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

2015/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接物”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圣贤学问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实、应用,包括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包括对待人的态度、方法。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人和事,怎样把不好的境界转变过来,是这一条教我们的。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遇到事情只是一味地镇定从容,即使事情纷繁复杂,如同一团乱丝,终究能理出头绪。态度镇定从容,保持冷静理智,才能看明白事实真相,条理清楚;如果心思烦乱,感情用事,即使是很简单的事情,也会混淆是非,处理不好。《大学》开章就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镇定从容是正确判断、处理事情的基础。

“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矫”是矫饰、虚假的意思,“山鬼”是指山中的鬼魅精怪,性情多疑狡诈。这句话就是说:对待别人没有半点虚伪欺诈,只是一味真诚爱护,纵然对方像山中的精怪一样狡猾,最终也会受到感动,而能以诚相待。如果我用虚伪回应虚伪,互相欺诈,不但不能扭转局面,必定愈演愈烈,不可收拾。我自己也已经先变成了矫伪欺诈的山鬼一类,怎么能算一个修养身心、有智慧的人呢?

外面的人与事有时我们无法选择,但是只要内心有主宰,任何事情和环境都会随我们的心念而改变,这才是人定胜天的真实含义。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生活》

第一篇 四恩总报 壹 四恩总报的意义 经云:诸法因缘生...

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事情和原则

问: 有人因为被朋友伤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们在交朋...

不拔眼中钉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

佛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受苦众生

针对我们这些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

为什么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说话的禁忌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发...

汉语中的这些词汇都来源于佛教

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佛教词典】生死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

【佛教词典】魔民

(杂语)魔界之民众也。...

净界法师: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我们大家谈一谈净土宗的一些基本观念。 我想净土宗在我...

你能否刻画出自己父母的形象

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位画家为表孝思,既然父母没有留下...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

《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日观

【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

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

揭穿5种关于牛奶的神话

上个月,一项关于巧克力牛奶可以有利于青少年从脑震荡...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

八大地狱

八个大地狱。地狱大约分为三大类,即根本地狱、近边地...

佛开示外道与邪师的辨别法

《佛说金刚心总持论》: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