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净界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有一天,诶!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而且今天没出来,明天也没出来,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怎么没下来吃饭。

禅师回答说:“是这样子,我入了三昧以后,就有一种寂静的功德相现前。那天人因为感动啊,帮我送供养,所以我现在不用下来吃饭,天人会送饭菜过来。”这方丈和尚斥喝他说:“你还是活在三界当中,你心中住在寂静相,心有所住,你就启动了生死的业力,你没有离开三界。”这个禅师也是利根,一听就知道,他就把这个寂静相也舍掉了,第二天就乖乖下来吃饭了。方丈和尚说:“恭喜你啊,突破了!”

如果一个人,只想造慈善事业,那就不用要求这么高,你就住在相状,面对无量无边的差别,在尘劳中不断地活动,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虽造善业,心不安稳。这部分我们不谈。但是一个人修行,当他开始从差别当中,回归到平等,如果他有志于达到临终的正念,那一定要清楚。

我们修行人越修行,他的对立相、差别相一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判断标准,没有例外。如果你学佛以后,你感到你心中的妄想越来越多,相状越来越多,对立越来越多,那你的修行方向走错了。因为你相状越多,表示什么?表示你生死业力越重,妄想打得很重嘛!你说:“我怎么知道我修行进步呢?”怎么知道呢?不是说你一天拜几拜佛,念几声佛号,那是资粮力,那不是根本啊!问题不在这里!你发觉你现在别人讲一句话,甚至别人给你一个什么动作,你心中的相状越来越少,你这个人系缚我们生死的业力就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淡薄。

你看我们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我们到临命终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全部被死亡破坏掉,但是有些人可以很自在地跳出去,有些人被生死的业力再抓回来。为什么?当然事出必有因嘛!因为你平常就住在这个相状,住久了,心有所住,就被它所转!如果你觉得:诶,我学佛以后,心慢慢平淡了、平静了,这就是功德相。我不敢保证你福报多大,但至少你容易离开三界。

如果你学佛很久,你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看谁都不顺眼,糟糕了!你走错方向了。你的修行错认消息了,不是这样修的,你的路走错了,你走上了生死之流。生死之流是越走差别越大,涅槃之流是越走平等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很容易判定的标准。我们常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你到那个超级市场去看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末法时代了。

现在百货公司,你看那东西开始多元化了,以前东西单纯,一个东西多元化之后,它对你的妄想、执着的刺激越厉害。我们本身的善根就薄弱,本来就经不起刺激,但是那个差别的因缘,不断地刺激你,所以你的对立心、妄想心是越来越重,恶性循环。我们善根薄弱就容易堕到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又不断地刺激你产生对立,辗转增胜。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知道,这一条路不能走下去了,一定要脱离妄想,把心带回家,从差别的相状,回归到平等的法性。因为涅槃的门就是平等,生死的门就是差别。当你走入生死之门,那是无量的差别;你走入涅槃之门,那是平等的法性,这个是很清楚的。

当然佛菩萨乘愿再来,他走入了生死之门,在整个差别当中,他跟我们不同,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但不随物转,就能转物。他是自在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首先,你一定要生起理观,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要修《楞严经》的人,我建议你:遇到事情,你跟自己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要讲三次,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提醒自己不要住在上面。阿赖耶识它不断地释放感受跟妄想,这我们也没办法,过去生就是这样子。你不断地熏习累积的习气嘛,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你不能住在过去,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但是你能够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住!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是因缘的假相。

我们可以这样讲: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丢不丢归你,住不住归我——第六意识,这是操之在我。所有的对治法门——拜佛、念佛、持咒、忏悔…什么都好,但是你的根本,就是不能住在妄想。你住在妄想,你所有的修学法门,全都是有漏的!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就好像你的本质是沙,这个沙你不管用什么调味料去调它,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它永远就是沙,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不可能嘛!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学佛的所求目标不同,你说我希望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那你不用修《楞严经》,人天福报不用修《楞严经》。但是你来生只要有志于跳脱三界,比方说求生净土,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要脱离五阴对你的系缚,你这个《楞严经》这一关,你一定要跳脱过去——不随妄转,否则你临终正念做不到!

我再提醒一次,阿赖耶识不会放过你,无量劫来烦恼、业力这一部分,它不会放过你。但是你也不要怕它,因为它是虚妄的,达妄本空,你不随它转,它拿你没办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

失眠怎么办

问: 失眠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对于睡眠不好,心病还...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

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问: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佛教词典】受用义

【受用义】 p0726   瑜伽七十七卷九页云:受用义者:...

【佛教词典】了义

(术语)对于不了义而言。显了分明说示究竟之实义,谓...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

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

夫妻之间的真情真爱

晏子德才兼备,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君王,身居高位,俸禄...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

如何为儿孙谋划久远的福利

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