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广钦老和尚  2017/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切,万缘放下,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

会信仰佛教或出家,大都是受了打击、刺激,有了刺激才会觉悟来修道。每个人出家都有其因缘,但不要以为受刺激出家不好,反而因受刺激来修道,道心会更坚固。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都要有志气,人有了打击才会提出志气来修道、做事。

假如修道人不谈佛理而谈俗事,这不是出家人的本份。以家庭俗事拿来出家用,俗气未断,怎能谈到修道?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切,万缘放下,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如果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父母只是让我们藉着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在俗家,我们是享受惯了、受骄纵惯了,什么事情都受不得委屈,总是固执自己的意思,刚愎自用,受不住约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无始以来,所带的这种习气种子换成佛种子。而培养种子并不是简单的事,要用我们的信、愿、行的力量慢慢改过,拔除习气种子,让佛的种子逐渐发芽茁壮。

在大陆,出家就没有了家,父母来也没有说那是父母,那像台湾的出家人,不但和父母家人牵扯不绝,甚至连六亲眷属也溷杂在一起,不成一个出家人的体统。出家就是要断与父母亲眷的牵缠,否则出家反落俗套,变成不像出家,也不像还俗。

学佛要具足信、愿、行,仅有信还不够,还须要有成佛度众生的愿力,这样遇到业障逆境时,才有办法以这个愿力来坚定自己,不致退心。只有信念而无愿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遇到逆境时,要以念佛来克服它。

我们出家是看破爱别离苦来出家的,所以说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还跟家里的人牵扯,则身虽出家,心中的念头却没有出家,临终时,念头会被这些爱别离苦缠住,无法跳出轮回,且与家人牵扯,自己也会俗气化。不要与家人牵扯爱别离苦,不与人攀缘,则念头自然清净,到时候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极乐世界得不退地后,才有办法报亲恩。

我们出家是在修心思纯一,不杂乱,不与亲友过分攀缘。我们出了家就是断了家,若父母家人来探望,我们以对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态度,体贴一下对方即可。若是过于攀缘,不但亲情的爱别离苦断不了,且心思会散乱。台湾的出家众就是败在这里。

出家要有愿力 —— 愿成佛度众生。依这个愿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则出家没有愿力,不会有什么结果。念阿弥陀佛,也要有成佛度众生的愿力。

在这娑婆世界中,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去贪恋它,这样才能有一条解脱的路,临终时直往西方。

你们这些年轻人很发心来出家,可是这个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们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样,要知道怎样才能了生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还有什么贪境、喜爱的或挂碍的,那么临终时就现那种境界,一见欢喜就跟着去了,结果是堕于轮回之中。如果我们净念念佛,则临终现莲花、佛菩萨及光明等圣境。所以在世时要除掉贪念,使心净化。出家人要粗衣澹饭,不能再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样。

每个人都是带因果而来,带因果而去,我们的父母眷属都在四生中轮回,所以我们要赶快修行,去度脱他们。

父母生我们恩情很大。如不出家,要报父母恩很难,因为都是冤亲来的。出家要上报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们。父母不仅是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还有以前那么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头,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这是生死念头。父母喜欢我们结婚,像他们一样爱别离苦,如果你喜欢这些,以后你爱怎么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戏,也不用礼、义、廉、耻,畜生中都没有这一些,更自然。

父母对我们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与世俗社会是相反的,越疼我们的,到临终时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应专心于道上,否则又是爱别离苦,生死轮回的路真危险。

不要拿那些坏东西放在心里,很痛苦,不要爱漂亮,穿我们这件出家衣,直接到西方,如果爱漂亮,以后就有自然的衣服可穿,像昆虫、畜生类,都不用做衣服。有的人还没有去,就已经在装扮那个形了。如果人爱漂亮喜欢穿高跟鞋,以后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为马。

在家人看不懂,以为我们很苦。如果道心不坚固,就会感觉像处在活地狱一样,什么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烦恼。有的道心比较坚固,但以前的种子还在。师父讲是讲,你们听是听,外境的影响还是很大。

我们脑子里有很多境界,我们以前种的种子都在里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现出来。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来出家这么辛苦,什么都没有,就穿这种衣服……;有的人就会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女众不来出家就擦口红,你们现在没擦,看起来也很好

有一天,弟子们跟随老和尚到后山走走,看到一些很美的花草,有位弟子就说:“我等一下去拿剪刀把花剪下来,插在水瓶里供佛。”

老和尚说:“这些花草长在这儿,本来就是供养十方佛,那有需要‘你’去剪来插水瓶才叫做‘你’在供佛!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贪恋一枝草,就要再来轮回!”

来出家是大孝,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现世父母,连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吃饭宁早不晚是持护法

出家时节,知何不须?然于一食,日别常法。但用步晷一...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原文】 《净住子》 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父母...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

造善业时要培养坚定的信仰跟愿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天女,她是一个忉利天的天女,她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

【佛教词典】归依法即归依自他尽处

亦名:归依法即归依断欲无欲灭谛涅槃 子题:尽处、尽谛...

【佛教词典】佛道之争

自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

能悟法师:禅宗概论

一、绪 言 禅宗以传佛心印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

在娑婆打滚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难

有了信心以后要发愿,净土的愿是二个:第一个厌离娑婆...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便当里的头发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

五阴缠缚乃众生

过去,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黑豆的营养与吃法

黑豆,又名乌豆,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微量...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呢

要想成为僧人,首先必须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