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德光法师  2016/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现在一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纯正,有的人是为了求福报,有的人是为了求神通。对德行好,禅修好,讲经说法好的师父不感冒,但是一旦听说哪个师父有神通,就一窝蜂的去拜。这些人对神通非常向往,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去追求神通。殊不知这样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反而还会使自己误入歧途。

很多人不以为然,“有了神通可以更好的洞察众生内心,更方便的利益众生啊”。其实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一旦有了神通,再想修行就难了,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神通。神通是一种难以测度,无有障碍的任运自在,千变万化,不可思议的境界。所谓“妙用难测为神,自在无碍为通”。小乘人修四谛法和十二因缘法,修观到圆满的境界,便证得神通。大乘人修六度万行,参禅打坐,修习止观,行菩萨道,修行到圆满的境界,便证得神通。神通是非常难以证得的境界,理论上说只有佛、菩萨和阿罗汉才具备神通。

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某些人具有一些神异的能力,难道他们也都证道了吗?其实不然,根据僧肇大师的《宝藏论》中的说法,除了神通之外,还有道通、依通、报通和妖通。道通是此生通过修道获得的通力,在定中,自身生命的本能智慧会被激发,能够获得一些能力,根据定力的深厚而有所区别;依通是依靠一定的方法来获得先知的能力,比如数术、卜卦等;报通是由前生的果报带来的,有些人的某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种人前世往往有很好的修持;妖通、鬼通就是所谓的精神分裂的状态,由于自身不健康,阳气不足而导致外来力量依附而显发的功能。

佛教是如何看待神通的呢?《旧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罗汉和小沙弥一起在山中修行,沙弥每天外出化缘,回去的途中经常会摔倒,把饭都弄脏了。回去后,师父问他原因,他说出去的时候都是晴天,回来就会下雨,路过堤坝就会摔跤。师父入定观察,发现原来是龙王在作怪,就去质问龙王。龙王说沙弥长得可爱,所以喜欢跟他闹着玩。当龙王得知沙弥是为师父外出乞食后,表示以后供养师父龙宫的饭菜谢罪。从此以后,师父就不让小沙弥往回带饭了,让他自己吃完再回来。

有一次小沙弥闻到师父钵中饭菜香味入鼻,不似人间饭食,就问师父饭菜是哪里来的,结果师父沉默不语。小沙弥好奇心强,想知道师父饭菜到底是哪里来的,就趁师父入定悄悄躲在禅床下面。师父动用神力,连同禅床一起飞到了龙宫。到了龙宫才发现徒弟也一起跟来了,就叮嘱他,千万不要对龙宫的种种美好生起贪着和眷恋,虽然龙有宫殿、七宝、妇人、彩女,它仍是畜生。你虽然是未得道的沙弥,但是你将来必定要转生到忉利天,胜它百倍。千万不要玷污自己的心意!

又说,龙有三苦,一是这种百味饭,龙吃到嘴里就会变为蛤蟆,心生厌恶把它吐出来,之后就不想再进食了;二是龙宫彩女无比美丽,要与她结为夫妇,会变为两条蛇交配;三是龙背上有倒生的鳞片,沙石生长在鳞片里,疼痛钻心。千万不要羡慕龙族。小沙弥没有听师父的话,他日夜思念龙的生活,不思饮食,终至病死。他转世投生到龙胎,做了龙子。当没有定力的时候,看到美好的幻化不能识破,就会被这种幻相所束缚,最终受苦的是自己。

人们在世间生活都是带着面具伪装着自己,哪怕面对最亲近的人也有不能说的秘密。通过打坐修行,我们确实可以获得一些道通,能够感知某些东西,但是如果定力不足,有了这些超能力反而会使自己更加烦恼。如果有了天眼通,看到别人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有了天耳通,听到别人背后骂自己;有了他心通,知道身边最信任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对自己都不是百分之百真心的;有了宿命通,观察到亲人、好朋友竟然都是上辈子的仇人投胎的,怎么还能淡定的面对周围的人,从容的生活?

一旦有神通了,解脱就难了。因为在证悟空性之前,你一定会执着这些的。眼前的暂时的那点利益,你都执着的不得了,不肯放下,那么有了这些神通,你还愿意放下吗?这些神通就是名利和财富啊,你一定会利用这些神通去搞世间法,去造业。业障积累多了,不仅离解脱越来越远,还会加速自己的堕落。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一定不能走偏,要学习佛法的智慧,而不是迷恋神通。禅宗里面有一个公案,说有两位法师各自求法,约定十年之后再见面,看彼此都学到了些什么。十年后,他们在河边见面,甲说我拜了一位高僧,白天学习经论义理,夜间修习禅定,十年来感觉自己获益匪浅。乙鄙夷地说,你就学了这些啊,看我给你展示我的所学,说罢踩着水面过了河。甲花了一文钱让船夫将他摆渡到了对岸,叹了口气对乙说道,荒废十年,你不过就学了这一文钱的功夫啊。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不乏神通妙用。坐在家里,打开电脑便了知全球的动态;打个电话就能够听到大洋彼岸的声音;坐上飞机,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几千公里外的地方。这不就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吗?

神通是修行过程中潜能不断开发的超绝呈现,修行圆满后自然具足。未证悟空性之前求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这个“有”,就是有限、有量、有漏的。唯有证得空无的境界,才会生出智慧的妙用。所以神通不必外求,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体验,就看自己有没有用心,有没有智慧罢了。具有神通并不一定拥有幸福,反而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和解脱。只有慈悲、智慧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

佛度六师现神通

昔日佛在王舍国竹林精舍,广受君民尊敬供养,因此引起...

念诵地藏菩萨名号能离一切障缘

净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现前的体...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说,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来破除妄...

念《地藏经》出了障碍怎么办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 吾观地藏...

敲碎坚硬的壳

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来的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 讲出一个譬喻说,为什么有些人在...

十大因素让僧人们健康长寿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

【佛教词典】三衣条数

亦名:衣之条数、袈裟条数 子题:三衣条数唯只、僧伽梨...

【佛教词典】中间证寂灭

【中间证寂灭】 p0362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四、中间证寂...

难信之法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如何才能获得好人缘

人缘,其实就是指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

患难中应持圣号,自然有不思议的转移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

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问: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

念佛人的气质

念佛人从容、镇静、神定气闲、随缘度日,远离颠倒梦想...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

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

在团体中,要掌握「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两大...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