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净界法师  2018/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把攀缘心生起的因缘跟它的处所,先提出一个问。我们看经文: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佛陀问阿难尊者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当初发心要跟佛陀出家,你说是因为你这一念心去攀缘佛陀殊胜的三十二相。这当中有一个能所,能缘的是我们这一念攀缘的心,所缘的是三十二相。那你现在说一说,你是将何所见?谁为爱乐?你这当中一定有一个“见”跟一个“爱”,你是用什么来见到三十二相?又用什么东西来爱这个三十二相呢?就提出这个问题。这是把他那个攀缘心的相貌标出来。

我们看阿难尊者回答。“阿难白佛言”,他说:“世尊啊,我在整个爱乐三十二相的过程中,是用两个东西来爱乐——第一个是心,第二个是目。”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心目,就是本经后面说的六根门头。可以说,我们整个心对外面的造作,没有离开六个门。六根门头其实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前五识。前五识依止五根去取外面的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尘境,产生一个影像,色有色的影像,音声有音声的影像。假设我们是善业比较强的人,我们会产生比较美好的影像;如果我们是属于罪业深重的人,就产生一个卑贱苦恼的影像。总而言之,这个影像的取得就是用这个目,用这个前五识。

然后前五识把这个影像再丢给第六意识来分别,第六意识就会产生一个感受跟想法,这个想法就会发动他去造业。如果产生一个正面的想法,就造善业;如果产生负面的想法就造恶业。

所以,阿难尊者说,我是用我的眼睛来取得佛陀三十二相。因为您佛陀三十二相是外面的东西,那要把这个相变成受用,要经过眼睛的转换。比如说,我们今天看这个佛像,每一个人看到的不同,就表示每一个人有不同的眼识。所以我们的前五识去攀缘佛像的时候,每一个人得到自己的影像,因为我们过去所造的业不同。我们一定先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先取得外在的相状,然后再交给第六意识去产生种种快乐和痛苦的感受,产生种种善恶的想法。因为我产生一个好的想法,所以我就发心要出家,愿意舍离生死。这就是我攀缘三十二相的整个过程。

蕅益大师说,其实佛陀已经透露出一个消息,佛陀的意思是说:你攀缘我的三十二相有什么用呢?这是我的三十二相,不是你的三十二相。你对我的三十二相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跟你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这毕竟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不是你阿难尊者的三十二相。你要成就你的三十二相,你还得向你内心中去求。

在念佛的时候,禅宗都会说“念佛是谁”,就是你要回光返照。你那个明了的心,本来就具足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你是假借这个佛号把它开显出来而已。你不要老是心向外攀缘,你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这个地方佛陀有要阿难尊者去回光返照的这一层意思,但是从经文看,阿难尊者他没有体会出来。“征起缘心”就是征问阿难尊者去攀缘胜相的这一念心——主要就是根据他的眼睛去取相,由第六意识来分别,而创造一个殊胜的想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会有「神鬼精灵」这类众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阎王也喜欢别人拍马屁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

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

《楞严经》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

斌宗法师《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

前言 所谓色身:乃是佛教一种述语,在一般人叫做身体...

财神之王药师佛

一、前言 一般介绍药师法门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修持药...

论人当取其长,做事先审其害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佛教词典】九心轮

(名数)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

【佛教词典】伺察毗钵舍那

【伺察毗钵舍那】 p0709   瑜伽七十七卷四页云:云何...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

变成富人又能怎样呢

每天,渔人都要驾着自己的小船,到湖里捕鱼。他的经验...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问: 《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娑婆求空空愈远,往生极乐入有得空

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

恶语之害

佛陀在袛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

理财十事

谈情、做人、理财、处事,似乎是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

大安法师:念佛不求往生与五逆十恶者相同

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

一个人会造业,一定是先有一个思想

此中说缘起者。如说: 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异熟与...

十二因缘法

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