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2014/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比喻一个人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受困。其实,用作茧自缚这个成语来形容我们的心再恰当不过了。

对于一般的世间人来说,对心的观察和认识是非常肤浅的,他们常常把种种心念、思想、观点、计度、分别、欲望、态度、情绪等笼统地称为“心”。在佛法里面,有时也随顺凡夫的这种习惯来使用“心”这个字。而在佛教严格的宗派教法里面,并不将种种心念、情绪等称为“心”,而是将其称为“心所”,因为种种心、情绪等只是伴随着“心”而生起的种种“心理活动”,并不是“心”本身。

那么,什么是“心”呢?在《俱舍论》里面,“心”被定义为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什么是眼识呢?例如,当我们的眼睛看到面前的一朵花时,在我们的眼睛里面能知道面前的花存在的那个就是眼识。同样,耳识、鼻识等也是如此,了知其相应对境存在的那个就是耳识、鼻识等。所以,能看的是心,能听的也是心,乃至能闻、能尝、能触的皆是心。

当我们的眼睛、耳朵等六根对境时,第一刹那了知外境存在的那个是“心”,第二刹那对眼睛、耳朵等所了知的外境所生起的种种计度分别、妄想、情虑等心理活动是“心所”。

对于没有见到心的本性的凡夫来说,如果把他们的“心”比作蚕,则“心所”就是蚕所作的茧。当“心所”之茧产生的时候,“心”就被这些“心所”之茧牢牢地系缚住了。

譬如,当我们的眼睛看到外境的一朵花时,“心所”就会生起,我们会产生种种思想、情虑等,如心里想“这朵花是红色的,这朵花很美……”,然后对这朵花恋恋不舍。当认为外境之花很美的“心所”生起时,我们就执著于外境的花上面有一种存在叫做“美”,于是我们就被“心所”在外境的花上面所虚构的“美”牢牢地系缚着,无法从这个虚构的“美”之中挣脱出来。

又如,当我们的耳朵听到外面辱骂我们的声音时,我们的“心所”也会随之而生。大多数人会生起厌恶、不高兴等“嗔”心所,并认为外境的辱骂声上面充满可恶和不悦意。于是,我们的“心”就被“心所”在外境的辱骂声上面虚构的可恶和不悦意所系缚,并无法从这个虚构的“可恶或不悦意”中摆脱出来。

生起什么样的“心所”,我们的生命就被束缚在这个“心所”所虚构的茧之中,这个“茧”构成了凡夫生命的全部。例如,六根对境之后,生起快乐的“心所”,我们的生命就被笼罩在“心所”所虚构的快乐之中;生起痛苦的“心所”,我们的生命就被限制在“心所”所虚构的痛苦之中;不苦不乐,则我们的生命就被禁锢在不苦不乐之中。又如,六根对境之后,生起恐怖的想法,则生命就沉浸于恐怖;生起祥和的想法,则生命就充满祥和;生起嫉妒的情绪,则生命顿时被嫉妒所浸染;生起慈悲,则生命的空间遍布温和……。

“心”作什么样的茧,就被什么样的茧所束缚。心作好茧,心就生活在好茧之中;心作恶茧,心就生活在恶茧之中。所以,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在心还没有从所作之茧中解脱出来之前,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使心作好茧,不要作恶茧,一方面要努力使自心从所作之茧中解放出来,不被“心所”之茧束缚。换句话说,我们一方面要精勤于取舍善恶,使心努力地舍恶向善,一方面要着手修习般若智慧,证悟“心”、“心所”乃至外境的空性,努力从“心所”的系缚和外境的幻像中解脱出来。

禅宗被称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派。什么是“直指人心”呢?就是首先暂时用去除粗大“心所”的方法,使得行人从“心所”的系缚中解脱出来,认识什么是心。例如,禅宗要求行人“不落第二念”、“不于境上生心”,甚或用棒喝等方便,使得行人摆脱“心所”的束缚。当行人不被“第二念”的“心所”所左右的时候,禅宗大德常发问:“看花的是谁?”“听声音的是谁?”,让行人认识什么是“心”。当行人认识到看花的是“心”时,就达到了“直指人心”的目的。

“直指人心”才是第一步,其初步的目的是使得行人知道真实的用功之处,而“直指人心”的最终目的是“见性成佛”,也即见到心的本性而成佛。当行人真切体验到心的本性是无可言说的空性之后,就算是摸到了一个参禅的门,沿着这条路一念不生地不断“参”下去,对心的本性就会认识得越来越深刻,最终达到彻底“见性”的地步。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这句话事实上彻底点出了众生轮回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就是心对境之后产生的种种妄想执著。每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生起无数个念头、思想和情虑,甚至在睡梦中也不例外。轮回中的众生,从无始以来,无数的“心所”连续不断地生起,构成了他们轮回的轨迹,而且这样的习惯似乎还要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事实上,在心之外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将众生系缚在生死轮回之中,真正系缚着众生的是众生自己的“心”所作的“心所”之茧。如果我们不对“心”自身这种作茧自缚的特性进行仔细地观察,并借助于佛陀传授的种种方便,摆脱“心所”之茧的束缚,我们将无休止地被系缚在“心所”的束缚中不能自拔。

愿一切众生迅速从自心的妄想执著中解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把心念进去了吗

有朋友问,修行只要念经就可以了,另外多参加法会多去...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须念念在心,我们的念心,对阿弥陀佛的思念要好似...

【推荐】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

遇到事情不随妄转,断相续心

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

性相二宗之争

【原文】 相传佛灭后,性相①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

【推荐】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 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好言一句贵千金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

【佛教词典】声闻回向菩提

【声闻回向菩提】 p1394 佛地经论二卷十三页云:是故声...

【佛教词典】苏蜜

苏,梵语 ghrta,音译伽里多,谓以酪精制者;有生苏、...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

连佛都不肯保佑的事

以前有个村子,生活着两个信佛的兄弟,他们依靠着种植...

慈云灌顶法师:一百种念佛

一、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 二、为名利故,...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

从根本上的觉悟,才是真正脱胎换骨

关于一念的相应,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佛在世的时...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