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宏海法师  2018/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讲

今天是法会的第二天,依然由我来跟大家讲解《彻悟禅师语录》。那首先大家进入第二天呢,昨天一天的听闻和共修,心细的人就会发现,人的心念确实是无常的。就是你的心跟这个法相应的时候,它可以迅速地增进,一下子就是让你对受用也罢,或者回馈来的法喜充满,好像自己的心灵也罢,心性也罢,能够迅速地升华。但是它滑落得也快,你一不在道上,哪怕说你去回去吃顿饭,大家聊个闲天,有可能就依然如故。所以真正地能够在佛法上得到受用的人呢,他至少有这么一个心路历程:就是刚开始听的时候,或者是怎么也入不进去的时候,这都是常态,因为善根要启动这个因缘,它还是需要我们的一些努力和增进加行的。

慢慢慢慢地,听着好像有些感觉,甚至有很大的动力和激情,这也正常,因为每个人过去都有善根,都会显发。再接着一段相对又到了一个平稳期,甚至会进退之间,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还是正常,都是过程。什么时候对佛陀的教法,或者你自己所依的法门,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受持能力。刚才我们师父念到“我今见闻得受持”,一直这样能受持。然后每天也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修法的进行中,生活中修法的进行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不是一下子就能够修成就,修圆满,修清净的。依然也有烦恼,甚至还会业障,但是你心里还是明白着在往前走,不弃不离,跟佛法,这个时候呢才算是有点儿上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呢,就是非常需要我们对于佛法的理解力和见解力,这就是听法的功德。

所以今天我们依然如故,昨天讲了这个题的名目,叫《彻悟禅师语录》。接着我们又给大家介绍了说,既然要学他的语录,本来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对这个语录要比较熟,或者是非常熟。现在看情况呢不太可能,那么我们就是把这个能够用五个版块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也结了非常殊胜的因缘。

昨天我已经给大家介绍到说什么是“心”,还记得吧,什么是“心”?但是我也必须向诸位坦白,昨天呢只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照片。说句罪过的话,就跟相亲一样,只给你看了下照片。你还知道这个人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坐下来是什么样?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他的思想是什么样?还搞不清楚。所以这是我们今天要紧扣的内容。但是我特别再强调一下,就希望大家一定要把心凝聚起来,因为今天的这个内容呢有点排山倒海。昨天呢你走一下神,反正泛泛地说,诶,心回来了,又进来了。今天如果你走神走得厉害了,很可能今天就过去了,所以说从这点而言呢,大家要把心提起来,听法要用神来听。

那么我们昨天已经介绍了说,这个“心”就是离念灵知,纯真的心体,这是给大家一个固化的理解。那好,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第二段了。如果你看得到大屏幕就看大屏幕,看不到大屏幕就拿出来自己的法本,每个人给大家发的都有这个法本,上面标记非常清楚。

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个什么叫“现前一念心性”?它的常态,也就是活灵活现这个人的样子,叫做不变随缘,反过来也可以说随缘不变,是它的一个常态。

那我们就依着这个法语来进行贯解。好一起来:“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即其现处,当体即心。”怎么理解这句话,“一切境界”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大家不要把它想远了,想得玄了。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每天的吃喝拉撒,怎么来的?由业力驱动,在佛教里面业力的专业解释叫做“造作”,制造的造,作业的作。就是你一定是有所作为,有所启动这个刻意的东西,那么它就留下来烙印,在你的前生后世中,它进行一个贯穿。这一世所有的行为,包括你的思想,昨天讲到了依着阿赖耶识的转化,到下一世来变现你的遭遇和你所面对的境界。所以大家要知道,比如说,我们要理解这句话,再把它收缩一下,“一切境界”可以转化成现在的普门讲堂,“唯业所感”就转化成,都是我们过去的共业,召感的今天出现了这么一个场景。“唯心所现”,是我们现在每个人大家共振的灵知灵觉的这个心,这是一个我们的平台,共同显现出来的,就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当体即心”,就是“即前现处”,正在我们现在感受这个世界,这个当下这个境界,这个普门讲堂的时候,全部都是我们昨天讲的心性的体现,当体就是心性。

这个能理解吗?因为我们容易出差错在哪里?理解这个。就是我们理解这个道理理解惯了呀,好像说现在的这个境界是由曾经的心念所变现的,它好像是有个过程,对不对?说我们过去世有,讲起来也是这样,过去世有这个业力,那么感召现在有这个境界。但是在这个下面有一个误区是什么呢?大家要知道这个是不对的,这个过程是不存在的。就是当下所有普门讲堂的一切境界,当体就是一念心性本身,你不要把这两个给拉开了。就我们现在承受的这个状态,这个就是这一念心性的本身它的样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看这八个字“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什么叫做“有”呢?就是执着,就是分别。你只要对这个境界有一丝一毫的分别,说这是什么?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人,人里面这是谁谁谁,这是居士,这是法师。所有的这些,“有”的铁定的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这个境界就变成真实境。这个真实境一出现,那么它就有差别相,就有好,就有坏,就有舒服,就有痛苦,顺着自己就舒服,逆着自己就不爽。

所以由于对所有的境界的这种呈现,下面开始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十法界”,有听过没有“十法界”这个词?十法界说白了就是十种不同层面的世界呈现,有高级的,有低级的,最高的就是佛的境界,最低的就是无间地狱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最解脱,最自在的。无间地狱是最痛苦,最着相,最受捆绑的,不自在。

那我们现在人的世界在哪儿呢?在这个中间,不上不下,但是大家要知道人的优势也在这个中间,可上可下。所以我们现在听法就告诉你,你要往上走,这个道理就为这个服务的。那么在这十法界里,我们分别一下啊,如果从四六分成,你们听过四六分成,三七分成吧?四六分成,四个:阿罗汉的世界,辟支佛的世界,读地藏经你应该读过,又叫缘觉,还有菩萨的世界和佛的世界,这叫做四圣。那么六成的,从天到人,还有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这叫六凡,明白吧。整个这十个世界层面,从高级到低级,这样一个全面的折射,由我们心折射出来的,这就叫十法界。所以你在哪一个法界取决于你的心投向哪个法界,它回馈回来什么质量的世界,就在这心的一念之间,大家不要忘了万念不离其心。好,这个就好解释了,先把十法界介绍一下。

那么我们下面来看:“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如果你的心体,就是现前一念心性,没有展示在佛的世界,那么你就在从菩萨到地狱这九个层面里,这是一九分成。

如果“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三乘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四圣里面前面不是讲过佛境了吗,那么就剩下声闻、缘觉和菩萨。罗汉是听佛讲法以后悟道的,所以他叫做声闻。缘觉是什么呢?他有时候这个人的根性非常好,他就爱琢磨人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他出现的时候,这个世界没有佛出世,他自己看见太阳为什么出来?东升西落。这个四季春夏秋冬为什么有花开花谢?为什么有潮涨潮落?为什么有春夏秋冬?他就观察这些无常变幻,慢慢慢慢就悟道了,看这个因缘,就叫缘觉。观因缘而觉悟的,这一类圣人又叫辟支佛。菩萨是干什么呢?不为自己,专为别人,救苦寻声,这就观音菩萨是典型代表。这三种圣人就叫三乘。所以你看这里讲到说“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就除了佛以外,如果你这个心投向到这三种没有圆满成佛的圣者中,那么你就在这三个世界;不在这三个世界,四圣与你就无缘了。

