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听闻随转修心要

净界法师  2014/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听闻随转修心要

第一个「听闻」:闻所成慧

当然现在有一些文字的档案,但是从《楞严经》的观念来说,我们学习佛法,六根当中听闻的效果最好。听闻的效果比你自己看的效果更好,因为印象深刻;这个佛教在娑婆世界的流通,我们叫做“音声佛事”。佛法是把这些圣道放在音声当中,让我们经过听闻,就把这个音声的佛事转成我们心中的道。所以你刚开始六根当中是以听闻来当做一个根本。

第二个「随转」:就是思所成慧这个法义你听进去以后,你心中不断的思维,心随法义而转,去消化这个法义叫「随转」,产生一种思慧;这个思慧会产生一个胜利,坚定的理解。

第三个是「修心要」:

我们产生修慧,我们开始去修正,去对治我们内心的烦恼。这个「听闻随转修心要」是讲因地的修学;这以下讲到果地的功德。「少力即脱生死城」。我们能够掌握这样一个修学的心要,就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够解脱生死的痛苦。其实,外道也是有很重的出离心;凭良心讲,他们也很努力用功在修学,但是他们跟我们佛弟子最大的差别就是缺乏善巧,缺乏善巧慧;没有智慧的善巧。

比如说,他们的九十六种外道,《楞严经》讲到其中一个苦行外道。他也知道我们生命的痛苦是罪业产生的,但是他认为这个罪业是真实的,不能改变的;所以你要赶快离苦得乐;赶快把自己的业障清除,最好的方式就是修苦行。因为它是真实的,你不能改变它的,那怎么办呢?那就躺在这个有刺的荆棘上面,或者泡在那个冰冷的水当中;或者是倒挂在树上。那么他的一个苦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快速地消除罪业。快速地成就安乐的涅盤。

当然我们佛法认为,这样子是不善巧的,因为你这个车子,它走错了方向,你把这个车子打坏了是没有用的。因为它是牛,牛车这个牛;前面那个牛有问题,你对这个车子,你打这个车子是没有用的。我们的身心世界有痛苦,跟色身没有关系,你折磨你的色身是没有用的,因为问题不在这个地方。你的问题是那个牛,牛要调整它的方向。

我们听闻随转修心要;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两个修学重点。

第一个:我们刚开始修学偏重在断恶。就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从假入空观。从因缘法的观察当中,知道它缘生无自性,当体即空。

第二个「亦名为假名」,那么当我们入了空以后,我们干什么呢?开始第二步,从空出假。大乘佛法是不能忽略了因缘的假相,因为他的假相有它的作用,比如说吃饭;饭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是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这个饭对我们色身的确有滋养的效果。所以大乘佛法也知道说,每一个因缘法当中,你只要善加利用,我们都可以积功累德。所以龙树菩萨说「亦名为假名」。所以菩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你不要忽略了因缘所产生的这种差别的作用。那么「亦名中道义」当你把真空跟因缘法加以平衡的时候,这个就是中道思想。

所以我们整个修学,不管是从假入空,或者从空出假,都是由「听闻」的引导而来的。佛法的修学,没有人说你一出家,两个眼睛一闭,你就知道怎么修行,没有这件事情。佛教是有传承的,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蕅益大师说,我们每一个人种树的目的,都是要得到水果。他说:“外道种树是有花无果。”花是表示因地。你看外道的苦行,什么花样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方式都有,但是最后一个结果都没有,没有什么功德。无益的苦行。

小乘佛法呢?是一花一果。小乘佛法对因缘法,对波罗蜜没有兴趣;但是他专门修习无常、无我的智慧;成就偏空的涅盤。所以一个花结一个果。大乘佛法是多花多果。因地广修万行,在果地上成就万德庄严。而这样的一个关键点,都必须要「听闻」来作引导的。所有的修学都是从「听闻」来产生一个正确的修学。我们整个身、口、意的修学啊,是由「听闻」而产生随转而产生修心要。最后才成就解脱生死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本此无住」而建立了世界和众生

其实它这个地方所要讲的观念,就是这一句话,就是本此...

口虽说空,行在有中

【疏】罪从缘生,生便有业。招集增漏,偏非道务。今冒...

万法皆空为何还要常行供养

【原文】 问曰:华者事也,理在何焉?信之与毁,交报在...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吗

问: 现在有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的。这...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

中道实相是佛所要说的真实义

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

【推荐】【佛学漫画】佛陀早把「量子」整明白了

在量子力学领域,竟然印证了穿墙术的存在,还给起了个...

为什么叫觅心了不可得

蕅益大师说,一个利根人,七处破妄到第一关的时候就应...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佛教里面哪部经最殊胜

问: 常听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又常听人说某某...

仁清法师:佛教并不主张「福荫子孙」

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因...

【佛教词典】作法得

又作羯磨得。谓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之时,必须依止三...

【佛教词典】牒释

牒文作释之略称。将长篇文章分成段落,称为牒文;若依...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禅师不读经

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

观音圣号能解众生三毒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

天人受三皈免堕癞子猪

有位天人天福享尽时,五衰现前,自知不久将亡。第一,...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