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净界法师  2022/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是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说,我们过去是一个有漏的因果,往生后转成一种无漏清净的因果。这两个是不同跑道,一个是随顺娑婆世界的轮回的,一个是随顺清净涅槃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虽然我们没有断惑证真,但是事实上,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其实是不同方向的因果。

首先从果报来看。极乐世界,当我们在莲花化生以后,这个果报体,经论上说明,它是有两种功德:一种是安乐的功德,一个是解脱的功德。什么叫安乐呢?你在极乐世界投胎以后,“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一点在娑婆世界你是做不到的,凡是有漏的业力一定是苦乐掺杂。我们可以看得到,所有的人类,没有一个人一生当中永远快乐,没有这回事,一定是乐极生悲,快乐到极限,他一定要堕落三恶道。极乐世界没有乐极生悲这四个字,没有这回事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那个快乐是无止境的。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果报体是无漏。

第二点,它的解脱的功德。极乐世界的人民在享受快乐的时候,他的不可思议在哪里呢?“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我们娑婆世界的快乐,你六根接触,一定会放逸,你把持不住的。你要么就是不去碰这个快乐,有福报但不去享。算你聪明!你一旦去碰快乐,那对不起,你一定堕落,你一定起烦恼,一定造罪业。所以,娑婆世界的快乐会激发我们的烦恼,但是极乐世界的快乐却能够产生不退转,这件事情不可思议。

在凡夫生命的内涵当中,快乐跟解脱你只能选一个,正如蕅益大师说的,你不可能“腰缠十万贯”,又要“骑鹤下扬州”,人生没有快乐跟解脱让你全包的,没有这回事情。你想了生死,对不起,你就得过平淡的生活;你要享受人生,你来生就要付出代价。没有例外,除非你是圣人。所以,在娑婆世界,快乐跟解脱是冲突的。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就是说,这个人明明在享受快乐,但是他的道业又不断增上。那怎么解释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极乐世界的果报不是有漏的业力所感的。

这个地方是说明,因为它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创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极乐世界为什么既快乐又解脱。它不是业感的生命,它是弥陀的本愿创造以后,我们本身的因地也是用清净的愿力去招感弥陀的愿力,是以愿感愿,所以两个都是清净。只有这样子才能够创造这么一个常乐我净的果报体出来,它既快乐又寂静。那么这个地方就有一个重点要出来了,所有的净土宗人都要知道,极乐世界不是业感缘起,它是愿力的创造。

极乐世界不是由业力创造的,不管你造多大的善业,你曾经布施、持戒,造大的善业,都不能招感极乐世界,除非你发愿。这样子的话有个问题了,那么我过去造了业,怎么办呢?这些业搁哪去呢?所以每一个净土宗的人,在临命终之前,最大的功课就来了——你怎么处理你过去的业力。

你怎么处理?你这个业力极乐世界用不到,所以祖师就提出了四个字:带业往生。你必须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是可以携带式的。你必须让你的业力全部进入睡眠状态,就是说,我没有本事把你消灭,但是我起码让你沉淀。在往生之前,没有一个人让业力可以活动。你只要生死业力在活动,你基本上就不太可能往生了。因为生死业力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是抵触的,一个往东,一个往西的,它不随顺弥陀本愿的,它不随顺极乐世界功德。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除了我们不断地去发起清净的愿力以外,你要想办法降低生死业力。

你说,欸,我造了很多善业。对不起,极乐世界连善业都不行!你这个有漏善业,以有所得心造了善业,这个善业是有漏果报。所以,净土宗有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是指晚年了,年轻人还是多做点好事。你看《印光法师文钞》,一个人到了晚年,叫你少管闲事,你好事不如无事。到了晚年,这是关键时刻,尽管你造好事的机会多了去了,但是你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必须把所有的攀缘心停下来。所以,作为一个净土宗的人,他必须要成功地把业力沉淀,这就是一个成败关键了。

那么怎么样把业力沉淀呢?两个方法:

第一个叫助行,忏悔业障。我建议所有净土宗的人,在临终之前好好地拜忏一年,把过去生、今生因为一念的糊涂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彻底地忏干净,能够见好相最好,至少断相续心。如果你觉得一年对你有困难,你可以分成三个月、三个月、三个月,分成三段,一百天、一百天、一百天。你拜八十八佛也好,拜大悲忏也好。你最好在死亡到来之前有一年的拜忏机会,让你的重大罪业慢慢地调伏下来。拜忏,这个很重要。我们如果没有拜忏,可能今生、前生有一些强大的业力在临终会产生障碍。“愿我临终无障碍”,你就必须要事先做好准备。这个叫作助行。

我们谈谈正行。我们拜忏把业沉淀下来以后,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不要去激发业力。这个业力已经在睡眠状态了,你不能把它激发起来,不能让它变成活动。什么东西会激发业力呢?主宰,生命的主宰,一种有所得心。

人生本来就是因缘所生法,我们昨天说过,人生本来就是一种业力的释放,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你该快乐它就会给你快乐,你该痛苦它就有痛苦。但是业力的释放,诸位!我们知道什么叫业力的释放呢?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人生的生跟灭,只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但不幸的是,我们在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的有所得心希望这个因缘有个结果。这个是我们人生最大的盲点,我们希望它能变成一个我们心中期待的结果。

《禅观与净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业障会因为你拜忏而提前现前

你拜头一天,没离开;拜第二天,最多七天,这些灾难都...

净土法门需要按次第修吗

问: 听一些法师说,修行必须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持名念佛有三大殊胜方便

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大安法师:生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

信心,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一种是上根利智,...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中国历史中的五位佛门皇帝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

【佛教词典】外道居处

【外道居处】 p0492 瑜伽九十九卷十一页云:外道居处者...

【佛教词典】四向四果

一、须陀洹向及须陀洹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即入圣人...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

圣严法师《安定人心责无旁贷》

现在我们要救世界、要救人类的未来,只有三个条件:一...

这一生啊,就这样下去,完了

出于丛林,入于古刹,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一...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

虱子是什么做的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常吃山药的益处多

自古以来,山药一直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品。虽然貌不惊...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 第一个要素就是...

各种茶叶的功效

1、乌龙茶:减肥美容,降低胆固醇。 2、绿茶:皮肤美白...

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样

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佛的表现是什么?含笑。...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