我们现在在哪里呢?就在六凡之境,六道轮回。那么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你看,你如果没生到天上,又没资格投生到人堆里面,连畜牲都当不了,鬼道你都没资格去,那么你就在无间地狱。因为你的业力是最恶最陋劣的,像杀父杀母,谤佛谤法,这一类的人就是五逆十恶,一定在无间地狱,它也是唯业所感,唯心所现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不要以为堕到地狱,就心比佛的质量差了好多,这一念心体,质量一模一样。只不过他把这个本来清清净净的一念心体他给用得陋劣了,没有发挥到极致。一副本来就是一样的牌,他给打到地狱里面去了,输成这样了,很惨。你把这个牌打好了,就在佛的境界。这一样的,修行就跟打牌一样,看你会不会。所以你看,“便现地狱境界。”这里其实把阿修罗,有时候包括在天人里面,有时候包括在鬼畜之道,都有阿修罗的这个众生。

那么我们再往下看:“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这就是我们要给大家讲到为什么极乐世界叫极乐,极乐是一个什么样的乐呢?不是我们觉得现在很痛苦,然后我要很舒服、很爽的乐。极乐是自在解脱,没有一点一点对外相的执着,完全逍遥解脱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叫做极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看,凡是解脱了的圣人,就四法界肯定已经了生脱死,不在六道轮回中了,所以他们主要每天享受的都是法乐,禅悦为食。大家有时候跟着过堂念的,不是说希望大家禅悦为食嘛。那么“三界诸天所现之境”这是指的天人,天人的世界他是干什么呢?“但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五欲之乐就是,一种解释方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很舒服,为什么?因为他的世界很庄严,色身非常高大,我们常说天衣无缝。

虽然色身高大,但是身体很轻盈,一个念头很可能就真的是十万八千。特别是在这个,我们说欲界以上的色界诸天开始,就叫禅定,叫初禅,二禅,三禅,因为他们的这里讲到的禅定五欲之乐是非常心地清净的。但是有一点跟大家说,这个禅,跟我们昨天讲的禅宗的禅不一样。为什么呢?他的这个禅只不过是心身比较沉静,清净一点而已,不是这种解脱的佛知见的禅,有点儿像咱们说的这个人稳,沉稳,不像那个人轻飘飘的,他坐下来给人感觉很沉稳,这个福报比较大的禅。所以说“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这是指的天人。

那么“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大家看到了,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人有三六九等差别相?虽然都是生而为人,但是由于每个人过去的善根福德不一样,他修的不一样,所以有的是富贵,有的是贫贱,在一个社会上有差别相。所以人是苦乐相间的,有时候这个事情不顺了,很懊恼。但是这个事情会过去,又迎来了鸿运当头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舒服。很舒服,问题是好景不长,又会出现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然后又是很悲哀,就不断地在这个无常法中,就这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以叫做“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

那么到了鬼畜之境的时候,就苦多乐少了。饿鬼和畜牲来讲,那么畜牲一个是它愚痴,二一个,很多时候它的一辈子就面临的是最后的宰杀,被其他的生物给吃掉,有时候它也有一点点乐。像这个鬼道的众生,这个饿鬼也有乐。大家知道鬼道的众生乐是什么乐吗?是什么乐?像这个饿鬼道的众生啊,他的咽喉跟针一样细,肚子跟鼓一样大,他每天生活的最高理想就是我能吃点喝点。我们现在不能设想说,一个众生沦落到饿鬼道的时候,他所有的生活希望就是要想吃点喝点,然后还吃不着喝不着,这就叫苦多。乐少是什么?乐从哪儿来大家知道吗?普济寺,法雨寺,宝陀讲寺今天晚上有师父要放焰口,知道吧,一放焰口,牌位给他列起来,法界一切孤魂亡灵等等,只要牌位列到那儿了,护法就放他进到道场里面。

然后在这个主法,金刚上师的加持咒语作法下,观想下,把这个米呀,甘露水呀抛向整个法界,就给这些饿鬼来受用的,就是请他们吃点儿饭,喝点儿甘露水。开咽喉真言嘛,破地狱真言嘛,召请真言嘛,所有的这些咒语的加持力,他才有点乐,就是今天晚上能吃点喝点,这叫做救苦救难,知道吧。所以饿鬼道的众生,这就是他们的乐。观世音菩萨为了表这个法,还示现成一个焰口,就告诉我们这个情状。所以你看现在道场里面有时候超度佛事,就是这个功德。“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如果是地狱来讲,这就不用说了,大家诵《地藏经》去吧,一诵就明白了,苦到什么程度。

那么我们来知道,你看这里讲到除非你是一个无心不着相的圣人,如果你但凡有执着,你就不能脱离这个世界的束缚。这个世界是以我们心的水准而展开的,现在我们的水平展开到哪里了,展开到人的世界。所以我们目光短浅,所在乎的全部都是,我们讲到人世间的人事。很多时候我们,虽然这样给大家讲说有十法界,有六道轮回,但是我们的心量,很难立足于这个大背景下。为什么佛菩萨能够慈悲呢?就是他的视野是面向整个不如他的九法界的。所以他的这个慈悲心,看到特别是在六道轮回中的这些众生在里面翻滚,没有休止地翻滚,上上下下,他就激发出来这个慈悲心了。我们人的视野很短浅,有时候就需要这样从法上来相应,才能生起这个悲心。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一切的外境和内心都是在同步地依这个心的水准而展开的。整个十法界就代表了什么呢?就代表了宇宙的可能性,都是心的体现,就是这个条理,这个就叫“随缘”。十法界,如果你随不到佛界,你就随到九界;随不到四圣,你就随到六道轮回;随不到人天,你就随到三恶道去。就看你的这个心,缘份往哪儿随,造的什么业。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就是不管你的心随到哪里,这个心有没有变过?心体没有动过?如如不动,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只有随缘的这个状态一直在随,从来没有变化,所以这就叫“不变”。这个很难理解,你如果一直用这个以“我”为主的意识心在去判断它的话就很难理解。你一定要把自己放下,摆平。

当然在佛教里你理解不了,还有一个绝招,今天我在这儿用一下。讲法呢有一个套路叫什么呢?叫做“宗因喻”。就我刚才和大家讲的是宗和因,第一句说“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就是讲这个总的宗旨。后面白话了半天,讲的就是这个为什么这样,叫做因。好,现在还是听不懂,没有办法,只好干什么呢,再打个比喻,知道吧,叫做“梦喻”。如果你把这个比喻能够再听明白,那就知道说:当下全体都是的心的显现,任何一个世界一法都离不开心,而且万法本身就是心,心体本身。

