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净慧法师  2020/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经》这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心经》突出地讲了一个“空”字,这一个“空”字,扫除了凡情圣解;也突出地讲了一个“ 无”字,这一个“无”字,显示了佛教的不二法门。

《心经》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有时时以甚深的般若进行观照,才能见到我们身心世界五蕴皆空所显示的真理。见到了真理,开发了智慧,才能够度一切苦厄。

而倘若我们要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发心修菩萨行,要修到彼岸的功德,首先要具备七种最胜方便。具足此七种最胜方便,才可以称为到彼岸。

1、住菩萨种姓。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一定要具备菩萨种姓,要有这样的善根,要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没有菩萨的善根,没有福德因缘,就发不起修菩萨行、行菩萨道的大道心。

2、依大菩提心。修菩萨行,行菩萨道,它的动力就是大菩提心。

3、悲悯有情。行菩萨道的目的,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要下化众生,必须要有对有情众生的悲悯之心。

4、具行事业。有了发心,有菩提心,有慈悲心,仅仅发心而不付诸实践,那种发心永远不能成为现实,所以要具行事业。就是要行六度万行,以这样福慧事业来庄严菩提心、菩萨道。

5、无相智所摄。修一切善法,修六度万行,都要以无相智作为出发点,不要起执著,不要为名闻利养而修。不能修有相法,要修无相法。所谓无相,就是要破除执著。

6、回向菩提。将所修一切善法功德,不回向人天小果,一定要回向无上菩提。

7、不为二障间杂。二障就烦恼障、所知障。在修万行,修一切功德时,都不能从烦恼障、所知障出发,要破除二障,不要让二障在修行过程中,导致信心不专一,誓愿不专一。

要修“波罗蜜多”行,必须具备此七种最胜方便。

而我们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嫉恨是心灵的肿瘤

嫉恨,是心灵的肿瘤。嫉恨别人的人,往往是在容貌、学...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我们看第一个空无边处定。 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露宿街头的富翁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是心不清净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

如何防治禅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难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

【佛教词典】阿若憍陈如

(人名)ājāta-kau??imya,旧称阿若憍陈如,阿若居邻...

【佛教词典】能寂

能仁寂默之略称。即指释迦牟尼佛。梵语 ?ākya(释迦)...

看似赢了,但却输了

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所租的小套房里为着添购新家具的事...

修行为何要降伏憎爱二心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十九画 【劝门】 劝诫二门之一。见劝诫条。 【劝诫】...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

弘法利生需要剿灭个人的私欲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

圣严法师: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

有感于素食坐月子

谈起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总说是要如何如何滋补,滋补的...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

星云大师智慧法语

1、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