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宽运法师  2014/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如「法相庄严」、「妙相庄严」、「庄严殊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等。「庄严」在佛教里面有着令人赞叹、仰敬的意义,以佛法来说,人不但要庄严自己,还要庄严世界;而庄严自己和世界的途径,不外修福、修慧,也就是福慧双修,不但自己清净,也要令整个社会变得清净,进而成就和谐世界、人间净土。

我们如何才能福慧双修,令到身心、世界都能庄严清净?《法句经》的〈喻耄品〉有两段内容,其中有很好的说明;可供现代学佛人警惕与学习,如能将之作為暮鼓晨钟来体验,必将是身心修行的一门有益的功课。

第一段是,佛陀在祗园精舍为四众弟子说法时,刚好有七位长者婆罗门从老远来学佛。他们成为沙门后,共住一室。不料,七人修持懈怠,无法体会无常,心里只想着俗世的繁荣享乐,整天谈笑喧闹,不懂人生短促。佛陀知道此事后,一天突然来到他们的房间,他们见到佛陀突然来到显得惶恐而愧疚;于是佛陀便对他们七人说法以示训诲:

「所有众生每天争吵,不知上进,不外倚仗以下五件事:一是自恃年少,来日方长。二是自恃晶貌端庄。三是自恃身强力壮。四是自恃财富。五是自恃贵族特权。现在,你们整天谈笑放纵,不知道自恃什么呢?

当时,七人都楞住了,很久都答不出话来。于是佛陀便用以下的诗偈来教诫他们: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灵,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疾,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短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这时,七人听完了佛陀的开示后,心意得到了开解,从始洗心革面,端正身心,不敢放逸,精进向道。

第二段是,一日佛陀在舍卫国接受弟子们供养时,正好有一对老夫妇在行乞。佛陀知悉他们贫穷落魄的原因,便借机告诫弟子们:「他们本是朝中大臣,有无数的财富,只因奢侈无度,才会落到如此地步。」

之后,佛陀又说:「世间有四种时机,修道可以得福,免除一切苦恼。一是年少有力时,二是富贵有财时,三是得遇三宝好种福田时,四是常思万物无常离散时。」

当时,弟子及村人们闻此妙法,皆大欢喜,依教奉行。

由此可见,所谓庄严自己和世界,也就是体悟无常,珍惜积善修福的因缘,修养身心。《法句经》这两段话,指示得很清楚,庄严的实践基础,在于清净心、精进心、无懈怠心、惜缘惜福的心。凡是学佛的人,必须从这个基础做起;不止追求外在的庄严,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庄严。

另外,在《别译杂阿含经》卷一中也有一个很好的故事:

一天,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正当大众在聆听佛陀说法时,一位面容憔悴的比丘蹒跚地走到前方顶礼佛陀;接着,向大众合掌后,即在一旁坐了下来。

当时在场的其他比丘,不觉都兴起了厌恶的念头:「为什么这位比丘看来如此憔悴,毫无威德可言?」慈悲的佛陀观察到比丘们的心念,于是问大众:「比丘们,你们看见刚才向我顶礼的比丘了吗?」比丘们回答:「世尊,我们看见了。」

佛陀告诉众比丘:「你们千万不要看不起这位比丘,他已破除见思惑,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获得真正的解脱。所以,大家不应该轻蔑这位比丘,除非你们和我有一样的证量,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证到如来的境界,而是藉由外表来判断他人,对自己只是有损无益。」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孔雀虽以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外形虽有美仪容,未若断漏功德尊。

 今此比丘犹良马,能善调伏其心行,断欲灭结离生死,受后边身坏魔军。」

在场的比丘们听了佛陀的开示,皆心开意解,欢喜奉行。

《佛说无常经》云:「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再美丽的容颜,扺不过无常,终归老死;庄严的彩饰,也不能让心得到清净自在。什么是真正的庄严与美丽?在于能善调身心,降伏自己的烦恼。当我们能真实面对自己,反省检讨,改正习气,让心清净自在,才能拥有真正庄严的生命,才能明瞭做人处事的原则,与利人利己的真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怎么叫做忍辱慈呢?护彼我故,就...

想长相庄严,最好去西方极乐世界

他有福荫,这种人一出生下来,他的长相都是很庄严的仪...

最美的服装与最好的化妆品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

四十八大愿——(第3愿)各得真金色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意谓:...

总观极乐世界依报庄严

(一)举所观境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聊天谈八卦是造口业吗

问: 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悟公上人:修行直指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

宏海法师佛教祖庭朝圣参访之行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

【佛教词典】金藏土

梵语 kācana-garbhā mrttikā。其内藏金之土块。又作...

【佛教词典】支用

支,分之意。谓分用钱物等。于禅林,掌管常住钱物之支...

是夫妻就一起把它戒了吧

1、戒:在外人面前争吵 夫妻在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但...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如何供养出家人

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

微笑会给你带来好运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念死无常应该如何修

印祖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一个死字,告诫我们净业行人修...

为什么一梦见保家仙,身体就生病

问: 我妈妈信仰佛教几十年了,现在除了住在家里之外,...

哪些供品不能吃

问: 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

念佛人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

淫根在于心意识,非指身体器官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