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2018/07/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名叫生漏的梵志向佛问讯,恭敬地说:“佛陀,独处闲居,真是辛苦;独居修道,要调伏心念,真是不容易。”

佛陀慈悲回答:“梵志!如你所说,要远离愦闹,独处闲居,在心上用功,实在不容易。以前佛还未成道修菩萨行时,也这样想:‘闲居在无人处,实是苦事!独居修道,调伏心念,也是不容易。’”生漏梵志听后赞佛:“诸有族姓中,以坚固信心出家学道者,您是最尊、最上,不但饶益众生,更为初机学道者的向导!”

佛又说:“梵志!如您所说,若有沙门见到如来勤修梵行,心生惭愧,于是前往山泽僻静之处,独居修道。当时佛观察后,心里便想:‘此诸沙门、婆罗门,远离愦闹、独处闲居欲修梵行,如果身行不净,虽在山泽旷野独居,仍是徒劳无功,非真修道行,不但身不清净,意行亦不清净,心中畏惧恶法、不善法,或着还有自赞毁他、名闻利养等不净的念头;或着心常懈怠、忘失正念,愚痴闇冥如同群羊,无有智慧观照,就算是一个人独处山林中,也是无法去除颠倒妄想,不能真修办道,更称不上是真正的沙门释子。’梵志当知!诸佛贤圣之人,心无畏惧,离于骄慢,清净知足,一心精勤修行;于诸善法无有忘失,智慧常存,居于闲静处时,倍增法喜禅悦。”

“当时,若有人听到树木摧折、鸟兽怪叫奔驰的惊怖声,于是心想:‘这树林十分恐怖’;再进一步思惟:‘此恐怖的念头,应当修观行等方便而去除之。’如此经行时,生起任何怖畏的念头,就要先去除怖畏之妄念,然后才静坐。

“梵志当知!有诸沙门、婆罗门,日夜之中不解道法,这种人极为愚惑。如来独居之时,日夜之中安住觉观,系念道法,精进勇猛;远离虚妄颠倒,意无错乱,恒若一心,无贪无欲,有决有观,念持喜乐,游于初禅;若除觉观,一心寂然,念心不动,内生喜乐轻安,彼时则游二禅;梵志,如来心中已无欲念,觉身安乐,护念清净如诸圣贤,专一精勤,游于三禅;如果已舍除苦乐,更无忧喜,离诸觉受,定慧等持,尔时便游四禅。”

“梵志!佛于山林闲居时,有此四增上心,依三昧正定,心清净无瑕,内无结使,得无所畏,证一切智,自知一生、十生、百生、千生之宿命与无数劫成败之事,乃至生死本末、受苦受乐等因缘,悉皆通达明了。”

“梵志!佛于初半夜证得初明,去除心中无明、不复闇冥,心乐闲居而自觉知。由于三昧之力心无瑕秽,亦无烦恼结使,心意恒在定境,得无所畏。梵志!我以天眼观见众生,投生善趣、恶趣,或好或丑,皆能分别。若有众生身行恶行,口出恶言,意念秽恶,诽谤贤圣,怀抱邪见、不舍恶法,命终之后生于地狱受苦;若有众生,身行善行,口说善言,意修善行,不谤圣贤,常修正见、与正见相应,命终之后投生天上、善处。我再以净无瑕秽之天眼观一切众生,生死轮回、好丑善恶,无不随其造作,而感善恶业果,我都能明了知晓。”

“梵志!佛于中半夜证得第二明,去除心中无明、不复闇冥,如来自知乐于闲居;心中常游三昩,心净无瑕秽,没有烦恼结使,心意得定,得无所畏、漏尽烦恼,亦知此苦如实不虚,佛在当时证此心时,欲漏、有漏、无明漏心皆得解脱,因而证得解脱智,以智慧观照,破诸痴闇,断除生死轮回,圆满清净梵行,所作皆已成办,如实了达真理,不再轮回受胎。”

“因此,梵志,我于后半夜证得第三明,无复闇冥。那么,如来是否尚未尽除欲心、瞋恚心、愚心,在闲居之处呢?梵志!如来诸漏永尽,常乐闲居,寂然无为,虽处尘寰仿佛不再人间,兼能度化不可计数之众生,多所饶益!因此,若有沙门、婆罗门为于道法,欲处林野山泽之中,独居修道,当如是修学;当知如来所行,是如实道。”

当时,生漏梵志赞叹如来:“世尊!您心系众生,以大慈悲,广度一切。”进一步说道:“世尊!听了您的开示,就像是驼背的人,遇良医得以治愈,而能伸展身躯;迷路的人,找到归家的大道;失明的人,重新获得眼目,于黑暗中见到光明。世尊,感恩您以无数善巧方便,开示法要,从今日起,我将皈依于佛、法、僧。从今而后,受持五戒,成为优婆塞,不再杀生了!”当时的梵志闻佛所说,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增上品第三十一(一)》

省思:

经云:“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当六根对六尘时,若能净化三业,于诸境界安忍不动,不起善恶分别,则闹市红尘亦可修行。若是远离繁嚣,处于闲静山野,但遇到境界,心中仍是无明妄想,而不加以对治,只恐徒劳身行,无法获得修行功德。故知如来出世大转法轮、饶益有情,如暗夜明灯,点燃众生自性心光;我辈何其有幸,得闻佛法,当宜自庆,更愿同登法船,摆渡众生,齐出苦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打坐是最高级的奢侈品

非常的庆幸我们各位都非常的有福报,为什么这么讲呢,...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时首先要选择僻静的地方,远离愦闹和纷扰,在家可...

沉静的力量

公元前4世纪,有一个原本十分繁荣的国家,自从新的国王...

妙莲老和尚自述闭关苦修的传奇20年

环境愈苦道愈坚 俗语说多难兴邦,如果生活安适,人心就...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心淡如水福自多

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

凡眼不识文殊

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

梵天问道

有一天,佛陀在只园精舍说法,大梵天主从天而降,来到...

前世恭敬的殊胜果报

过去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

【佛教词典】五百戒

五百戒者,比丘尼之具足戒也。据律惟有三百四十八戒,...

【佛教词典】第二静虑根本

【第二静虑根本】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又说:卽...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五只乌龟换一头牛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但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

别被自己的优点打倒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此人参与了...

如何能够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圣严法师《佛学问答》

问: 如何分辨忍辱修行与姑息养奸? 答: 忍辱就是难...

牢狱很大

有一位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面,他的牢房却只有一...

正德法师:我是如何下决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后,于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