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能够调伏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净界法师  2016/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够调伏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先看一个偈颂。

《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惟催此忿心,如破一切敌。

《入菩萨行论》上说,一个菩萨从空出假以后,他又来到凡夫的世界。凡夫的杂染世界有什么问题呢?“恶有情如空”,很多众生都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善恶的概念,他的心是完全跟着感觉走,一刺激他就起烦恼。这种众生像虚空一样的多,所以你不可能去改变任何一个人,不可能,“非能尽降伏”。

菩萨不能够去改变外境,不能改变别人,那凭什么菩萨能够安忍呢?因为菩萨做了一件事情,他调伏自己的瞋恚心,就等于调伏所有的外境。这是佛菩萨的一个开示:你能够调伏自己,你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根本问题在这里。

那怎么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我们把这三道智慧念一遍。

谓一切逆境恶缘现前,菩萨皆悉观察,此等逆缘皆是自己过去恶业之所感招,而生惭愧之心,逆来顺受。又当思惟,此乃菩萨及善知识之所示现,教化于我,我若不患此苦,定当陷入现世安乐之中,忘失正念,而生感激之心。又当思惟,境无美丑,唯人自招。而吾人身心之中,“我”尚不可得,云何有我所取之境界耶?菩萨于中善自思惟,则为堪修忍辱。

这地方有三段的智慧。就是我们遇到了恶因缘的时候,第一个,我们要知道这些逆缘都是过去的罪业之所招感,我们自己要勤修忏悔。

我们行菩萨道,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只要你有感受,就一定有业力,这是基本常识。你看到这个人,感受很不好;你听到这句话,感受很痛苦,你一定有业力。你如果没有罪业,你看到这个人,听到这句话,你没有感觉。虽然表面上是他讲这句话,事实上他只是用这句话来刺激你的罪业起现行而已,他只是一个增上缘。

诸位!你如果明白佛法的缘起论,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也没有一个人会让你快乐,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快乐痛苦都跟你有关系,你最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不是别人决定的。

所以,你只要有一个很痛苦的感受,一定要知道:有感受一定有业力。如果你是快乐的,那就是善业起来了;如果你是痛苦的,那就罪业起来了,别人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

没有一个人会给你痛苦,也没有人可以伤害你,不可能!这是佛教的因缘观,完全是一切唯心造,你的心显现了善业,显现了罪业。所以,既然是跟别人没有关系,我们只有多多忏悔自己,去改变我们的罪业。罪业改变了,你的感受就改变。

第二个,这个是更高级,历事练心。我们要知道所有的逆境,都是菩萨的示现来教化我。假设我们不堕入这种痛苦,我们就会落入这种安乐当中,忘失正念,因此,我们应对逆境生起感恩之心。

其实从菩萨道的角度,人生不能太圆满。因为你太圆满的话,你就很难生出离心。你看《印光大师文钞》,有一个居士说:“师父,我的家人怎么样,我子女多么的不孝,我的身体有多少的病痛,怎么怎么的。”印光大师说:“你要感激这个逆境,这个逆境刚好给你一个当头棒喝,让你厌恶生死,生出离心,这个比你读经典来得更贴切一点。”

当然,人生也不要太痛苦,太痛苦你可能会失去大悲;痛苦得刚好,最好。就是你人生里面,有一半是快乐的,一半是痛苦,这种是最好,非常好。因为快乐会给你信心,你能够得到某种安定,但是逆境它会激发你向上。所以,适当的痛苦,其实对自己有帮助的。

我们最后再思惟:境无好丑,唯人自招。在我们身心当中,我不可得,哪有我所执着的境界呢?这个地方就是完全的空观,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先求放下,再求面对。你没有放下,你就不好面对了。因为这个境界一来,一定夹带业力而来,来势汹汹,来者不善。

诸位!生死业力,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所以,如果你不能放下,业力一来冲击你的烦恼,就无解。单单有业力还有解,你只要如如不动,业力的冲击一下就过去了。因为你造业的时候,你也不是经常造,你偶尔造一个业,所以它会过去的。但是如果业力又加上你贪瞋痴的烦恼弄在一起,那人生就没有解了!外有业力,内有妄想执着,那就无解了,佛都救不了你了。

但是业力的冲击这一块我们不能改变,这个是已经成熟的业力。所以,所谓的认命是安住在空性来面对这个业力。我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那是缘生缘灭的假相。先求放下它,再来面对它,再来处理它,这样的人生才有解。就是说,我不能控制外在的业力什么时候起现行,但是我能够控制自己,安住空性、如如不动,这是很重要的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种种法...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资粮

蕅益大师讲到,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慈舟法师:死心念佛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

不要做流行的奴隶

父母希望生儿育女,做了儿女的奴隶;男女希望谈情说爱...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正念不足,内心就会生起邪念

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若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内心...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听与声即如来藏性

我们看第二段,明听与声即藏性。 听,是一个内处;声,...

嗔恨心的危害

许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对境时,例如别人做了自己不喜欢...

地藏菩萨之圣德及其法门

每年农历七月间,中国佛教界,盛行超度救济的法会。一...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

【佛教词典】种子袈裟

又作咒字袈裟、种子衣。为轮袈裟之一。即折叠长一公尺...

【佛教词典】狂犬逐雷声

禅林用语。原意为疯狂之犬吠逐雷声,徒劳而无功;于禅...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念珠的由来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未证无生法忍,浊世度众无有是处

证到无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

梦参老和尚念佛三问

问: 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还需要闻思修吗...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念佛只贵真实修行

【原文】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