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道实相是佛所要说的真实义

净界法师  2021/1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中道实相是佛所要说的真实义

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今天就讲到中道的实相,这是不偏空也不着有的一个中道实相。首先,我们把实相作一个名称的解释。

言“实相”者,亦名“真如”、“法性”、“一真法界”、“如来藏妙真如性”、“第一义谛”等,原义为“实体”、“真相”之义。《思益梵天所问经》云:“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是诸法实相义。”又智者大师云:“实相之相,无相无不相,名为实相。”此实相境界乃诸佛菩萨,远离凡夫、二乘之妄情执着,所亲证之究竟圆满真理。诸佛依此实相真理,随顺众生之差别根器,假借种种名言,而演出无量大乘教法。是故一切大乘经论,虽各有其言说方便不同,而莫不以此实相真理,为所依之理体。

我们把“实相”简单作一个消释。

什么是实相呢?在不同的经论有五个名称:第一个,真如。这是我们一般常说的,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在唯识学把它称为“法性”;在《华严经》把它称为“一真法界”;在《楞严经》把它叫作“如来藏妙真如性”;在《维摩诘经》叫作“第一义谛”。简单地说,就是一切法真实的本体、真实的相状。

在《思益梵天所问经》上说,“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这就是诸法实相。实相它必须是一种平等性的,这个平等就是圆融无碍的。我们前面讲业果,是不平等,是对立的。善业它就不是罪业,这两个是对立的;安乐的果报就不是痛苦的果报,所以因跟果都是对立的;二乘的涅槃也是对立的,涅槃当中就不允许有生死,杂染的生死就不可能有清净的涅槃,也是对立的。到了大乘佛法的一心真如,它强调的是不二法门,它没有任何的对立相,这是第一个概念。

你想进入大乘的领域,你的思考必须是一个平衡式的思考,简单地说就是双向思考。所以诸位!如果你要很快成佛,就要思惟,当你讲真空时,就要想到妙有;当你讲妙有时,就要想到真空。凡是大乘的实相,一定是双向思考的,这个就是平等。

智者大师把实相分成两块:一个是无相,这是讲它清净的本体;无不相,指的是一种随缘的妙用,这个就是实相。我们下面会把它从体用的说明,会归到一心的真如。

所以简单地说,实相是诸佛菩萨远离凡夫跟二乘的对立思考所亲证的一种圆满的中道真理,这是从自利的角度;从利他的角度,诸佛依止实相的道理,随顺众生的根机,再假借种种的名相,演出无量的大乘教法。所有的思想都是实相的一部分。业果是实相的一部分,涅槃寂静也是实相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从佛法的角度,佛法所有的道理都是从中道实相开演出来的,一切的大乘经论虽各有其言说方便不同,但是都以实相的真理当做它所依止的最重要的道法。所以,中道实相,就是佛陀出世以后,内心当中所要说的真实义。所谓的业果、涅槃,只是佛陀应众生的根机而方便宣说的,我们要先有这个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四、中道

壹中道的意义 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

法身大士为什么选择实相念佛这个难行道

问: 请益法师,念实相佛,非再来大士,难以即生亲证。...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全世界的真相就是假相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于相上言,真的是佛以...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

如实空跟如实不空,如何进行调配

如何养成圆顿种性?只有一个方法──多闻熏习,如理思...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前世今生夫妻缘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自己有时会想不通,为...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问: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净界法师答: 我前一阵...

【佛教词典】苏陀扇陀

(饮食)良药名。智度论六曰:有妙药名苏陀扇陀,病人...

【佛教词典】知识众

(杂语)多数之知友也。...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

修行如弹琴

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佛学漫画】妄念如灰尘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不多游化之人有五种功德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

佛教徒对风水地理,该存何种态度

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

五台山唐代诚慧大师化毒龙传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