我们来看这一段,这个心体就好比什么呢?大家来设想,“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就好像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所有现场这个就是一梦,是一个梦,对不对?那么能梦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这个一念心体,它入到这个梦里的时候,什么都能梦得见。里面我们做梦的时候有场景吧,有世界吧,甚至还有一些人遇得到,熟人,生人,不知道花花绿绿的,什么都能梦得到。但是不管你梦到哪里,这个梦境有多广多大,离开做梦人的这个心了没有?好,我现在告诉大家,这一念心体就好比做梦人的这个心,我们现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就是这个人的梦,这个人的梦如果说小的话,就是我们普门讲堂这么大;说大的话,从极乐世界到无间地狱,到兜率天乃至东方琉璃国土,全部都在这一梦之中,所以叫做“皆依梦心所现”。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人做梦,有没有梦里的梦境呢?没有这个梦境,有没有能做梦的这个心呢?它这不是两半,是什么呢?是一体的。所以大家看“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最重要的在这一点“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就是我们给大家讲这么多,不断地在提醒:什么叫心,什么叫心?我们现在还是搞不清楚。你只要把心放下来,把这个作意、注意力放下来,就看现场这个,当体就是心的本身状态,这就是心。心就是境,境就是心;心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心;心就是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就是心。就叫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就看你能不能把这个法彻底客观地给它摆平。好,这个就是给大家介绍说,这一念心性为体,这个心性我终于看到了活生生的心性了,它是怎么样的,全体的面貌就是这个样的。

下面我们就要进入另外一个环节,既然他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我们就能随着这个原理,看这个人能够让我们干什么。就是他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你可以在他工作的时候得到什么效果,这就越来越靠近,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在讲念佛求生西方的净土法门,现在我们就在往这个法上要靠,不要走远了。

下面开始,“依此现前一念心性随业转业”什么意思?就是既然这个心性它是在不变的情况下是随缘的,那我们现在当下,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代表这一念心性的可能性。大家要记住人不是有主观能动性吗,那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本身就是心的全体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利用这个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叫修行的契机开始出现。怎么出现呢?

大家来看,第一段:“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所有的前因后果都是自作自受的。自作自受的时候,从自作到自受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你过去种了这个种子,你为什么这辈子其他人碰不到,偏偏就碰到他,为什么?因为你过去世就碰到他,前三生还是他,无量劫来就是他,所有有生之年他就要狭路相逢,虽然是个冤家还要结成夫妻,天天面对你,在这个缘,剪不断理还乱,这就是什么,过去有因。但是过去虽然有这个因,这辈子碰不到了,你们这个缘法不到的时候,见不着,那么这个事就成不了。除了因还要有缘,因缘聚合,前因后果就出现了,前生后世就流淌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在这个心上,你看由心造的这个业,前面有因,这一辈子由心结合这个业再召感的因缘聚会,继续变的现行,再继续造业,这就叫心能造业。

那么现在,虽然这个心能造业,业的功能大的时候,就是我们造作的力量很大的时候,忘我地去做,那这辈子你的心很弱,你就随着这个业由着它摆弄你的心,无可奈何,这就叫已经定了的宿命。如果你说业由心造,业随心转,虽然它是业,它还不离我的这个心,你能把握住这个心的力量,把业的力量给盖住,那么怎么样呢?业就随心转了。明白吧?所以这就叫修行,为什么说我们修行跟自己的心做斗争?就看你的烦恼占上风,就是业;还是看你的智慧占上风,就是心。这两个相攻相斗的时候,哪个胜利,你是一个智慧还是一个愚痴,是迷是悟,是染是净,就在这个上面见分晓。

所以如果我们是凡夫,“心不能转业”的时候,怎么办?就被业给绑住了,“即为业缚”。那你就只能照着自己过去种的业,这辈子被动地去遭受一切的果报,没有办法,都是自作自受。那么如果你的心比较大,这个业被你看到了,听了佛法以后明白这个道理了,怎么样呢?如果业不随着心转,“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 “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转,这个生命的轨道就变了;不能转,你就乖乖地受。转也罢,不转也罢,就是这现前一念的心还没有离开。

那我们再往下看,既然能转和不能转是怎样的一个分别呢?“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我们现在就告诉他,告诉大家,什么是成佛之道,“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我们就告诉他最高妙的方法,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心与佛合,即能转业”就是你可以把这个命运怎么样?就给改了。

那么“业何以能缚心”呢?就是你怎么被这个业给束缚住,改不了呢?因为你的心力依着人之常情而走。从来没有人告诉你佛法,你也不知道轮回是前因后果而导致的这个结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看到吗?“任运作受”,就是你过去也这么造,这辈子你在受果报的时候,你依然还会在这个果报的境界中继续造业,对不对?这就叫习气,就叫烦恼。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运作受,即是业缚”,前辈子被你的行为给框住了,这辈子呢,前辈子的行为遭了果报,你在这个果报中,又有对于心上的反应,好的事情你就想享受,马上就得意忘形;不好的事情你就生烦恼,马上就怨天尤人,这又是造作的业。在这种造作的业下面,来生还得去受,这就是因为“即为业缚”,被这个造作的心上的业给绑住了。

所以大家看到的,“一切现前境界”,就是这辈子的这些事;“一切当来果报”,就是我们将来所要面对的结局。将来的结局取决于你现在的业,现在的果报取决于过去的业。那么由此一卯扣一环来看,就是只要你当下念念有所作为,有所分别,有所造业,将来的果报就没完没了,一直轮回下去。所以这叫做“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但是下面就出现了转机了,出现什么缺口啊?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呀,有的力量很强,就是想法设法一定要把这事办了,这样的因种下去,将来感的果报就是一定要来受报,躲不过去的。还有一些业是什么呢,半推半就地造,不是很全情投入地造。我打个比方吧,就比如说诸位昨天今天两天听法,如果你这两天听得非常受用非常投入,全身心地把这个业,把这个业全部给造下去,等这个果报成熟的时候,你看那经典呀,听讲开示,你自己马上,有可能来生就成了一和尚,变成法师。为什么?猛烈,这就叫定业,一定会来报。如果你这两天听得,昨天就半听不听,今天还是这么讲,哎呀,一会儿说,没办法就听一下吧;一会儿说算了吧,我自己再想想。这听得什么呢?带听不带听,进退之间,半推半就,这个业就造得什么呢?不投入,有可能将来就感召不来智慧功德果报,这就叫不定业。造善法,也是如此,行恶事也是如此。

所以大家发现没?业和心的结合,这时候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怎么样?你看,“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就是你造了业了一定会感这个果报,“以业能缚心故”。但是如果你的心,用心上面的这个道理去,我们给大家讲的这个道理,去动这个事的话,就是起心动念去的话,“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为什么没有一定呢?因为心上面随缘随的缘分的可能性太多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因果就在一念之间呢?你在倒霉的时候,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倒霉的前奏一定是你入到一个恶因缘的圈子里面,碰到不好的人,或者误入不好的事;你在行大运,鸿运当头,发财了,或者是升官了,一定是入到了一个向上的,要么是人际圈子,要么就是好事来了,遇到贵人了,或者是好的机缘,让你一下子福报显现了。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因为什么呀,就是心的缘分有好多种,就看你往哪里缘。不仅仅是说你这辈子缘到人了,你下辈子缘到天,这样的大缘,每一天你的心念往哪儿缘,都是念念刹那刹那不定的。所以为什么有句话叫做“息心即息灾",大家听过这句话没有?息心就是把烦恼心息下来了,你这个灾就召感不来了,为什么?外因缘没有机会,结合不了啦。所以在这样的立足点来讲,“前境来报皆无一定”,因为什么呢?“以心能转业故”。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个心有个什么好处呢?坏处就是它太机械化,就是让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干完了就给你记在你的账上,将来得你去承担。好的情况也是这个,它只是负责来料加工,你给什么原料,它给出什么成品,那么就取决于我们给什么原料,这是我们的主动权。

