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2014/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亲闲聊。当谈到居士时,这位父亲气哼哼的说:“自从他信了佛以后,什么家务活也不干,就知道烧香磕头。妄想成佛,长生不老。我们对他有意见,他就对我们不理不睬。我就不信,佛是这么教导人的?”我问:“他没有给您讲过佛教吗?”居士的父亲回答说:“讲过,他就说信佛可以消灾避难,人死后能到极乐世界。”听了居士父亲的话,我突然找到佛教之所以还不被一些人接受,甚至被认为是迷信的原因。

由于在家修行的佛教徒本身有家庭、有事业,难免要过一种世俗的生活。因此,居士就不能不面对这一现实,如果把自己看成一个出家的僧人,那就不适宜了。所以,佛教徒在世俗生活中要想坚持佛教真理,向人们宣传佛教理论,本身除了有正信之外,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亲近、尊重的人。只有这样,居士才能与人和睦、友善的相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佛教的真理向世人传授,既利己又利他。佛教的深入人心也就指日可待了。那么,居士如何正确的修行佛法呢?下面我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对待欲望。佛教导我们要恢复本性的光明智慧,首先要寡欲。即“清心寡欲,少欲知足”。按照佛学观点能清心寡欲,人本有的智慧光明才可显现。但有些居士却对此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断欲望就是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追求,就要冷漠无情。因此,他们对工作事业漫不经心,对家人冷暖漠不关心,整日的念经拜佛,完全不理会家事世事。也正因为如此,他被别人认为是个悲观厌世、冷漠无情的怪人。殊不知,佛教让人断绝欲望的本意是让人断贪欲,并非舍弃一切追求,如果把正确的理想目标都看成欲望,那么想修成正果本身就是个欲望。

我们说如果一个在家的居士整天什么也不干,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种寄生虫式的生活本身就违反了佛学宗旨。佛陀曾言:力图解脱烦恼的人必须避免两种偏倚的生活。一种是不能战胜私欲,过度追求私欲的生活;另一种是不必要的折磨自己的身心,过着苦行的生活。所以,我们不要在信佛以后,一味地追求消灭欲望,而无所作为。信奉佛教与积极上进、踏实努力的工作并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个国家工作人员,你花着纳税人的钱,就要为纳税人干工作;如果你是个工人,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为家庭多创造一些收入,使家庭和睦,同时也为社会在创造财富。这些都符合佛教的真理。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因此,我们在家的佛教徒尤其要精进勇猛地入世办事,将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况且一些出家的佛教徒也不是在世外过清闲。他们每天四、五点钟做早课,早课以后或者拜佛,或者坐禅,或者念经,或者礼忏,做他自己所要修行的活动。你想一想,这么早起身,兢兢业业、辛辛苦苦的修行,你说他是消极的吗?这种行为一般人不了解也没看见,却以为是消极。因此,我们在家的佛教徒一定要有志气、有骨气,认认真真的修行佛法,在短暂的人生中慎思明辨,求得真正的佛法。

二、佛教徒在生活中时刻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认为自己信佛了,就比别人高明。相反,信佛的人更要谦卑。佛教从净化心灵这一方面来促使人们各自摒弃私见、私利、私欲,以博大的胸怀,把一切众生看成自己的同胞兄妹,万物与我同为一体。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信仰,使他人因你而理解、相信佛教。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如果居士不敬重三宝,不慈悲宽容,不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在贪、、痴的迷惑下为名利而斤斤计较,因个人的恩怨而毁谤他人,若如此,又怎能够当好一个居士呢?因此,这是每个居士值得深思的大事。居士应具有较高的觉悟程度,千万不要忘记肩负的“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重任。

三、要处理好佛教和家庭生活的关系。每个居士在现实家庭生活中,要真心皈依三宝,以佛、菩萨为楷模,深入佛教经典,掌握丰富的佛学知识和社会知识,把佛法与现实圆融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和人类服务。居士净化人间的着力点,是从净化家庭开始。

佛化的家庭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孝敬父母。女的孝敬父母及公公婆婆,男的孝敬父母及岳父岳母。必须两者兼顾。

