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净慧法师  2021/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人生所面对的,有许多问题,许多个为什么。我记得有一套儿童丛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几天时间,就要让这些幼小的心灵,去面对十万个为什么,这该有多大的压力,该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情!

对于小孩子来讲,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感兴趣,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把十万个问题、十万个为什么都搞清楚,那似乎还是太残酷,要求太高了。要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知道才好。孩子们的心本来很纯洁,等到把十万个为什么都搞明白,这颗心也就被污染了。

反过来,我们参禅用功的人,就是要把种种的妄想、分别一起都放下。佛陀说有八万四千烦恼,而我们一下子来了十万个为什么,比八万四千烦恼还要多一万六千条。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十万个烦恼。实际上,烦恼是无数的,一个知见、一个分别、一个执著,就是一个烦恼,一个障碍。

有一位居士,写了一封信给我,提出了十个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里面,又分列有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小问题,洋洋洒洒几千字。我的老天爷,要想把这十个大问题都说明白,起码要写一千页的书,即使是那样,也未必能够说得明白。

可以说,一切的问题,一切的学问,是说不明白的。究竟是唯心还是唯物?本体究竟是什么?真如究竟是什么?佛性究竟是什么?生命的原点,生命的本原,究竟是什么?是尽未来际也说不明白的。

该怎么办呢?就要靠自己亲自去接触它、体验它。知识层面的东西都具有局限性,只有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才会有那个感受,有那个受用,但是也说不出来。有体验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佛经有一个比喻,我曾经讲过多次,很多法师在讲经的时候,也经常引用这个典故。是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中了毒箭,这个被箭射中的老先生,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毒箭射在身上,他却说:“这不要紧,我们一定要研究研究,看这个箭是从哪里射过来,从什么方向射过来,然后再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箭是怎样构成的,箭的各个部位是怎样制作的。等到把这些问题都搞明白了,再把箭从肉中取出来。”

有一个讲实际的人,就在他旁边劝说:“老先生,等你把箭研究明白了,箭上的毒药就会穿透全身,你的生命也就没有了。你要研究箭可以,先把箭拔出来,你再去研究;不把箭拔出来,你就去研究,等你的生命结束了,这个箭也是研究不明白的。”

这虽然是个比喻,但它说明一个事实,有爱钻牛角尖的人,也有讲求实际、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烦恼就好比毒箭,这个毒箭已经射入我们的体内,射入我们的身心。我们中了这个毒箭,首要的问题,是怎样用最简单最快的办法,把烦恼毒箭赶快拔出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这个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性成佛,达到了佛的境界,一切烦恼的毒箭就不会损害我们的身心。

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要把世间所有学问都弄得清楚明白,去看它们究竟说的什么。用佛的眼光来看,世间的一切学问不过是戏论而已,说来说去,对于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都是毫无帮助的。正如佛经所说,说食数宝,饥者照饥,贫者照贫,都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世界的本体,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者是精神和物质不可分离的。我想,把这些问题都留给哲学家去慢慢研究。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层面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身心存在着迷惑与痛苦的问题。

世间的学问,越分越细,科目越来越多。儒家把世间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问题四个字,就是“饮食、男女”。古往今来,政治、军事、宗教等等都是围绕这两件事在做文章,在研究、解决由这两件事所引起的种种麻烦,种种问题,种种烦恼。

这四个字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饮食男女,人人在其中,人人都要直面这两件事,想逃避也逃避不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从根本上要我们正确地面对这两件事,而不是逃避这两件事。不管你开悟也好,不开悟也好,你是男的就是男的,是女的就是女的,肚子饿了要吃饭,瞌睡了要睡觉。

古代有一位学人去参拜一位禅师:“老和尚,你平常是怎样用功夫的呢?”老和尚说:“我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学人就问他:“老和尚你是这样用功夫,那么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是不是都在用功夫呢?”老和尚就说:“非也。一般的人,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睡觉的时候更是不好好睡,我老和尚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只有这样,才吃得香、睡得甜。”

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位居士跪在禅堂外面,跟我说:“老和尚啊,一分钟也不能再等了,你赶快给我剃了吧!我昨天一晚上,眼皮都没有合呀。”意思是说她要出家,就连一分钟也不能等了。

一晚上没睡觉,你说她该有多苦呀。一晚上没有合眼皮,那在干什么呢?妄想多,分别多,执著多,都是自己在找自己的麻烦。你把所有的想法都空掉,都放下,就轻松自在了嘛!何必去自投罗网!

叫放下就是放不下。世事无常,看破,放下,自在;光阴有限,行善,积德,参禅。确实要放下,人生太苦了。懂得这个放下的方法,为什么就不用呢?这样的方法不去使用,硬是要坚持自找麻烦。

诸位善知识,我们这一期一会不容易,要好好地珍惜。要把懂得的一点,记得的一点,在二六时中学着去用。说放下,就试试看,放下究竟是什么滋味;说看破,就看破,感受一下。

人生苦短,来日无多。虽然我们不要恐惧死亡,但是也要知道生命的有限性。在我们还不懂得怎样面对烦恼、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会很糊涂。现在我们懂得一些了,就学着去做,做一点就有一点受用;完全不做,总停留在分别、执著上,永远不会有受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达摩大师:禅观七门

问曰:何名禅定? 答曰:禅为乱心不起,无动无念为禅定...

指与月

有位无尽藏尼,虽为女身,精研佛理,平时常诵《涅槃经...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

觉悟不能代替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

念东林佛号起妄念昏沉如何对治

问: 在念东林佛号时由于每两句佛号之间的停顿时间较...

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

亲近净慧老和尚的几点体会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无常的规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

【佛教词典】欲无减

(术语)十八不共佛法之一。谓济度众生无厌足也。...

【佛教词典】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

(经名)四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阿耨达龙王说法。...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

一杯水的冷漠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

饮酒的三十六过失

1、资财散失;2、现多疾病; 3、因兴斗争;4、增长杀...

沙弥的发心

过去,在雀离寺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比丘。一日,...

因为吃亏,才带来无穷无尽的福报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

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法施为重

菩萨行布施度的时候,是以法施为重,以法布施为最上等...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

哪个法门消业障效果最好呀

问: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