所以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往下看,下面的一段,大家看不到大屏幕的,看你发的这个纸。我们下面看这一段,“若人正当业能缚心”,这就是指一个凡夫要遭遇果报。你看,“前境来报一定之时”,你造了因果,要感召果报了,佛教里经典讲到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就是你造的这个业,有的业是这辈子就受果报,前半生做的,后半生受,今年做的今年受,今天做的今天就受。你比如说,你今天蹭地一念恶心起来了,杀了个人,结果上午杀了,下午就被公安局抓住了,把你抓进公安局,要判死刑,马上就是要还这个果报,这就叫现报。那么还有一种业叫做什么呢?叫做来生才报,这辈子造的业还没有熟,那么就储藏在来生的时候呢,决定你下一辈子的命运。还有一些业呢是后报,就是这辈子你种了这个因,但是因为你心里的这个业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业,你不知道那个业的力量大先往外出来冒,很可能这个业,藏在角落里面永远没有机会,那就不知道第三生、第四生,或者无量生劫以后再说,都有可能。但是不管怎么样“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一旦因缘结合会聚,一定要受报,永远都躲不过去。

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前境来报一定之时”,本来这是一个定业,好像是一个定业,但是呢“而忽发广大心”,什么是广大心?就是今天听闻了佛法,读了佛经,法师给开示,一下子入心了以后,我要成佛,我要解脱,这一念动力一旦起来了以后,修真实行,马上勇猛精进,每天忏悔,拜佛,每天读诵大乘经典,每天念佛念得精进不懈。这样的话,你的心突然间就转头调向,知道吧。因为你本来要受那个果报的时候,突然间被你的这个佛法一刺激,转头调向,辐射出去,就不是原来的点儿了,前方就不是原来的情形了。是什么呢?就是“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把这个命运给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境来报,定而不定”,虽然本来是定业,马上就要去受报,结果呢被你一转,转走了。就把这个恶因缘给它拆开了,因缘聚不了了,把善因缘给它插进去,运命即刻就改。大家相信这个吗?这是正面来讲。

那么反面来讲,你看“又心能转业”,为什么呢?“前境来报不定之时”,本来你造的这个业呀,半推半就造的,虽然是一个恶业,可是这个恶的情况还不太大。你比如说,两个人是死对头,这个死对头怎么来的,大家读《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五恶五痛五烧就讲过,说这两个人呀,前辈子可能有一点口角而已,就是你遇到我,我遇到你,吵了一个小架,就这么个因缘然后就各走各的了。可是这个因种在那儿,来世再熟的时候,他们俩遇见的时候,这个恶的力量会成倍地生长,有可能就会什么呀,你见了我就动刀子而不是动口角。因为这个果报它是会异熟的,变异,它会增加这个力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前辈子就有点过节,然后这辈子又遇到一起,再利用外缘的引发,很可能到一起是为了什么事情产生了摩擦,不断地升级,这个时候,有可能是什么呀,本来是不定的报,有可能是吵一下嘴,有可能就是要动刀子。

可是呢,你在上边,突然间没有了正念,失去理智,这就叫做“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就是你正在修行的时候,退了心了,这个时候怎么样,业障现前了。为什么我们说某某某突然间修行修得把业障给逼出来,称之为业障现前,就是这个原因。他退了心了,退了心了的时候,业障一现前,会怎么样呀?“业能缚心,则前境来报,不定而定”,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结果把它给恶化了。这段话能理解吗?这就是这一念心体,业和心,是业转心还是心转业,它的原理。

那好,我们做一个现实的一个引子吧。上午大家不是都在读《普门品》吗,有没有读呀?《普门品》里面讲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怎么救的呀?救七难,是不是?说:若为大水所漂,念观音菩萨,水就退了;若为火所烧,火就烧不着了;有什么罗刹鬼国,你看咱们这个舟山渔船入海去求宝嘛,在经典里面讲到说,入海求宝能够得百倍千倍的利,就是这个成本低收获大,但是一旦这个船失事的时候,就是被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其实就是你的业报来了,要受这个报,也是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即刻就脱离这个险境;你没有儿没有女,只要你常念常恭敬观音菩萨,会怎么样?立刻就会有福德智慧之男,端正有相之女。这大家都读得历历在目,对不对?

那么大家要知道,这就是我们此处讲到的这个法,什么法呢?为什么在这个灾难来临之际,其实就是我们过去世造的业,因和缘要干什么呢,要会聚的时候,这个果报要来了,这个定业就决定要来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间,你起了一念完全对观音菩萨决定的信心,大家要知道这个为什么说佛法从恭敬虔诚中求呢,这个力量,恭敬和虔诚心的力量是非常大,因为它清净无染,知道吧?你看我们,我这个最有发言权了。在普济寺呀,每天我们去上早课,或者说,有时候到大殿里面去转转。全球的这个来,跟观音菩萨有缘的这些眷属们,来到这个毗卢宝殿来拜观音菩萨,大家去正法讲寺去看看,有五个字叫做“慈眼视众生”,对吧?这就是观音菩萨的功德,他发的这个心叫做“慈眼视众生”,所以他也是有这一念心体的,他造的这个业所召感的果报就是,一切众生的慈眼来视他。所以大家不信去看看,我就看到这个圆通宝殿的这尊毗卢观音,不管你是男女老少,天南海北来的人,只要你一进这个毗卢宝殿,一看到这尊观音菩萨,最次最次的人就咯噔地跪下,马上合掌磕头。磕头的时候呢,那个眼神我就看到,就是非常的单纯恭敬,很诚。

再过一点的,有的就是马上就痛哭流涕,就跟真的是这个浪子归乡一样,见到久别的亲人,就是对观音菩萨就如此的信赖,没有一丝一毫的这个隔阂。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也是观音菩萨过去修行所造的业,所发的愿,利用他的一念心体,所以人家的这一念心体所感的人,你想想这些人里面没有脾气暴躁的人吗?没有性格比较恶劣的人吗?都是善人吗?不可能吧。我觉得甚至还有十恶不赦的人,对不对?可是无一例外。为什么看观音菩萨的时候全部眼神都是一样,这就是观音菩萨修行的巨大的功德力。他的这个功德力就含藏在“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里面。所以大家读《普门品》,为什么说持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跟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功德正等无异,读到这一句了吗?

