥笋一样的,层层展示出来。

那么此经,谈到这个护念,诸佛护念,分两个层次,第一就是闻这部经就能得到诸佛护念,第二就是这个你能够执持名号就能得诸佛护念。好,那从第一个层面来看,你只要闻经就能得护念,为什么呢?由于这部《阿弥陀经》,独诠,诠是诠释、展示的意思,把他解释出来,独,就是这样的,下面我们说经文是能诠之文句,他所诠的义理是什么?下面就提出三个义理。那么这三个义理是其他大乘经典所没有的,唯有这部《阿弥陀经》才诠显出来的,所以就叫“独”,不共的地方。

那么第一所诠的义理是什么呢?是无上心要,什么叫“无上心要”?就是我们能念佛的心就是实相,就是第一义谛,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心性之奥秘,精要,是无以伦比的,所以就叫无上心要,指我们能念心的这种不可思议。

那么,第二层次,是诸佛名字,诸佛名字这就是所念的是什么呢?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这部《阿弥陀经》独诠的。前面征释,为什么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就提出他两个核心功德,一个是光明无量,一个是寿命无量,那么无量光寿,就是阿弥陀佛果地上成就的实相。他又建立在一切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的这种性德基础上,所以,这个名号和我们众生的心性形成一种同构关系,离开了我们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的心性,就没有这个弥陀名号的施设,就建立不起来。

同时,没有弥陀名号的施设,我们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的德能没有办法显发出来。那么这样的义理是其他经典诠释不出来的,唯有这部经典诠释了,独诠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他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就是具足弥陀的万德和十方诸佛万德的一个假名实相的结合体。

所以,这第二所诠的是弥陀名号。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那诠释能念之心和所念的名号,他同时就能够诠显什么呢?诠显这个无上圆满究竟万德。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能念的心是实相第一义谛,所念的名号也是实相是第一义谛,能念之心和所念的佛号,融为一体、不二、平等,那这样就契证到了如来的三德密藏,他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就是把涅槃的三德还有常乐我净,就通过能念之心和所念的佛号的融为一体,完全展示出来了。

那么这展示出来的就是因地心和果地觉的融合,始觉和本觉的融合到达究竟觉,这个究竟觉是无上的、是圆满的、是究竟的,是包含一切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德能的。那么所诠的这三个层面,就是我们众生介尔之心所具的性德以及十方诸佛所证得的果地上的德性。那这样在做同体的心性当中,这个闻信这个名号的人,由于他就契入到了那种三德圆证的状态,于是他就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四十八大愿——(第48愿)即得诸忍究竟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

打佛七的由来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让他内心接受这句佛号

(一)冲击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临终...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

念佛不妨碍我们日常的工作

念佛一法可以渗透到我们的行、住、坐、卧里面,你走路...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 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问: 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佛教词典】真常

(术语)谓如来所得之法真实常住也。楞严经四曰:世尊...

【佛教词典】四分律行事钞

《四分律行事钞》,具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

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我们众生的烦恼,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贪烦恼重,有...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

十大防癌的食物

饮食不当可以致癌,但吃对食物也可以防癌。不久前,湖...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问: 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

发愿要发实事求是的愿

问: 请问我发愿,工资除了家人简单的生活之外,全部拿...

度化长者

佛陀想度化一位长者。有一天,佛陀到长者的家门口乞化...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