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净界法师  2015/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了。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去造一个业,这个时候你的想法就很重要,你要培养一个正确不颠倒的想法。

◎ 相随心转(现在…未来)…造作业力(而生其心)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八识规矩颂》

当第六意识在面对果报的时候,它情绪的变化是很复杂的。怎么复杂呢?

性界受三恒转易,三性是讲善性、恶性、无记性;或者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时候是讲苦受、乐受、舍受,这个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当中,有时候是跟根本烦恼相应,有时候跟随烦恼相应,有时候到了佛堂又生起信进念定慧的善根…它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身口二业产生了引导的作用,你看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它的情绪不但变化,等到它力量大的时候,它会驱动你的身体、驱动你的嘴巴去讲话,最后造了引业跟满业。

引业就是强大的业力,会影响总报的;满业就是薄弱的业力,会影响别报的,那么就创造一个来生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你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你第六意识的情绪变化,会带动你的身口去造业,而这个业又会影响到未来。

思想跟果报的互动关系,如第二个偈颂:

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摄大乘论》

名是指名言,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想法;这个事就是你外在的果报。我们的果报会影响我们的想法,想法也会影响我们的果报,这二个是互相影响的,这样的性质,身为一个菩萨应该好好的去体会。

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作用--- 在这个名言跟外境当中,你要知道一个观念:唯量及唯假,每一件事情是无自性的,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量、什么样的想法,它就会产生一个不同的作用。这个果报到底是伤害你?还是变成帮助你?果报本身是不能决定的,是你的想法决定的。

比如说:你这个人身体多病,我们只能够说多病是痛苦的果报,但是我们不能说生病就障你的道,那是你自己认为的。病痛叫做痛苦的果报,但是它不是障道。

蕅益大师说:你对病痛产生正确的想法,它可以是一个正面的力量。你看──消灭我们的妄想,增长我们苦、空、无常、无我的观门。你为什么知道无常呢?因为生病,你就知道人生不能久住,来生不能再轮回下去。

所以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看我们无始劫来,结了很多很多的善缘,也结了很多很多的恶缘,这个是不能改变的。佛法讲改变,是改变你的想法。

讲实在话,你把每一个人都当善知识:你把你的亲属当善知识,他给我鼓励给我信心;你把你的冤家当善知识,他刺激我、让我进步,增加我的忍辱波罗蜜。你把每一个人都当善知识,他果然扮演善知识,每一个人都在帮助你修行;你把每一个人都当恶知识,每一个人都在伤害你。这是事实,很奇怪!

其实这个果报出现的时候,《唯识学》说它是无记性的,它是非善、非恶的。那怎么会变成善恶呢?你自己想出来的嘛!

所以一个人经常生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你自己在伤害自己。说实在话,没有人在伤害你,因为阿赖耶识只是如实的把果报现出来,谁知道你会这样子想呢?你跟果报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会影响你去造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

邪淫念头难以降伏,该怎么样解决呢

问: 师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

【佛教词典】五根出离与彼五种顺出离界展转相摄

【五根出离与彼五种顺出离界展转相摄】 p0293 瑜伽十一...

【佛教词典】安隐住

【安隐住】 p0625   瑜伽七十卷五页云:安隐住者:烦...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

宽严法师《如何控制你的嗔怒》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警察讲述他所经历的因果灵异案件

我要说的是,我们警察大部分是很信因果报应和科学所不...

惜福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