那么好,这就给大家讲这个原理。就是我们正在要受这个果报,危难之际的时候,突然间你正念一提,全身心地仰靠观音菩萨,这个力量非常大。再用自己的意识心,其实还是我们现前一念心体,再持诵观音菩萨的清净功德,这是他修行的功德,全部一股脑就给了你。念念这样地去干扰,投入观音菩萨的功德力量,念念地去干扰,念念地去改变这个轨道,所以马上就是前境来报的时候呢,我们的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心就能够转业。这个业力一转,你的命运轨道马上改变方向,体现在我们人的视野中,我们当下的这个场景里面就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就这么简单的原理,就叫做寻声救苦,这个能听明白吧。刚才我们讲的这一段的道理,就在此处,跟早上大家共修的一模一样。

好,那么我们现在的情形,顾及到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大家来看。“然”,就是无可奈何,没办法了。什么呢?“业乃造于已往”,对不对?过去世已经把业造在那了,对吧?“此则无可奈何”,就随缘消旧业就可以了。不管来了好的事,坏的事,你不要太在乎,不要太上当,为什么?因为它是我们过去造的因,现在感的果。所幸的是什么呢?机会来了,“发心与否,其机在我”,这就是我们给大家讲法的功德就在此处。你能不能听进去,这个道理你受不受用,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把这个心发起来,这属于你的主动权。所以你看,其实造业、转业就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上,不由别人的呀。因虽然在那里了,我们现在改这个缘就可以,我发心本来在轮回之中,现在我发心要解脱,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这就是其机在我,不由别人。告诉大家修行之法。

那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一段:“如吾人即今发心念佛,求生极乐,或观依正或持名号。”或观依正,就是你心里想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像经典里面讲到的七宝池呀,八功德水呀,这个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等等这些,包括经典里面描绘的,这个到八功德水里面,洗一个澡会怎样怎样的,全部的殊胜功德,你尽情地去观想。或者一心一意地执持名号,这两个方法。“念念相续,观念之极”就是完全忘我地就以这个事为根本。大家发现了没有,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呢?心就没有杂染,不会造业了,只是一味地还是依着现前一念心体,全部投向什么呢,西方。全部投向西方。所有的内容都被西方极乐世界给占据撑满了。

那大家想想,一旦果报成熟的时候,你往哪里生呢?你想轮回都没门儿了,来不了了。为什么,跟娑婆世界没缘了呀。因为跟娑婆世界离开又离开,离之又离,出离心现前了。跟极乐世界是什么呢,“则心与佛合,合之又合,合之其极,则心能转业。前境之娑婆,转为极乐”本来在娑婆世界是一个苦海迷路人,突然间一念,被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了极乐自在者。“胎狱之来报”,本来要投胎转世,又不知道到哪儿,投到人胎里面还算好的了,知道吗。有可能到鱼肚子里面,马肚子里面,这个狗肚子里面,猫肚子里面,都有可能。那怎么办呢,“转为莲胞”,莲花化身。还是利用这一念心。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就是在因缘会聚,因缘会聚的这个原理上面。那我们造了那么多的业,善业也罢,恶业也罢,现在我们,大家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个殊胜的因在那儿。这个因是最根本的,每个人都有这个因,就是天然之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过去我们造了那么多的因都在那儿,但是这个是根本因。如果你能让这个佛性开始显现,那么你就不断地给他制造佛缘。听法,听经闻法,学佛修行,精进不懈,全是佛缘。带着我们本有的这个佛因,佛性之因,不断地修行佛法,你说将来不成佛干什么呢?这就叫佛法,就叫成佛之道。所以第三个就是转给大家什么呀,依着现前一念心性,我们要学会随业转业。

听累了吧,好了,给大家稍微放松一下啊,开始讲故事了。讲了这么严谨的道理呀,你不要忘了,我们要把这些道理融化在自己的身心世界上。我讲经也算十多年了,最大的经验就是:说时似悟,对境又迷。头头是道怎么也用不到自己活灵活现的这个现前身心世界上,所以真正能够用在此处的,你是真的听进去了。所以我现在给跟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被业给转了,什么叫做心能转业。我告诉诸位,在这个,就近来讲,普陀山原来我们的老方丈和尚叫做妙善长老,大家知道哈。在他之前还有一位老和尚叫做悟道老法师,听过吧,后来是新昌大佛寺的老方丈,特别庄严,两个耳朵就这么大,就跟阿弥陀佛似的。我拜见过一次他,在岱山的极乐寺,那个也是他寺院的下院。

老和尚在那儿,每天人去拜见的时候呢,他就这么窄这么长的一个条儿,什么也不写,就写“南无阿弥陀佛”,还给过我一个条儿。但是说起来惭愧,我那个时候呢,净土还没太入心呢。说老和尚这是这么吝啬,给这么窄个条儿,也不给写一副字。后来呢因为我跟他的一个小徒弟是同学,听到他种种的殊胜功德,这个神通显现,包括往生以后的种种瑞相呀,舍利呀,才知道说这是一位大德。

那么最近我还听过这位大德他当时修行过程中的一则公案,是我师父讲给我的,我今天也讲给大家听。因为老和尚嘛,他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还有一些特殊的时代,对不对。大家知道特殊时代的时候,老和尚受了很多苦呀,什么苦呢?被骂作牛鬼蛇神,那会儿都看不起和尚的,躲得远远的。那么在那个情况下,有一次老和尚不知道是办一个什么证,类似于我们现在办证呢还是做什么事情,反正到一个公共场合。到了一个公共场合的时候呢,他坐在一个凳子上等着。诶,另外也来了几个当地的妇女,中年妇女,也要做这个事情,也在这儿等着。结果呢这几个女的,往这个长的凳子上这边儿一坐,老和尚就站起来了,知道吧。

站起来以后呢,把这几个女的就惹恼了,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不知道僧宝是个宝,都以为是寄生虫,知道吧。说你这个臭和尚,你看看这臭和尚,这个陈旧的思想,封建思想,他看不起我们女的,还不跟我们一个凳子上坐,你看我刚刚坐下去,他就站起来了,就把他骂了一通,知道吧。骂了一通呢,老和尚的徒弟就受不了了,就觉得说你竟然这样的来呵斥我师父,出家人你不恭敬倒也罢了,你还这么去用这个恶言相向,就准备给她理论两句。结果大家知道当时老和尚怎么说吗?老和尚说,你们愚痴呀,你们没听出来吗,她在赞叹我呀。说赞叹什么呢,她在赞叹我修行好呀,赞叹我持戒持得严谨呀。你看女众往这儿一坐,我觉得这个,我是个出家人,不合规矩,那我就让座就起来了嘛。

所以你看一样的事情,徒弟听起来好像什么呢,不抬举他师父,是不是,骂你这个臭和尚看不起我们女的。可是人家老和尚呢,他马上就转为法喜,转为道用了,他说这是赞叹我持戒严谨,没有过失。因为男众女众,男女有别嘛,何况他还是出家人。这个念头这就叫做什么呀,转念转心。诸位,我们也要学会这个转念转心。

