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2013/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2、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宽以待人,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3、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

4、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

心灵的佛堂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轮...

圣严法师《心自在和身自在》

什么叫自在?自在的意思可分身自在和心自在。身自在是...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

大安法师: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发心修行,...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给人感动也是一种布施

有一个妇人,年轻时就欢喜打牌,几乎到了一天不打牌,...

【推荐】行善夹带名利心,便是三途种子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讲到我们有很多很...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问: 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

善业一停止,恶业就要当头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那里有个木匠,他讲你们这站的笔直...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上一次跟大家讲《四十二章经》,财色招苦。因为我们每...

【佛教词典】方便

(术语)梵语湀和Up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

【佛教词典】一切皆成

指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之意;系一乘家所倡之说。又作一切...

冒失的檀腻觭

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

讲话也是修行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开始有...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我们造的业,都跑哪里去了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

食物中的补钙冠军

大家都知道从食物中补钙是最自然的方法。然而,很多饮...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佛教对炒股的看法

首先,佛教不赞成甚至反对炒股,僧人更不应为之。因为...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