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倓虚法师  2019/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说个名词吧,大家不用细讲就可以知道,也就能躲避呀,所以这个烦恼有六种根本烦恼,随着起来有二十种随烦恼。

这个根本烦恼是什么呢?贪心是一个烦恼,有贪心就容易起烦恼,贪不足烦恼就来了,瞋恨心也是一种烦恼,愚痴心,煳涂人做煳涂事,愚痴也是个烦恼的根。贪、瞋、痴!

你自己有点学问,或是有点家业、有点地位,高傲的心,瞧不起一切人,这也是烦恼的根本。所以再向下说,这个烦恼就很多啦。贪、瞋、痴、慢,高慢心,有疑惑心,你哪一种事情也放不下,你总是老疑惑。

贪、瞋、痴、慢、疑,另外呢?还有个邪知邪见,没有正知正见,这是六种的根本烦恼。

二十种随烦恼

随着他还起了二十种随烦恼,他分小随、中随、大随。

十种小随烦恼

这小随烦恼就有十个,十个是什么呢?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悭。

忿就是忿怒了,这种烦恼是孤起的,叫小烦恼,这个东西也是苦恼事,也是受苦的地方:恨,恨起人来,这也是烦脑,这是小烦恼,孤起的,单单的起来的。恼,恼怒。覆,是什么呢?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很遮盖着,心裡总怕人知道,横拦竖遮着,怕人知道,这个名字叫覆。所以啊,忿、恨、恼、覆、诳!诳什么呢?诳言诳语啊!尽说瞎话骗人,所以,这都是烦恼的根本,这是随着贪、瞋、痴、慢、疑、邪见这六种根本烦恼起来的。这是有五个:忿、恨、恼、覆、诳。

底下还有五个:谄、骄、害、嫉、悭。谄是谄媚人,俗语讲话统是巴结人、熘哄人、奉承人,就是这一套,所以叫谄媚。骄,有点身份、有点财势,这个骄傲的心就起来了,这也是烦恼呀!这是个小随的。害,看你这个人和我不对劲,想法要害他,这是害人的害。嫉,嫉是嫉妒,嫉贤妒能,看人家能耐比我强,恐怕他盖着我,我就嫉妒他,想法总是要把他除掉了,这就是嫉妒。最后,这个悭,这个悭是什么呢?刻薄悭吝、片善不为,他不但不为,而且人家要做善,他在外边还说些不好听的话。所以,这十个叫小随烦恼。

二种中随烦恼

还有两个中随的烦恼,是无惭、无愧。

人得有个惭愧心,惭是对自己得要对得起,别说对待,就是做的事情、说的话、心里的思想,也得要对得起自己,这就叫有惭的人。

有愧的人呢?总得要对得起人,我做出事来、说的话、我心里的思想,都能对得起人,这对得着人家这就叫有愧、对得着自己这叫有惭。你说这个无惭无愧,他做出事情来,也不怕对不起人、也不怕对不起自己,他全不管。只要我对着我的心思,我就要做,这叫无惭无愧,这叫中随的烦恼。

八种大随烦恼

余者,还有八个大随的烦恼,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这八样,头一样就是不信。管你什么,我也不信,我就信我吃饱了、穿暖和了,有银子、有钱比什么都强,旁的事一大堆,我都不信。这就是一个不信最厉害,这是大随的烦恼,将来这烦恼就多啦!要不信的人,当然就是诳妄了,这一诳妄,完了就是放逸、随便,怎么舒服怎么干,是不是呀?这是叁个了。

这底下还有个昏沉,这些个人就是醉生梦死,不昏沉就来了掉举了,心裡头横算竖算,这么掉算一会儿、那么掉算一会儿,这也是一种的大烦恼。余者呢?是不正知。

这知觉没有正当的,见识上不正见,没有正当的见识,最后第八个是什么呢?心就乱了,也不知道想什么好,这一天乱乱哄哄的,这是这八个大随的烦恼。烦恼要不断,痛苦就不能离开,不能离苦得乐,得怎么办呢?怎么个断法呢?

四宏誓愿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的这个去烦恼的法,就多了,无量无边,立下誓愿一定要学佛法,学了佛法干什么呢?断烦恼!这个烦恼要是不断,这个苦恼就多啦!所以必须要断烦恼,断尽了烦恼就成佛呀!

所以四大宏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没有比他再高、再上的,我立个誓愿一定要成佛。佛呢,他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成佛,我不能成佛吗?就因为我没有发这个大心,没有发这个大慈大悲大愿!

倓虚大师《楞严经讲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倓虚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为何越念佛,烦恼脾气越大

问: 弟子有一些疑惑,为何弟子越是拼命念佛,烦恼越...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

星云大师《生死烦恼》

一、生死的过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

你能够没有妒嫉心、没有障碍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能...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性格决定身体的健康

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马丁...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

别把食物营养模式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佛教词典】二益

(名数)谓现当二世之利益也。真宗说正定与灭度之二益...

【佛教词典】圆断

(术语)台宗圆教之断法也。谓台宗解元来性恶,故见思...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若还不修行净土法门,可痛惜哉

我们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闻佛法,好不容易闻...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星云大师《睡前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是日已过 今天已经过去了 我无法停止...

化导二乘行人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

增长业与不增长业

我们看到业果的相续跟不相续的两种因缘,接下来我们来...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

人相貌千差万别的原因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