我前段时间跟着师父去澳大利亚去弘法,一路要坐十几个小时,把我的腰又给坐坏了,这个腰病又给坐犯了。我这个性子也比较急,说这还要弘法,我连个侍者都当不了了,这个旅行箱都给提不动,废了,就很懊恼。后来最后想想说,我这是带着弘法心出来,遭了这么个遭遇,我说很可能这是过去的果报,由于我讲法的功德,提前给我召感出来了,赶紧受完了就了,马上这个心就舒服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不是说安慰自己,只要你的正念,佛法的正念在,即刻心就能转,业就能转。心一转业一转,我告诉大家,这个业障还消得快,还犯得轻,然后就这么过了,过了就还了债就了了嘛。了缘了缘嘛,吃苦了苦,这就叫转。所以你看修行就是要点点滴滴,这就叫“依现前一念心性,随业转业。”看你是随着它,那么就怨天尤人,还是主动去转。

当然像我们讲的老和尚呀,或者什么,这都属于什么呢?积功累德地转,真正等我们完全彻见这一念心性的无边功德的时候啊,大家要知道,是可以立竿见影地转。在经典里面讲到什么呢,就是登地的菩萨可以有什么功德啊,把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可以直接扔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知道吧。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看起来它就跟手掌里面放一个芒果一样,随便就扔到十万亿佛土之外,这就叫心能转境,知道吗。

释迦牟尼佛在讲法的时候呢,他的听法弟子说,说你天天给我们说净土,为什么我们跟佛在一起,我们看见的还是染土呢,还是娑婆世界,还是这么陋劣的,哪里有七宝呀?都是砖呀瓦呀木头。结果,当时释迦牟尼佛就用脚把地一跺,跺了一脚,整个娑婆世界就变现什么呀,他自己受用的清净国土,给所有的人就看见了。说,娑婆世界在我眼中,全是清净国土与极乐世界无二无别。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把这一念心呢应用自如了,想转就转,想好就好,想坏就坏,想染就染,想净就净。为什么,因为彻底空掉了,彻底净掉了。

所以大家读这个,在《无量寿经》里边呀有一段,非常华彩的乐章。就是讲完《无量寿经》以后,为了让与会的大众,全部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结果呢,释迦牟尼佛就当时问阿难说,你想不想见西方三圣,想不想见阿弥陀佛?阿难说愿见,愿见彼佛妙相庄严,原话不一定是这样的,就大概这个意思。结果呢,释迦牟尼佛就直接把极乐世界现给阿难和与会的大众来看。当时描绘的说,阿弥陀佛就像须弥山一样,整个的这个光芒遍照,他的光一出来以后,所有的光芒都没有了,就像那个,形容像劫水一样,弥满世界,滉漾浩瀚,就是整个清一色的,全是阿弥陀佛的光。大家想想,这就叫转境。佛你看不但能把自己的境转了,而且给你听法众,你没这个能力,他可以加持你,替你转,从见娑婆世界,直接就转的见西方圣境,见西方三圣。大家不要听了以为这么恢弘的场景,还没有离开什么,现前一念心性。所以,说到此处,大家能够有点儿理解,为什么题目叫做“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歇得差不多了啊,再把神提起来,我们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了。既然提供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那么我们跟佛,难道说我们现在凡夫的心体是很染污很脏,佛的心体是很干净很智慧,那么难道我们是将来把我们的这个心给丢掉,把佛的那个心给拿来吗?超凡入圣是这么超的吗?转染成净是这么转的吗?我告诉大家,不是的。我们的这个现前一念的心性,跟佛的现前一念的心性是质量一模一样,一点儿都不少不差。佛的一念心性,跟我们的质量一模一样,他一点儿都不多。但是就是现在,我们把这个心性给什么呀,用坏了。用坏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去依着这一念心性去转,就要开始什么呢,依此一念心性,感应道交了。怎么感应道交的呢,非常简单,大家来看,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概念,这就开始现在需要大家的心又跟上来,随文入观了。讲了两天了,现在都找不着一念心性在哪里,下面我们就开始先找着这一念心性,把它锁定。大家来看:“最初迷真起妄,则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听出来一个眉目了吗?我换一句话表达一下啊,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谁?我,是不是?每个人刚生下来就是说,我就是从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出生的,对不对,我不知道我将来什么时候往生哈。

假设吧,今年二零一八年,我四十多了,再往多算少算算二十年吧,说二零三八年,宏海法师圆寂往生了。从我七五年出生,到,刚才说多少年,三八年往生,出生之后,往生之前,我们念念,有一念离得开我吗?离得开没有?离开过没有?一直都活我的幻相里。我们,大家都是从各地方,最近的从定海,舟山,最远的从北京上海,来到普陀山。不管你今天出去旅行,我们说,从北京坐上飞机飞到上海,从上海坐上飞机飞到纽约,你从这儿到那儿,上飞机之后,落飞机之前,你,有变过吗?还是我,所以大家想想,我们活在这个时间的流淌中,活在这个空间的转移里,有没有离开过我呀。始终就是我的现前一念的错觉,才以为时间在流淌,空间在转化。实际上,从来就是现前一念心性,没变过,活就活的这一念心,错以为是我。这个能理解吧,能理解我们再套这句话,你看啊,最初一妄就是我们常不是说,无量劫来一念无明,对不对?轮回到六道中了,三界内了。那么将来我们成佛了以后,彻底到了故乡风月了,再也不在六道轮回中了。

我们轮回之后,到成佛之前,离开过这现前一念心体没有?彻头彻尾就只有这现前一念心体。所以大家看:“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我们现在这么多的妄想,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纵横交错,其实就是这一念心而已。三千大千世界就这一念心,无边国土就这一念心。我们一辈子以为有个我,就这一念心,我们生生世世轮回,以为我在轮回,还是这一念心。我们做凡夫就是这一念心,我们将来成佛,也作阿弥陀佛,还是这一念心。所以首先我们要生起决定的信心,这个玩意儿太简单了,永远出不了这个手掌心,我只要锁定这一念心,就可以了。你要把这个信心建立起来。不要以为说,那我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的业,还是这一念心。就跟你不知道给这个地方堆了多少柴火,只要你一句阿弥陀佛,点着了,这火就把它烧得干干净净,一火就烧光了,这就叫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还是这一念心,大家知道吧。

既然如此的话,好了,我们真的知道这一念心原来不过如此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来解一下,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意味着这个心的状态进行怎样巨大的超越和转化。大家来看,“今以此念”到了第二段了,“念于西方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这是我们现在发了信愿之心,开始就用这个现前一念,把它什么也不干了,只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带着信愿求生西方。大家注意啊,“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含互照”这句话能听得懂吗?我们来做一个现场实验啊。大家现在把我们的心调动起来,观想西方极乐世界,那儿就是西方。你想我们现在一念心,召感的是现前的普门讲堂,当我们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把心投射到西方的时候啊,这个时候,大家知道吧,西方依正就在我心中,就是我的这个心,所开的花,所结的果,不是现前的境界和娑婆世界的情景,是什么呀,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准确无误跟经典里面描绘一样的情形,已经成就了。

