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南怀瑾老师  2016/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伦的道德要非常廉洁,要求公务员,做官的一定要是清官,清官就廉洁,廉到什么程度呢?一清到底,连稀饭都吃不起,那是不对的;真正的廉,不是表面的,而是心地上的纯洁。

有一次电视台正在演包公,有个单位把我拉去作专题演讲,你说这个东西怎么讲?包公案大家都看过,那么就讲包公的历史吧。宋史上的包公,大家都晓得是铁面无私,中国文化的小说也好,历史也好,清官都是“铁面无私”。什么是铁面?读了包公的历史传记就知道,包公啊!一天到晚没有笑过,亲戚朋友不往来,那个脸板得铁板一样。这样一个铁面,老实讲,包公的学问是好,人品也了不起,如果他活着,我不会跟他做朋友,因为没得味道!一个人的脸板板的像块铁一样,一天到晚发青,不要说红润没有,黄颜色都没有一点,大概有肝病啊!不晓得什么病啊!当然他无私,亲戚朋友一概不往来,家里很穷,穷到这个样子当然很廉洁。实际上,包公案这本小说,把历史上好多个清官的故事,统统集中到包公的身上去了。

包公固然了不起,但是更了不起的是包公的老板宋仁宗,他是赵匡胤兄弟的后代子孙;因为宋仁宗的支持,他当然可以铁面啊!没有这个老板的话,你肉面都不行,你凉面也不行。有老板支持他,你去干,你尽管怎么做,我负责,我支持你,当然我们也可以铁面起来啊!不然也铜面一下嘛!对不对?后面有一个好老板支持,每一个公务员都会做到铁面无私,不是做不到,是时代的环境许不许可。

再说“大廉”,真正大廉的人,“不嗛”,没有谦让,这个字,同谦虚的谦是相通的。“大廉不嗛(谦)”,怎么叫不嗛呢?

譬如说廉洁的人不爱贪钱,贪钱不好。关于这个问题,一般知识分子标榜做清官,连个钱字都不敢提,所以中国的这个钱字还另有一个别号,叫“阿堵”,是南北朝的事。

当时有一个人很清高,做了大官以后,人家给他送钱送红包,一概不要,太太及家里的人生活要紧啊!想弄些钱。后来家里人没有办法了,等他睡着后,摆些钱在他床前面,隔天早上下床,总要讲把钱拿开吧!结果他醒来一看,哎呦!他说把这些“阿堵”拿开。阿堵的东西堵住了,还是不谈钱,所以叫做阿堵。

但是到了清代袁子才(袁枚),一句诗就把千古这个“大廉不嗛”的道理说完了。他说“不谈未必是清高”,这个钱字谈都不肯谈,未必是真正的清高,因为你心中还有钱的观念在,还有怕与不怕。真做到了最高处,无所谓了,谈钱就脏吗?

“廉洁”,这个廉,当然是不爱钱;岂止不爱钱啊!真正的廉洁就是人生“冰清玉洁”,任何的行为做到一清二白,并不一定是指不要钱。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冰清玉洁的时候,他反而没有什么嗛;这个嗛,不是说他不谦虚,而是他用不着标榜自己这个叫廉洁了,所以是大廉不嗛。

我经常说一个笑话,这个道理拿猪来比,实际上,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是猪,研究生物学的人都懂。你看那个猪,一天到晚用嘴来拱大便啊!泥土啊!因为猪讨厌脏的,看到脏的就拱开。所以人人以为猪是脏,其实是最爱清洁,一点脏都看不惯,结果,他越拱越脏。由这一个生物性情的爱好,我们可以了解,人生真做到了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不一定是真正的清廉。倒是那些在浑浊的世界打滚,心里头不着外面一点形像的人,反而可以做到大廉,这就是庄子所讲“大廉不嗛”的道理。

天天表示清高,口口声声不要钱,不谈未必是清高。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不要钱。倒是玩钱玩惯了的人,他不要钱是真的,因为他玩惯了,花也花惯了,不在乎。一辈子清苦的人,清不一定高,他没有看过钱,钱一压就把他压死了。

你看我们活着,有多少人为了钞票自杀、坐牢?一般人为了钞票忙了一辈子,最后就这样劳碌而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钞票谁不爱?我不要,没有这回事!

所以清朝才子袁枚说:“不谈未必是清流”,倒是一天到晚在这里面打滚的人有时反而无所谓,一辈子清高的人只是不爆发而已,一爆发出来,比谁都厉害,很多人说我不要名不要利,那是你没有资格要,达不到那个高位,等到你坐上那个位子,许多人拥护着你,许多人服侍着你,那种滋味是很舒服、很迷人的,这个时候叫你下来,你就舍不得了。对此真不动心的,世上只有两个人,一个已经死了,一个还没出生。钱财不一定指钞票,我送你一件贵重的东西,别人没有的稀世珠宝,有钱还买不到,你要不要?一定要。人就是玩这一套,是不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

【推荐】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

最适合穷人称念的药师七佛

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

仙叹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

梦里五家财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

我所鸟

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修持门中的第七...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佛教词典】白檀

旃檀(梵 candana)之一种。又称白旃檀、白檀香树。旃...

【佛教词典】业非是漏

【业非是漏】 p1219 大毗婆沙论四十七卷十一页云:问:...

体验什么叫作「贫穷」

一位亿万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作「贫穷」,于是...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

上品上生的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谈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洗涤心垢、转凡成圣

所谓: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我们念佛就是造如来;...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

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