2、夫妻之间要应相敬如宾,把彼此当做共建幸福的善知识来看,所以应该相敬、相让、互助、互谅、互相的关怀。

3、对待子女要像母鸡来带小鸡那样的呵护备至。我们中国人所说“养儿防老”这个观念,佛教徒并不赞成。佛教对子女的爱护和教养,目的不是为了防老,乃是为了尽责,因为人的福报与业报,各有因果、各有因缘。父母宜教导儿女孝敬父母的伦理观念,但不宜指望儿女一定要奉养父母,否则便会因指望而变成失望之时,衍生出无穷的烦恼。家庭的成员都当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睦、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

四、要广结善缘。人要避世修行并不难,难的是在人间肩负重担依然走在坚信的大道上。我们必须有地藏王菩萨那样的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居士要通过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兄弟姐妹、爱朋友发展到爱一切人。这样,我们才把佛的旨意传授给一切人,让人类永远和睦相处,永远不起纷争。否则,只会让人感觉信奉佛教的人跟常人不一样,是精神病。

因为居士每个人都有家庭、有事业工作,那么我们有责任好好工作,同时照顾好自己的亲人。佛教讲孝道。不敬父母是不孝,不敬老师是不孝,兄弟们不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做事不负责任,对人没有诚意,工作不努力,身体不好常生病,自己天天烦恼,皆为不孝。佛告诉我们要孝亲尊师,我们自己成佛,不但能度父母,还能度其他人。

因此,只有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做一个仁慈的父亲,做一个合格的丈夫,才能使家人与你友好相处,在相处中才能把佛教知识传给他们。否则,连家人都不能和你亲近,你怎么能够传播善知识呢?学佛,一举一动都要为他人着想,把自我看轻了,舍己为人,不令他人生烦恼,这就是佛。

五、居士一定要去掉急功近利思想。许多的居士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要信佛?有老妇信佛后,天天念叨:阿弥陀佛,保佑我全家都平安,儿子孙子当大官,又有吃来又有穿,钞票堆成山。这就错了。如果那样,佛也可以保佑坏人了。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吗?抢匪抢劫前在佛前发愿:佛祖保佑俺抢劫成功,到时候俺一定给您烧高香,镀金身,让您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说佛能保佑他吗?

因此,我们不能把佛看成有求必应的神灵。有些居士虽然嘴上不说信佛是为了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但在内心却是在祈祷佛、菩萨保佑自己功成名就、发大财。殊不知,佛是指路的明灯,如果佛给了你光明的道路不走,甚至背道而驰,你怎么祈求佛保佑都无济于事。如果对佛教真谛缺乏了解、功利心强,把佛教简单的看成是能够消灾避难的保护神,把佛看成是能够给人带来财富的财神爷,那与迷信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有居士信佛后逢人就讲:“学佛真伟大,不信佛的人都是大坏蛋,都是大笨蛋。信了佛,现实人生定美满,一切事情都如愿,没事咱就念念经,管他旁人难不难,闲了咱就跑道场,父母儿子靠边站。这个样,死后定能升西天,到时候吃有吃,穿有穿,日子惬意又清闲,他们还要供奉咱,如果敢不供养咱,一定让他有灾难。”我们说如果这样,他就是个俗人,跟不信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总之,居士们要以佛陀为榜样,认真领悟佛、法、僧三宝,学习佛觉而不迷,学习法正而不邪,学习僧净而不染,正确地认识佛教,坚持正信,破除迷信,树立正气,弘扬正法,坚持不懈地学习佛法,印证佛法,不断地觉悟,要像佛那样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境地。不要仅学一两句经文,念一两句真言,就以为懂得了佛法,其结果会做出一些脱离实际、事与愿违的事来。佛、法、僧三宝是居士的老师,作为居士——三宝的学生,既受三宝教育,就要敬重三宝,以报师恩,以三宝智慧搞好佛法宣传,以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自利利他,显示大乘佛教的慈悲胸怀和无量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

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

每天都要上香吗,还是心到就可以了?

问: 师父,像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问: 无法参与道场或团体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悖凶类 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道镜、善道《念佛十劝》

劝君一 长时念佛须真实 归依佛语莫生疑 制护心猿无放逸...

【佛教词典】明度

(术语)般若波罗蜜之古译,般若译曰明,波罗蜜译曰度...

【佛教词典】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在灵山,海众骈集,贤护菩...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慧律法师《不二法门》

禅,是感情和理性达到最平衡点的境界。此外,禅亦可解...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

修行的三点开示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

布施的四种障碍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

【佛学漫画】水中月

自性时时刻刻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见、无处不见。...

念佛时见到瑞相怎么办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

捡回了一个爸

一天,我陪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出去散步。胖婶颠着小脚...

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