就在我们刚才一念想西方的时候,这一念,我们生活的就不是在娑婆了,知道吗,就是在西方了,刚才那一念。但是我们现在又回到娑婆了,因为只有一念。可是大家要知道就这一念,已经把刚才这一念心体已经占满了。所以等于说刚才我们已经往生了一下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念佛的时候呢,西方依正就在这个我的现前一念心体中,是不是这样子的?那么我念佛的时候,我的这个心就没有放在娑婆世界的这个国土了,放在西方依正之内了,就是这个心,不管怎样,都是显现的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娑婆世界)已经与我无关啦。所以如果我们真能够在念佛的时候,观照到说,就像两面镜子一样,我的心也是一面镜子对不对,极乐世界的这个场景也是一面镜子。阿弥陀佛的心也是镜子,娑婆世界也是镜子,那么我现在这边镜子影的是娑婆世界,我不影娑婆世界了,我照着极乐世界,就等于是说我们的心在念佛了一样,是不是?那么我们的这个镜子已经影出来的全部是西方国土和阿弥陀佛。

正当我的镜子影出来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呢,那么这个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已经全部就在我的这一面镜子之中出现了,是不是?所以大家要晓得,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啊,我们的心已经就往生到西方了。所以我跟大家讲,如果你能够锁定这现前一念,知道是这么回事儿,念念这么念,知道这个巨大的功德有如此不可思议,念念如此念,天天如此念,尽形寿如此念,你说,极乐世界将来,能不能成就?所以我跟大家讲啊,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边说到,“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但是我们一般都只能理解到说,我念佛念得好,我将来要往生。其实殊不知,正在我们现在,就是我们在但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只要你万缘放下,一念佛号提起来,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又一念,一念又一念,不断地念,每一念我们都在什么呢,都在见佛,每一念我们的心,全体就是佛,这就叫现前见。

可是,现前见,我们现在不知道。只不过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这个根身器界呀,它是在密随心转,但是我们肉眼凡胎还感知不到。我们能够见的时候是什么呢,是到临命终的时候,因缘成熟了,念的这个积攒够了,所以这个时候呢,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异香扑鼻,天乐盈空,瑞相满堂,大家说他往生了。可是大家想想,他往生真的是在临终的时候才往生的吗?还是在今天开始,我要发愿往生的时候就已经往生了?这就叫现前见佛。临命终的时候叫做当来见佛。你念佛的时候,就这一念对不对,将来我们见佛的时候,还这一念心性;我们成佛的时候,还是这一念心性;我们度众生的时候,还是这一念心性,没有离开这一念心性。大家想想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呀让你去悟,就太难了,悟不到,你只要相信它就可以了,“悟之最难,信之最易”。我特别担心,我讲的你听不懂,能听得懂吗?能入进来吗?那我告诉大家,如果你能够终生受用,就等于说禅和子已经大彻大悟,参学的事儿,已经尘埃落定了。一切法就在这个法,因为一切心离不开这个心。就好像我们现在误以为,刚才讲到了,就比如说我们,打个不吉利的比喻,就像我们生病,大家想想,我们生病,是从生病开始生的病呢?还是直到病了以后才生的病?还是到检查出来,才知道我有病?是什么时候有的病?一念病在我们身体里边生的时候,我就病了。我一念心在念佛的时候,我就往生,就见佛,就成佛,知道吧。只不过我临终的时候,被阿弥陀佛接到西方,最后自己成佛,也成了阿弥陀佛了,到处去接引众生,也让他们往生西方,还是去成阿弥陀佛。这就等于说,直至检查出来,确定我病了的时候,啊,才病了。可是其实,所有的功德都起于我生病的那一刹那,就这个意思。这就叫做“两镜交光,相含互照。”

那么如果说,能够这样理解的话,大家想想,为什么阿弥陀佛他敢在发愿的时候,说了一句说:有人念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临终的时候,我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说我要不跟所有的西方清净海众去接他,现在他前,我就不成佛。他为什么敢这么说呢?《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大家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敢这么说?大家明白了没有,就因为这一念心性。阿弥陀佛就是利用这一念心体,他知道它有这个作用,他就顺着这个心体的作用,发了一个四十八大愿,借着愿力的作用,必然要现在其前。所以他就打保票,一定会现在其前。释迦牟尼佛也是明白了这一念的心性,他知道阿弥陀佛对于这一念心性已经用到极致了,有了这个方便,所以他就拍着胸脯子做担保人,说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也是不离这一念心性。佛都敢做这样的保障了,我们自己也要敢做这样的保障,为什么?一定能够往生。

大家看下一段,来看,“但此心性,乃生佛平等共有”。众生,每一个众生,和十方三世诸佛,是平等共有的。“不偏属佛,亦不偏属众生”但是如果说,“若以心属弥陀,则众生乃弥陀心中之众生,若以心属众生。则弥陀乃众生心中之弥陀,以弥陀心中之众生,念众生心中之弥陀,岂众生心中之弥陀,不应弥陀心中之众生耶”,有没有绕进去?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要体验的。你看第一段,就是前几句话说,“但此心性,乃生佛平等共有”。我们现在现场也看一下,大家想,我们每个人现在的这个,不要说用思想来形容,就用觉性吧,是不是平等的?人间不是有一句话吗,跟你说句悄悄话,咱们把这事儿办了,什么样呀,你知我知。有没有?现在我讲法,我问一下大家,我说话的时候,我也知道我在说话,你也知道我在说话,我也听到我说的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你也听到我说的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我问大家,知道我说话,你也知道我说话这个“知”,是只有你的知和我的知吗?还是大家一个知?怪得很啊,我说话怎么传到你耳朵里面去的?

我问大家,听得懂听不懂?大家说,听得懂。你的“听得懂”怎么传到我耳朵里来的?你想过这个事儿没有,还是一念心体,“马蹄无处避残红”。这一念心体,就是我们交流的平台,你们知道吗,这一念心体也是我们见佛性的这个机缘。但是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不知道。每天在用它,还不知道。现在我们既然知道它是这个样子的,要锁定离不开。而且在念佛的时候相互是什么呀,感应道交的。那么我们就要确定,只要我念佛,不可能见不着佛。为什么呢?你看,这一念心性,我们跟佛是平等的。但是如果站在我们的角度,这个时候我们用这个心来念我心中的南无阿弥陀佛嘛,还是这一念心,对不对?那么就说明这一念我的心,其中还有我心中的阿弥陀佛,对不对?如果说这一念心,站在阿弥陀佛的角度,就跟说这个“知”立足于你们的角度的时候,你们知道我在讲话,这个“知”立足于我的角度的时候呢,我知道你们在听我讲话。

这个心属于我们的时候,我们用我们的心,念我们心中的阿弥陀佛。这个心属于阿弥陀佛的时候,“则众生乃弥陀心中之众生”,就是我们也是阿弥陀佛心里面的我们。不管这个心在我们,还是在阿弥陀佛,我们和阿弥陀佛都在一个心中,能明白吗?既然在这一个心中,为什么一个心中的我们念一个心中的阿弥陀佛,那么一个心中的阿弥陀佛就会来接一个心中的我们,这是打了保票必定如此的事,绝不会错的,这就叫做感应道交。为什么,因为还是依着这一念心体。还是依着这一念心体。所以为什么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不知道这么给大家排云布雨地讲了半天,心里有点数就可以了。

后面我们再有最后一个往往容易出生的疑惑给大家摆平。什么呢,就是说既然都是这现前一念心性,那我们平常在佛法里面不是讲到说,这一念心性是不生不灭的,听过吧,它是不来不去的,它是如如不动的。既然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好像千里迢迢地去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大动吗?这不是从这儿到那儿吗?这不是有此有彼吗?对吧。那么又说这一念心性是不生不灭的,可是我们就娑婆世界死,要极乐世界生,这不是有生有灭吗?这就是我们对于生灭法只从道理上听,就有了矛盾对立。如果做一个现实中的实验,你就知道,生灭和不生不灭完全是一回事,也是这现前一念心体。

好,我们下面就看彻悟禅师怎么给我们把这个最难会通的道理给会通清楚了。这是最后一下子我们来学一下,“依此一念心体论证不生不灭”。这个是什么一个意思呢?大家来看,彻悟禅师是这样开示的,说往生西方是怎么个道理呢,“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两句作一句看,则事理圆融,所谓合则双美也。若两句作两句看,则事理分张,所谓离之则两伤也”这就是说这两句话呀,你不能把它掰开了看。因为我们有时候,执着了“生则决定生”,就受不了“去则实不去”了。为什么,说我们明明往生到西方,从娑婆去到极乐了嘛,你为什么说去则实不去呢?那么如果执着了去则实不去,就是当下就是极乐,我们自性就是弥陀,何苦那么远跑到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的,大家知道吧。真正的是这两种见解要结合起来看,虽然有往生,可是不是真的千里迢迢的生,而是一念心体中,横超的生。虽然有千里迢迢的去,但是实际上没有去,为什么,因为就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体之中。所以这两句话就合在一起来则双美,就是这个法就是圆融无碍的;如果你把它分开来看,就双伤,这个法你就掰成两半了,不是圆融无碍的。

所以你看就讲到说:“若不合此两句作一句,便当演此两句作四句,谓生则决定生,生而无生,去则实不去,不去而去。”这个法妙不妙,你怎么理解说生则决定生又说无生,明明去了嘛,又说实不去,不去又说去,这可怎么办呀。首先给大家讲,这句话的起源是有一个叫做,不是彻悟禅师说的,是有一个叫做天衣义怀禅师。他有一次就是问自己门下的弟子们说,如果说舍了娑婆世界去求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不是取舍的分别心吗?这不是众生的妄想吗?那么如果说没有净土,此处就是净土的话,可是佛说了就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我就考考你们,怎么会通这两个法。

他就问门下的弟子。结果这些门下的弟子们就答不上来,他自己在那儿坐了半天,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叫做“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大家能不能理解?能理解这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能不能?哎呀,居然有的人也在点头,真的能吗?还敢点?哎呀,这是菩萨示现的哈。不管你懂不懂,我告诉大家,你尽管点头。为什么?因为说时迟那时快,这个法呀,根本没那么高妙,此时此刻这个人世间,娑婆世界就到处都是。

我打一个比方,现在最流行的,你们抢过红包吗?微信转过账没有?转过没有?收过红包没有?好了,这个法就发明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说现前一念心体,处处都在演这个无上甚深法,都是往生法,但是我们就找不着。你看啊,我们在微信转账的时候,我的手机给你的手机转,对不对。你说我这儿点一下,一点发出去了,这叫做什么呀,不去而去。为什么,因为我的红包这儿点一下发出去了,可是这个还在我手机呀,没有真的从我的手机挪了一个什么东西到你的手机,对不对。可是问题是你那儿嘭地就出现了,然后你手一点,马上就收到你的账号里面,这叫做什么呀,无生而生。可是虽然无生而生,生到你那儿了,生是出现了,因为真的我的钱到了你账号上了呀,这叫做什么呢,生则决定生。虽然我的钱到了你账号上了,可是问题是我也没有点钱给你呀,你也没有点钱收我的呀,你说就这么我一点你一点,就不知道怎么不可思议法你就把我的钱收走了。

这叫做去则实不去,因为我没有给你啊,但是你真的收到了。你能把这个法给我讲清楚吗?能不能讲清楚?讲不清楚,就现前分明的一个转账,抢红包法,我们都讲不清楚。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不可思议,一念心体不可思议,众生的信心不可思议,诸佛菩萨的神通不可思议,我们的业力不可思议。那怎么办呢?只有什么呢,相信它。一念决定信心,成就一切不思议法。你不要以为我们这个手机转账法就不是由信心信出来的,你不相信手机能有这个功能,它会出现这个作用吗?你不相信这个能转钱,你会点吗?他不相信能收钱,能够收吗?可是一切的好像什么作用都没有的过程中,所有的作用都成了作用,这就叫做“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虽然随缘随的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可是,我们依然不变就是这一念心体。这就叫做“本论以众生现前一念心性为体”,它就长这个样子,它就有这个作用,它就能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它最后就让我们能够成就。所有的三藏十二部都是为这一念心体做注释的。这就叫“显体”。

那好了,我们也知道它叫这个名字,长这么个模样,那你光有模样不行呀,你好看没用啊,好看你又不能吃,也不能用,你得真修实干呀,你光说不练不行呀,那怎么办呢?

第三个要开始了,我们要知道,它是有职业的。你虽然这个现前一念心性这么明摆着,这么好,可是你如如不动地不去用,它的作用可不是白白给你显现的,知道吧。所以光知道道理还不行,你还要知道怎么干,这就是我们第三个概念:“本论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宗。”就这么干。所以大家要知道,“真为生死”就是让我们认清形势,面对现实。我们现在还在生死苦海中,虽然我们一念的心性跟佛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的行为还是众生的行为,还是贪嗔痴的行为,那我们就在这个上面要开始修行。“发菩提心”就是我们要有立场,要摆正姿势,佛弟子是干什么的,不是玩儿的,也不是让你就这么晃晃悠悠,是要成佛的,才能叫佛弟子,才能叫学佛人。那么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操作方法是什么?就是以深信愿,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彻悟禅师语录》给我们带来的修行手段,明天开始就讲这个纲宗法要。

0:00 / 0:00
马蹄无处避残红1
马蹄无处避残红2
马蹄无处避残红3
马蹄无处避残红4
马蹄无处避残红5
马蹄无处避残红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智者大师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什么...

在家念佛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

梦参老和尚《佛七开示》

第一日 上:念佛的障碍 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把...

四十八大愿——(第44愿)修行具足德本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夫欲念诵,灭罪障,助菩提,应须发愿。先净三业,十指...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佛教词典】斗

(一)计物量之容器。法华经卷七(大九·五九中):“亦...

【佛教词典】菩萨所观四智

【菩萨所观四智】 这是菩萨悟入唯识之理以前,所成就的...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

只要能这样做,地藏菩萨都度脱你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

僧人的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呢

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像我在寺里看到比...

嗔恨心的危害

许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对境时,例如别人做了自己不喜欢...

善恶果报看似不相应的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善恶因果报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 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